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之道:防患于未然,无欲化有欲

 聽雨軒sjh 2013-07-21

养生之道:

防患于未然,无欲化有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三章》从养生的角度上看,如果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把名声看得比较淡薄的话,我们为之争执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如果我们不与人争执,那么我们受到别人伤害的可能性就很少了,不受到别人的伤害,生命就会得到保全,至少我们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遭受人祸,人身不会受到另外的伤害。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夭折,不仅仅是因为身体的疾病,而是死于人身之外的伤害或者事故。我们常常忽视的也是这一点,总认为那件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

养生的道理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要成为长命百岁的圣人,就应该使自己达到虚怀若谷的境界,精神就不会紧张。人的主观意志也不能太强,追求不到的东西不一定要追求到,饮食就会正常,营养就会吸收,筋骨就会强壮。总之,人在精神世界里要虚无一点,身体就能更加强健一些。所以,养生最重要的是养护好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世界和谐了,身体也会和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第四十九章》的医疗功夫就是将善者不善者相容并蓄,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德善的功能与价值。老子的德善是一种精神性的医疗方法,是建立在无常心的德性功夫上,不同于现代物质性的医学文化,其医治的主要对象,不是,而是,这种不是心知的主观活动,而是以百姓心为心无常心。老子这种哲理性的医疗观念,不是现代医学所能接受的,但它却能提升现代医学关注的面向,从物质性的关怀提升到精神性的价值认同上,面对着身体终极存有的永恒课题,注意到天下浑其心的生命境界,以无心无知无欲无为等精神性的实现法则,提升人们应对疾病与灾难的自救方法。

老子的医疗观建立在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上,将身体与心灵合而为一,且纳入到与宇宙万物对应的天道秩序中,偏重于生命的意义医疗或存有医疗,与以科学作为主体的现代医疗体系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却能扩充当代医学的文化内涵,领悟生命在精神形态上的重要性,理解到身体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的结合体,不能只偏重在物质层面,而忽视文化意义上自我创造的生命能量。

老子认为,将身体纳入到心灵的精神活动中,以无欲来化解掉有欲,进入到至善的生命境界之中,对应着天地的自然之道,使身体在情欲中获得无疾无患的生存利益。这就超越了被祸患与疾病所困的身体,顺应宇宙运行的规律,安立与天道共振的生命节律,在德善的终极关怀下,治愈与天理相应的身体。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