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經繫辭傳 白話註解繫辭上傳

 chheyu2006 2013-07-31

易經繫辭傳 白話註解繫辭上傳
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卜。
【語譯01】
天在上而尊,地在下而卑,乾為天,坤為地,那麼乾尊地卑的地位也就確定了。地卑天高的地位一經排列,那麼事物的貴尊與卑賤也就各居其位了,天動地靜有它恆常的規律,那麼陽剛與陰柔也就區分清楚了。天下人各以其道而按類別相聚合,天下的萬物按群體相區分,那麼吉祥或收凶險也就在這相同相異,相聚相分的關係中產生了。在天上體現為日月星辰晦明等現象,在地上構成山川草木鳥獸等形態,那麼事物的變化之理也就從這些現象與形態中顯現出來了。
【語譯02】
天在上而尊,地在下而卑,由於天地分,乾坤的性能就確定了定之後,地卑天尊的層次確定之後,卦爻由下至上的貴賤等次也就各居其位了。由於乾動坤靜,各有其常性和規律,因此在卦爻中陽爻的剛性和陰爻的柔性,也就判然區分清楚了。剛柔既分,賦性自別,
於是君子就義,小人背理,各以品性不同而聚合:牛入牛群,羊人羊群,也各以種類不同而分別。因此,就善者,得善果:趨惡者,得惡報,吉凶之途自別。所以在天上的日月星辰晦明等一切現象,在地下的山川草木鳥獸等一切形態,其變化都呈現在眼前,顯露在卦爻之中。

【原文】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語譯01]
因此陽剛陰柔的互相摩擦交感,八卦所代表的八種基本物質互相激盪推移。用雷霆來鼓動它,用風雨來滋潤它,日月的運動推移,構成寒來暑往的更替。乾道為陽象徵男性,坤道為陰象徵女性,乾陽的作為體現為開始創造萬物,坤陰的作為則體現為孕育成萬物。
[語譯02]
所以,陽剛陰柔的相互感應相摩,八卦的相推相盪,變化就產生了。先是由震雷離電觸動了萬物的生機,接著是巽風坎雨滋潤萬物的成長,再配以離日坎月的爻替運行,一寒」暑的相消相長。最後由陽剛的乾道,產生了陽性的生物,陰柔的坤道,產生了陰性的生物,男女合,萬物便生生不已的發展了。

