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意不用力〗论集

 xinyi916 2012-08-23
“”用意不用力“”论集
太极无真理;经典无定见。
一千个男人心里有三千个林妹妹。皆因情随心转,想当好男人时怕女人;坏男人时打女人;小男人时爱女人。
所以红楼梦就“经典”了。


一论(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
简单明辽,言简意骇。习太极拳者,人人会说,且都喜欢挂在咀上。可深究一下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都言之成理。故斯言备具“经典”要义。
大凡‘经典’无有绝对,只有相对。否则不能成其经典。
各有领悟,各有会意。解读起来各有各的说法。“按”得住,经典给力!holo住了,即谓真理!是谓“诚信”。信则有,诚则灵!
“不用力”,非无力;力虚也,虚力委与。虚则空。虚空藏真意。
“用意”,意在先。顺势而动舍己从人。可顺可逆,顺从以为进退,逆力以为揭献,全凭一念尔!柔在他力前,刚在他力后。是谓用意不用力也。



二论(用意不用力)
新春读帖。有拳友帖中感慨道:前人一句“用意不用力”误导多少后学。
此乃诿过之言!
后学读经粗心,功夫没修习到层次!根本没听懂前贤讲的什么,就胡言乱语批评一通。实大不敬也!拳经上还有句话“意到气到力到”用来解读前句,其意自明。两句合参说的明白本无须再言!
然功夫层次未到,体会不到。仍会堕入五里云中不知所云。故不揣浅薄狗尾续貂,再画蛇添足。前贤传递后学的信息是--以意使气 气随意行 气以力显 意到力到。讲的是太极拳用力的“程序”,换言之即“意在先”。
由是可知:“气”在太极拳中承上启下,是不可何缺的东东!
至于,气,是什么东东?何以证明气的存在?是玄还是不玄?诸如此类疑惑我的态度是:古人如斯说之,姑妄信之,有没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象玛雅人的预言,是不久的现实还是痴人梦语,实无争辩必要!倘若明年此时你我尝能在此互诉“衷肠”,那末一切尽在不言中。何况太极拳是“象化思维”的产品,而“科学”隶属“量化思维”模式,非要用科学来解读,我想也不过如同将中国名著<水浒传>释成英语就成<一个女人和一群男人的故事>一样,原汁原味尽失



三论(用意不用力)
习练太极拳从必然王国走近自由王国:首在理明,次要身知,终尔不知不觉u
用意不用力。养气;练劲。养气用意,无意似有意,如鸡孵卵,须臾不离那个。不用力,有意似无意,勿忘勿助,不过不及。谓养。以形导气,以意使气,意到气到,意动形随。形意气,含三合一。临用之际不论踢打化拿触之即知,凡与敌交集处无不惊弹抖炸意如刀砍斧劈,令敌惊恐莫名心动神摇而失根,顺势借力,意远动促劲透。是谓不用力而劲生,体用合一知白守黑之谓也。 知白守黑几近道矣。何谓道?庄子老人家告诉我们有个叫老龙吉的人懂道。于是有人问他“道”是什么,他没有回答;于是再问,他抱着他的知“道”走了,见阎王爷去了。我不知“道”,故而胡说八道:道是什么?道是究竟,道是到底。究竟到底什么都不是!神马都不是,强名道。张旭观公孙娘舞剑器而悟书法;尔观八大山人《孤禽图》应可悟出点知白守黑太极拳道之理:一大幅白纸仅中下方一点墨色水禽,其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付白眼向天淡定神情。蛰伏不鸣,一呜惊人!


四论(用意不用力)
自老子 孔子 佛陀以降,发现三年年以来,遍翻中外古籍凡修炼集大成者无一例外以“静”为宗!
佛祖的四褝八定,明心见性。达摩“面壁九年”自不待言。
老子,一言以蔽之:“我好‘静’而民自正”。
懦者亦曰:“静而万理皆备”“动亦定,静亦定”。
太极拳好也讲过,一百年不再搞运动。
太极拳要义更是“动中求静”。
“静”。这是历经千百年、历经千百万修行者亲力亲为聚成的“大光明”!
用意不用力。用意,要用“静”意,抱神以静,形神自正。
一杯诨水,不用力,静置下来就澄清净明。
故欲静必先澄;欲澄必知止;知止而后定。定则力无用,不用力非无力,力无用是也!
用意不用力,终归有意,毕尽不是究竟。是为论。


五论(用意不用力)飞船上了天,中国第一位女飞侠在太空向世界展现了一门古老中华武术——太极拳。故且屏蔽其政冶意义,仅从‘形’拳比较人们不难从资料发现:刘洋的拳势在太空中表现比在地球上更流畅贯串、行云流水、飘飘如仙,“尓自腾虚”更是世间少有人间罕见!是谓“灵虚”!!!足以佐证:在更少用力的地方〈失重>用意<完成特定动作>更有助太极拳表现完美!即“用意不用力”论断的正确!
同时亦可大胆‘猜测’修炼者倾毕生之力孜孜不倦追求的“光灿灿园灼灼”的那玩意儿,‘极’性与地球相左〈同吸异斥〉。古人所谓“逆则仙”的实作经验之谈,是“恰合”现代科学基础理论!!绝非小知们信口胡批的神马‘虚妄之言’

六论(用意不用力)有人说“用意不用力”,‘不用力’就应完全放松不用力。我以为误读了前人。汉语的多义性常使得同一句话可理会成多种意思,譬如“三战皆北”在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可能表示:彼技不如我三次挑战都失败;亦可指相反的情况:我艺不如人三战三败。究竞在这里是那种意思,就得参考上下文或体会言者当时语境语调表情方不至于会错意。同理,“不用力”亦可会意为:完全不用力、不用多余的力、恰当的用力……等,那么“用意不用力”之’不用力’就得根据实际方可体味作者本意。太极拳掤劲也。太极拳不论行拳走架,宜何打手应敌,凡交集处棚劲〈势〉不可少,必“掤”住,使来力既不能长驱直入亦无所持不知不觉中偏离目的,是谓“恰合”。这‘掤住’不任力大力小以然“用”了力!故,‘不用力’本意为:不用多余的力,该用力时得用力,不过不及也。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至。意在先。以恰合之力,用意顺随,引进落空合即出。用力、不用多余的力、意在先、用意、落空、合即出。是谓“用意不用力”也。

七论(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短短五字,涵盖太极拳“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整体战略原则,及战术实施手段。如果仅从字面来解读是无法领悟前贤深遂的用意。
拳经上还有二句话: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二谓“沾、粘、连、随”。一起合参,更能明白古人“用意不用力”之真筌。
凡与彼接触点,‘用意’与彼‘被’动,‘粘连’不脱如胶似漆。‘彼不动,己不动’静听来力大小方向角度力源支撑,‘不用力’顺随于彼,使‘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同时‘用意’在‘人不知’的态势下,通过交集点的‘导向’对“的”完成自身全体‘战斗力量’的集结与调整。待‘彼微动’平衡打破之际,一呼而出后发先制克敌制胜!〈力学原理可知:位移移动物体比移动静止同一物体所须的‘功力’要小得多〉
因‘不用力’而知彼;‘用意’而知己。知彼又知已,故能百战不殆。是谓“用意不用力”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