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观花山西面食推荐

 鑫森淼图书馆 2012-12-25
 人们常说,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山西面食尤为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从头至尾,并不雷同,其分量都是大盘大碗,让你简直分不清谁是主菜。

  对山西饮食印象最深的就是名目繁多的面食,而且名字很有趣,比如:刀削面、拉面、擀面、剔尖、拨鱼、河涝、猫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拨面、搓鱼、推窝窝、溜鱼儿、抿面、莜面栲栲等等。

  刀削面在山西面食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记得2000年冬天第一次到太原,零下三十度的酷寒,冻的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几乎都要哭出声来,去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才好多了。

小摊上到处都有猫耳朵,因外形酷似猫的耳朵而得名。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时行把白面、莜面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姆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配以羊肉佐料,味道鲜美。莜面栲栲,是将莜面搓成薄片卷成的小圆筒立放在笼屉里排列好,蒸熟后浇上各种佐料,筋力可口,耐饥,在山西风味小吃中别具特色。
吃牛肉当然是平遥牛肉了,色泽红润,肉丝纹络清晰可见。肉质鲜嫩,浓香扑鼻。有趣的是,刚出锅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顿时浓郁的肉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据平遥牛肉与其它各地酱牛肉的不同在于,一般加工酱牛肉不愿用老牛,而平遥酱牛肉却是牛越老,做出来的酱牛肉越香,保存的时间越长。

莜面窝窝顾名思义是用莜面做成的,莜麦是忻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香醇异常。

外地人乍听到闻喜煮饼的名字,一定会想象到它是饭食一类的东西,但当你打开包装时,完全会出人意料之外:闻喜煮饼并不是饼状,而是滚圆形,外边裹一层脱皮芝麻。将芝麻团掰开,便显露出外深内浅的栗色皮层和绛白两色分明的馅子,以及能拉几寸长的甜丝。

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名早点,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清和园”最有名气。


山西人喜食杂粮,干饭稀饭结合,山西人还有由来已久的喝汤饭习惯。至今邻里相见,开口先问“喝了没有?”如果你有机会来山西作客,酒足饭饱之后,勤快的女主人一定会给你盛来一碗面汤,请你也来享受一下“原汤化原食”。

  我最喜欢吃的是忻州特产甜糯玉米,黑色甜糯玉米最好吃,是糯玉米家族中一个珍、希、特品种,色、香、味自成一体。黑色鲜糯玉米富含硒元素,属于世界稀有品种。扔到锅里煮上十几分钟,拿筷子一插,轻轻咬一下,满口生香。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如果详细论述起来,应该足够洋洋洒洒写上一部书到烹饪学校开课的;然而我却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于是只能信马由缰,走马观花,东拉西扯,写上几句记忆深中肤浅皮毛的东西,断不敢说是抛砖引玉,就算是现在吃不到了,也算是对往事的美好回味吧。其实,在山西,好吃的东西特别多,而且花样翻新,目不暇接。对于一个嘴巴挑剔的人来说,能去山西的好好住些日子,把这些美味佳肴通通吃个遍,顺便再去看看那些名胜古迹,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毫无疑问,应该和那些喜欢品尝各地美食而且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酒肉朋友”。个个饕餮之徒酒足饭饱,路也走不动怎一个“过瘾”了得!如果你的身边恰好有这样一群人,而且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那就来山西尝尝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