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与莱州三
王茂斋莱州授徒
王茂斋是莱州市大武官村人。大武官村是宋末元初时期道教全真派七真人之一,随山派祖师刘长生的家乡。村中有座刘祖庙(刘长生庙),是莱州最大庙宇之一。庙里常年住有道士,道士均以练武为体,性命双修为本,带得村里人崇文尚武。
王茂斋身负太极神功后,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开拓与推广,倾力传授吴式太极拳,也倾力传授吴式太极拳于莱州家乡。
王茂斋十大名弟子:杨禹亭、彭广义、赵铁庵、修丕勋、王子英、王历生、刘光斗、曹幼甫、张继之、郑和春中,其中修丕勋、王子英、王历生三人是莱州人。王茂斋还在莱州传有张世聚、胡万祥、张万秋、余万东、李竹明。 (一)
王茂斋在北京经营同盛福,家人却都在莱州大武官村,每年都回家住很长时间。1918年,王茂斋回到老家物色优秀人才,培养太极传人。他询问家里人附近年轻人谁为武术高手?家里人说村里青年修丕勋跟尹派八卦掌传人、埠上村徐奎新学八卦掌三年,功有小成,方圆有名,每天晚上,在刘祖庙里练武。晚上,王茂斋拄着文明棍来到刘祖庙。庙里热闹非凡。老的少的有几十号人,都在练武:走套路的,对练的,练散手的,练器械的……王茂斋见一个身材硕长壮健的青年在走八卦掌:绕圆、走圆换掌、顺掌、逆掌、趟泥步、鸡行步、套腿、钩脚、蹬磋;推、托、带、领、搬、扣、拦、截;捉、拿、封、闭、穿、点,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式似鹰,沉若虎坐,颇有大家风度,是个天资聪颖的可造之材。便走上前去。此人正是修丕勋。修丕勋认识王茂斋,称王为三爷。见王茂斋走上前来,忙停拳招呼:“三爷,您也爱好打拳?”“爱好。”“三爷练得什么拳?”“太极拳。”“什么是太极拳?练了多少年?”当时,太极拳一词儿在胶东农村没听说过。王茂斋解释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的来历,技击功能的神奇及在北京上流社会人人学太极拳的情况。修丕勋听王茂斋将太极拳说得神乎其神,心有不服,非让王茂斋练练太极拳,一开眼界。王茂斋有心培养修丕勋为太极传人,放下文明棍,练了几个动作,轻柔如行云流水。修丕勋看后憋不住大笑说:“这么摸鱼的架式,也叫拳,能打人?”王茂斋说:“太极、八卦都是内家拳,太极拳特别是吴式太极拳是练柔至刚,松柔才能长内劲,能浑身是手,处处能发人,四两拨千斤……”修丕勋不服气地说:“三爷,我练八卦三年,你练太极二十来年,咱两个比量比量。你如果赢了我八卦,我就服您太极,跟您学太极拳。”王茂斋笑着说:“你随意进招试试吧。”俗话说,拳打少壮。修丕勋正值青春壮年,1.80米个头,宽宽的肩膀,心里早就跃跃欲试。说着,一个撩掌打向王茂斋。王茂斋抬手接住,仅一触,修丕勋晃晃荡荡退出十几步,混身招数,化为乌有。修丕勋不解,要求再来一次。仍一出招被接住,一触跌出十几步,浑身无力可使,无招能用。自练武以来,修丕勋一直没有一交手一触就让人发了出去并无力可使,无招能用。自幼,听过多种多样关于武术名家的故事,没一个像王茂斋这样神。修丕勋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即拜王茂斋为师。
王茂斋带修丕勋回到北京授拳,修丕勋一学八年。一般徒弟五年懂劲,修丕勋因多练了三年八卦,需卸掉八卦掌的硬劲,真正懂劲了,又下过一番苦功,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挨着何处何处打,不用心思就能发的高级功夫境界。
(二)
张世聚平里店镇吕村人,1912年生,老中学文化,(约)1928年,王茂斋回到武官老家,张世聚慕名前往拜师。张世聚高挑身材,面庞白净,说话得体,声如铜钟,既是一表人材,又是大“知识分子”,王异常喜爱,遂收为徒。回北京时,带张世聚到北京武馆授拳。张世聚在师兄第中年龄最小,文化高,能写会算,天赋聪明。王茂斋教一遍,他便记住,且动作准确,不需再做矫正,是王茂斋弟子中异常少见的聪明才子。王茂斋视为爱徒。张世聚在北京学拳近一年。因生活所迫去了哈尔滨作帐房先生。后回老家。王茂斋钟爱其材,每年两次回老家都将其召之家中,既教授拳术之理,又让他陪客。自己没有空,就让儿子王子英教。张世聚的太极刀、太极剑皆王子英传授。王茂斋逝世后,王子英回家,仍向张世聚传授。张世聚武功、武德都很高。七十多岁时,在院中练太极拳,院中有根晒衣服的铁丝,他头顶铁丝走架,既不离开铁丝,又不将铁丝顶起。他辈分高,找他印证功夫的师侄不计其数。他都笑脸相迎,只将人拿起而不发放。年近八十岁时,貌似老态,弯腰驼背,步履不稳。但一交手,腰直背直,神态如年轻人,原本以为一把就可以将其推倒,却不仅让人找不到破绽,无从发力,反而由他借力撑身,借力拿人。