【原文】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語譯01]
乾陽的運行以平易而為人所了解,坤陰的運行以簡約而表現出化成萬物的功能。平易就容易為人所了解,簡約就容易為人所遵從,容易了解就會有人親附,容易遵從就會有功效。有人親附就可以長久流傳,有功效就可以擴大作用。可以長久流傳就是賢人的美德,以擴大作用就是賢人的事業。明白乾坤平易簡約的道理,那麼天下的普遍法則就懂得了。懂得了天下的普遍法則,那就能在天地之中確定位置了。
[語譯02]
乾的智性在大明終始,坤的作用在成長萬物,乾陽的作用以平易為它的知性,坤陰的作用以簡易為它化成萬物的功能。人要效法乾坤這種易簡的功能,行為要平易,方法要簡易。由於平易,才容易為人所了解,由於簡易,才容易為人所遵從。容易為人所知,彼此才會親和融洽,容易為人所遵從,做事才有功效,能親和融洽,事業才能發展遠大。能長久是賢人的美德,能遠大是賢人的志業,所以能平易和簡易,便能契合天下萬物的事理法則,能夠把握天下萬物的事理法則,便可以和天地共參造化了。
第二章
【原文】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慮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語譯01]
聖人觀察宇宙的各種物象而創設了八卦與六十四卦,並作了卦爻辭連繫在各爻之後以揭示吉祥或凶險,卦中的陽剛與陰柔各爻相互推移激盪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因此,卦爻辭中的吉祥或凶險,是處事或失或得的象徵。悔恨或憾惜,是心中憂愁或顧慮的象徵,告卦爻所反應的變化,是事物或前進或後退的象徵。其中的剛卦爻與柔爻,是畫夜陰陽的象徵。卦中六爻的變動,包涵著宇宙間天、地人三才的普遍之理矣!
[語譯02]
聖人為觀察宇宙間的各種物象,而創設了八卦與六十四卦,用以效法天地之象
,根據卦象寫下文字,說明吉凶的道理。再從陰陽之爻的相互推移,相互感應,
以觀察變化的軌跡。所以繫辭上的吉凶,是指人事上得失的現象;悔吝,是指心
念上憂慮的現象。卦爻上的變化,象徵陰陽的前進後退,或升或降;剛柔則象徵
晝夜的爻替。由此可見六爻的變動,正是天地人三才致中和之道。
【原文】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
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語譯01】
因此君子平時居處時能獲安穩,是因為符合【周易】所體現的序位條理而不混亂;所喜愛而玩味推摩的,是【易經】的爻辭。因此君子平時居處就觀察【易經】所用的物象並玩味揣摩【易經】的文辭,行動之時就觀察【易經】的變化規律並玩味揣摩【易經】的占筮,因此就可以像大有卦上九爻辭所言「獲得來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無所不利」。
【語譯02】
所以君子平時能安其所處身者,在於明易卦的爻位次序而不紊亂;所品玩揣摩而樂其心志者,在於體驗卦中的爻辭。因此君子在靜居時宜深觀卦象,品玩繫辭:在準備行動時,應觀察卦變,細味先機。這樣的處身行事,便能人助天助般的,一切順利,毫無困難。
第三章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語譯01]
卦辭,是總說全卦象徵意義的。爻辭,是分別說明各爻變化規律的。吉祥或凶險,是說明處事或失或得的,是說明處事小有毛病的。沒有禍害,是說明處事善於補救過錯的情況。
[語譯02]
卦辭的作用,是總論卦象的:爻辭的性能,是表現剛柔變化的規律。繫辭上所謂「吉凶」,是指人生的得失;所謂「悔吝」,是指我們所犯的過錯與不及的小毛病;所謂「無咎」,是指我們的善於悔過自新。
【原文】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 齊小大者存乎卦, 辨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 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語譯01]
因此陳列尊貴卑賤的象徵存在於爻位,確定柔小剛大的象徵存在於卦體,分辨吉祥凶險的象徵存在於爻辭,憂慮悔恨憾惜的象徵就在於預防細微的毛病,內心震懼而沒有禍害的象徵就在於心中悔悟。因此卦體有柔小剛大,卦爻辭有險難平易。卦爻辭,就是分別指示人們所應前往的方向。
[語譯02]
所以分列身份的貴賤高低,是在於爻位的等次;比列事情的大小好壞,是在於卦所具的性能不同。明辨吉凶禍福之途,須細味卦爻之辭;憂慮人生許多悔恨之事,要把握那一念之間;戒慎恐懼要使自己不致遭受麻煩,須存自悔之心。所以就卦爻之象和卦爻之辭來說,雖有大小、好壞、平坦、險惡之分,但就聖人作卦辭、爻辭之用心來看,都是在為我們指點應遵行的正路。
 

