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压力” 打交道的人

 tuzididie 2013-03-04

  李昂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压力”打交道。这个26岁的小伙子,是“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标兵,也是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副主任。这是一家社会公益组织,为在北京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告诉他们怎么应对“压力”。

  “‘压力’不可能减掉。”李昂说,他们的工作并非“减压”。前些年,国内曾经流行“减压宣泄室”,让顾客用摔盘子、扔枕头之类的方法减压。不过,这几年大多经营不下去了。李昂凭着他的工作经历认为,这种“减压”并没有效果。

  压力会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如今的中国社会,这是李昂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正在经历美国、日本曾经走过的道路,也许也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房子、车子、工作,这些物质生活带来的压力没法逃避,只能学会应对压力。每周六,都会有几十位年轻人来到中心,参加这里的“减压俱乐部”。李昂笑着说,他也不能免俗,用了“减压”二字,只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比起“心理咨询”之类的字眼,“减压”要缓和得多。

  相比于北京本地的青少年,他更关注“北漂”的心理状态。从“扎堆北上广”到“逃离北上广”,再到“逃回北上广”,李昂觉得,这是“北漂”的心理状态失衡了。李昂和他的团队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减压俱乐部”活动中的团体辅导、讲座和心理学电影之类的方式,让这些年轻的“北漂”找到生活的平衡。

  李昂也是年轻人,2008年才大学毕业。本科学的是心理学,第一份工作却去了邮政部门。做了半年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后,李昂来到了这所“压力”中心,成了“李老师”。“李老师”给青年朋友做心理辅导的时候,更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切身体会。

  “比如‘晚上不睡,早晨不起’这件事吧。”李昂说,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人们通常认为,这是生活不规律的问题。但其实这是心理疾病。李昂认为,晚上不睡觉,就是恐惧明天。“比起睡觉来说,做其他一些事,更能体会到自我价值感。”

  除了青年“北漂”,他也开始关注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李昂认为,相比于北京的孩子,打工者的孩子“自然愈合”的能力更差。同样面对父母离婚,北京的孩子还有姥姥、奶奶们照顾,打工者的孩子只能独自承受伤害。如今,李昂和他的团队越来越多地走进打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做业务心理辅导,更为老师们辅导。

  相比于西方的国家,我国的心理咨询机构还远远不够。李昂认为,如今的中国人更需要心理咨询。“并不能帮你排解压力,只能教会你怎么应对压力。”李昂觉得,一定会有更多的国人需要他们。他也希望,如今只有5个工作人员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能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为推动社会进步做一点努力。

  记者 李嘉瑞文并图 J2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