(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茂斋在莱州收崮山道士胡万祥(1887——1973年)张万秋、余万东为徒。胡万祥幼年入道。当时,练武是莱州一带道士的必修课。崮山道观练的是罗汉功,腿上绑沙袋练爬山、挑水、手插沙子练铁沙掌。胡万祥个子小,体弱,一直练不出高深武功。王茂斋每年回家在大武官村传授太极拳,修丕勋常年在大武官村传授太极拳,太极拳的神奇武功能以四两拨千斤,以内劲于不动之中发人于丈外,深深吸引了胡万祥。他偷偷下山来到大武官村拜王茂斋为师。当时,太极拳在胶东道士中鲜为人知。胡万祥偷学太极拳有悖道长意旨,每天晚间步行10多里学几个动作,再偷偷回道观。时间一长,被道长知晓。此时道兄张万秋是道长。张万秋说太极拳像摸鱼一样,练不出功夫。用罗汉功打胡万祥“太极”,老鹰抓小鸡似地将胡万祥扔出道观,打得胡万祥遍体是伤。王茂斋知后,决定让张万秋见识一下太极功夫。王茂斋是崮山道观的大施主。第二天上午,以进香名义,带着弟子修丕勋、张世聚来到道观。张万秋出门高迎。张一见王带两个徒弟上山,便知来意。奉茶坐定后,张便切题言武。张万秋先演练罗汉拳,“两手擎天”、“拈花托叶”、“猛虎扑食”、“倒海排山”……一招一式,灵似敏猴跳涧,势如雄狮镇山。一个扫荡腿,手虎口粗的一棵松树,从根部齐截截扫断。张万秋演练完,面呈得意之色,意让王茂斋体体面面,心服口服地主动退却。
王茂斋长袍马褂,手拄文明棍,嘴叼长杆烟袋,坐在凳子上平静地对张万秋说:“你的罗汉功是练到了家,很不简单。但是,中看不中用,与太极拳相比,技击一招也用不上。”
张万秋不服,王茂斋放下烟袋,起身让其进招。其时,张四十来岁,正值比武好年华。王茂斋年近古稀。张万秋拉开架式向王进拳,王一扬手接拄拔了其根,张手脚皆不会动,招数化为乌有。一连几次,张一招一式也施展不出来。王又施绝技,让张不用力进招,免得受伤,让其怎么倒、往哪倒、晃几晃,他便怎么倒、往哪倒、晃几晃。张万秋对王茂斋敬佩至极。但又一想,王茂斋乃一代宗师,几十年修为,或异人天授,身负绝技,不足为奇。如他教的徒弟有此神功,那才是太极拳功夫厉害。遂要与修丕勋比试,如修丕勋这个已开馆授徒的弟子胜过了自己,就服了太极拳。道观演武场,是道观院外的一块平坦场地。南端是悬崖绝壁,绝壁下是万丈深谷,人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修丕勋来到南端面向深谷背对张万秋站定,不看张万秋,让张万秋从背后随意进招。张万秋见修丕勋距绝壁边缘仅半步,怕二人有闪失,拉修丕勋来到北端道观门外。修丕勋随意一站,让张出招。张一拳打向修丕勋,修丕勋抬手沾住说:“你往右倒吧。”张遂倒在了修丕勋右边。待张站起,修又让张进招。张又一拳打来,修丕勋抬手接住说:“你往左边倒吧。”张遂倒在修丕勋左边。张不可思议,怎么太极拳两人说让自己往那倒就往那倒,自己满身力气,招数一碰就没有了?误以为太极拳里有巫术,说“往右倒”“往左倒”是在念“咒语”。问胡万祥。胡万祥告诉他太极拳里没有巫术,太极功夫高了,就能如此。张万秋正确认识了太极拳。不仅同意胡万祥学吴式太极拳,自己同道弟余万东也向王茂斋学太极拳。
胡万祥三人是道家,不能去北京。王茂斋教会了他们套路,嘱修丕勋代他传艺。三人又向修丕勋学习。王茂斋每年回家,指导他们。几年后,胡万祥练就太极真功。接手便可发人。身体也壮健过人。过去从山下往山上挑水,挑一趟中间歇歇。太极功成后,一连挑三趟不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胡万祥太极功夫闻名附近道观。青岛道士携武僧和尚来莱州“武访” 胡万祥。胡万祥只在对方一进招时将其拔根拿起。崂山道士与同来的和尚深深佩服其武功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胡万祥被崮山林场中学聘为体育课老师。教授太极拳。胡年已古稀,与学生比赛爬山,老人健步如飞,身形灵捷如猫,学生们无人跟的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e9cae0100fpik.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