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

 话说木头 2013-06-25

张丽

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是顾老对课堂教学层面语文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由此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又是一个怎样的课堂呢?

    一、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愿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几乎包办一切,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阅读、交流,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和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阅读和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所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各自交流书本上的发现,还有的学生更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家里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在分解课文进行阅读时,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在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正做到了课堂的主人。

    三、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是要求我们能够和大自然和平共处,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呼吁我们一起去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风景画面,然后在展示人们破坏了大自然所遭受惩罚的画面,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后,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再结合当前的现象,作出反思。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触动。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四、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去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样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高潮。

    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有语文。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