分享

推进“学生为本”课堂教学改革

 青春时代 2012-08-21
推进“学生为本”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背景】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全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区,常住人口3571万。现有小学10936所,初中2093所,高中519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忽视应试之外能力的培养、课堂有效教学程度不高、大班教学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山西省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一、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2003年开始已有一些学校结合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教学做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此基础上,省里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灵石二中“四环节学案”、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新绛中学“1324”、太古二中“三五三”、怀仁一中“三三五”、清徐二中“四环节”、衡水镇初中“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升华”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宣传,为教改工作全面铺开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进行教改的学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教改工作

  在探索灵石二中等7所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其共性总结出“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出版下发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随后试点学校逐步增加。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使其经验做法逐步趋于成熟合理。2012年4月,省教科院组织举行初中教改学校校长高峰论坛,会上各学校汇报了教改成果,介绍了经验,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讨论。5月,山西省教育厅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在朔城区又召开了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32个教育局的一把手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区域从小学到高中整体推进教改经验,并讨论了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对策。同月,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山西省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自此,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该省全面铺开。

  三、巩固改革成果,制定保障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保障措施的制定与完善是教改工作的重要元素。省教育厅督促各教育局在推进工作中侧重抓以下六个方面:

  1.加强县区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

  各县区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课堂改革领导组,广泛吸纳教育内外的有关人士参与改革进程,形成改革的合力。领导组具体负责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的指导、过程的管理及改革成效的评价。各学校的校长具体负责组织与实施,并将该教改工作的绩效作为单位评定,个人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教改氛围。

  新教学模式必须让学生与教师理解、接受,并成为自觉行动,这样才能给教改工作带来动力。各县区普遍加大教改宣传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教改工作中来,人人都参与到教改工作中去,把指令性推广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增加社会认可度。

  3.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

  在均衡配置校舍、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的基础上,加大功能性教室的配置和使用,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大多媒体和网络的配置和使用,促进教育信息化,使教学建立在现代化手段之上;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建立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共享机制。

  4.加强教师培训。

  各县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掌握国内外及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和动态,并将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一书作为主要学习材料。组织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各科学习导航的编制,在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培训。

  5.扎实推进教研、科研活动。

  各县区扎实推进区域内的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工作。⑴ 根据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抓实学科教研活动基地建设,合理设定活动的系列主题,通过课堂观摩、教材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深化课堂教学研讨,达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听评课实效,提升常态教研的活动水准。⑵ 引导、促进教师实施网络教研,进一步发挥“山西教研网”、“山西基础教育网”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引导教师开通教育博客、建立学科教师讨论群,加强学科教学与网络教研的整合。⑶ 切实开展行动研究,注重从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效益。⑷ 加大对县区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力度,各级教研室将如何有效地整体推进县区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研究课题,力争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整体推进策略。

  6.建立与新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质与量结合、过程与终结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制度。制定与新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长和教师考核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作为校长和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过程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摈弃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改革成效的做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各级考试命题单位树立科学合理且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命题理念,改革各类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用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省教科院将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省县区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或局长座谈会,评选出全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促进县区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实施效果】

  截止2012年6月,山西省实行新教学模式的高中有70多所,约占全省高中的六分之一;初中700多所,占全省高中的33.4%;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县区有32个,占山西省行政区域的26.9%,计划2015年实现80%覆盖,到2020年达到全省覆盖。

  在推广实践中,新教学模式逐步得到了师生认可。

  1.对学生来说,新教学模式为他们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增加了参与度,激活了求知欲,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使他们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对教师来说,新教学模式使大班教学小班化,由单人编写“教案”变为集体编写 “学习导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工作重心由“教”变为“导”,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堂教学限时,教师不能再满堂灌,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考核由个人考核变为学科组捆绑考核,教师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新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变。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进行教改学校的中、高考(微博)成绩普遍有所提升,升学率及高考一、二本达线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一些学校二本达线率实现逐年翻番。

  【制度创新】

  山西省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新路子,为提高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国课改提供了宝贵经验。

  区域内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改革生态环境,保持了教育模式的连续性。而课堂教学改革背后的制度跟进,为改革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