第四章
【原文】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注釋】
【語譯01】
【易經】之理與天地之理等同,因此能普遍地包括天地間一切道理。用【易經】之理仰觀天上日月星辰的文彩,俯察地面山川原野的理紋,因此就能知曉晝夜光明幽暗的原因。推究萬物的起始並反救萬物的終結,因此就能知曉死亡與生成的道理。精靈之氣聚合而形成生物,遊蕩分散的靈魂也就是物的變化,因此而能知曉鬼神的狀況。
【語譯02】
易理是效法天地,而與天地變化的規則相準的,所以它的作用在天地之間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貫的。易理之所以能如此,是由於作易者首先對上能觀察天道的垂象,日月星辰的變化;對下能細察地道的理路,山川文物的形勢。所以知道宇宙間幽暗與光明相繼相成的道理;進而能推源於物之初始,以反求物之終結,所以能明瞭生死交替、存亡相續的道理,無形的精氣可凝聚成物象,而散蕩的魂魄則可居於有形無形之間變換,因此易道能知曉鬼神變化的情狀。
【原文】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語譯01】
【易經】之理與天地相近似,所以不會違背天地之道。能了解【易經】周遍地涵蓋萬物之理而道理又是足以匡濟天下,所以行為不會過頭。能普遍地推行於天下而不流失,樂於天道,謹守本分,所以不會憂愁。安於所處的環境而敦厚地施行仁義,所以能博愛天下之人。【易】道的廣大,可以包舉天地的化身而不過頭,可以曲折地成就萬物而不遺漏,可以通達晝夜陰陽的道理而無所不知,所以【易經】之理神妙而不拘於一方,【易經】的變化也不定於一體。
【語譯02】
易理是與天地相符合的,因此我們用易之法,必須一切作為不違背天地之道。然而要如何才能不違呢?我們的知要像天道一樣貫通萬物,而我們的行為更要像地道一樣能普濟天下,這樣才不致於逾越。至我們的志行雖然要普濟天下,但卻是向上提升,而不是隨俗浮沉,致沉迷而不知返。因此在我們的修養工夫上,要樂於天道的健行不息,以知生命的生生不已,而不為一時的困窮所憂。同時更要安於地,取法於地,以輔助天道的生生之德,使我們的仁心更加厚而能兼愛萬物。
規範天地的變化,做到和天地的變化完全相合,而沒有絲毫超過之病:生長萬物,做到使萬物都能曲盡其性的發展,而沒有纖介遺漏之弊。這都是由於易理的作用能通達晝夜等自然變化背後的大道的緣故。所以造物的神性,是高深莫測,變化不定,不落形跡的,而能知神的易理也是隨變化而變化,沒有固定的形體、不變的原則的。
第五章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語譯01】
一陰一陽相互對待與作用就叫做道,繼承此道而開創萬物就叫作善,承順而成就此道以化育萬物就叫作性。仁人看見它就稱之為仁,智者看見它就稱之為智,普通的百姓每天都在使用卻不知曉,所以君子所言的道就很少有人懂得了。
【語譯02】
一陰一陽相互對待與作用就是道,承繼著道而發展萬物的,乃是生的至善大德,而生的完成,就是人性的建立。由於這個道發用廣大,因此仁者只見到仁的一面,知者只見到知的一面,人民百姓雖然日用都不離道,卻很少能認知道的體性,所以君子所追求的道是很少為人所知的呀!
【原文】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語譯01】
陰陽之道顯現在化育萬物的仁德之上,潛藏在生成萬物的功用中,它催生萬物卻不與聖人一樣的憂慮。它的盛美德行和偉大功業真到了極致啊!繁富地生有萬物叫作偉大功業,每天都有新的創造叫做盛美德行。生生不止叫做變易,形成天象叫做乾,仿效地的法則叫做坤,極盡蓍策之數預知未來叫做占筮,通達變化之道了解事態,陰陽變化不可測定叫做神妙。
【語譯02】
這個道顯露於仁德的生育之功,寄身於萬物的運化之妙。鼓動萬物的生機,出於無心而成佔,不像聖人那樣為天下蒼生而有憂患之感。這個道體的盛德和大業,實在太偉大了。由於它使萬物都豐富其所有,所以我們稱它有大業;由於它使萬物都能日新其所得,所以我們稱它有盛德。它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為它是天地生成發展的易道啊!它的生成萬物,在卦象中,我們稱之為乾,它的效法天道,成長萬物,在卦象中,我們稱之為坤。由於我們的卦爻即是寫生生的易道,所以我們從究極爻象的理數,以知未來的變佔,這叫做占變之道;從通達文象的理數,以知人事的變化,這叫通變之事。但須注意這些都是有跡可尋的,勿忘了在陰陽之上,還有一個陰陽不測的創造主體,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神」。
第六章
【原文】
夫【易】廣矣才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語譯01】
【易經】是多麼廣大啊!用它論說高遠的天則永無止境,用它論說近處的地則靜止而方正,用它論說天地之間則萬理都具備了。
【語譯02】
易理是非常廣博、偉大的,從遠處來說,它的道理是無遠弗屆,莫之能阻的;從近處來說,它又是虛靜無欲,守正不阿的:從天地之間來說,卻是充塞天地,無所不在,萬理具備。
【原文】
夫乾,其靜也專,其功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功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語譯01】
乾象徵陽剛,它靜止時是專一的,運動時是剛直的,因此剛大就產生了。坤象徵柔,它靜止時是收斂的,運動時是開展的,因此寬廣就產生了。【易】理中寬廣剛大配合天地,用變化通達配合四季更替,用陽剛陰柔的意義配合日月運行,用平易簡約的美德原則配合至高的美德。
【語譯02】
易理之所以廣大,是由於乾道的陽剛健行之質,在靜態時,專一不雜,而在動用時,又直往無前,使生命得以光大發揚;而坤道的柔順之質,在靜態時,深藏不露,在動用時,又能萬機畢現,使生命得以綿延不絕。所以易理的廣博偉大,有如天地;變化通達,有如四時;陰陽的調和得宜,有如日月的代明;易簡的善利生物,有如天地的大德。
第七章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語譯01】
孔子說:「【易經】的道理大概是最偉大罷!【易經】,是聖人憑以提高道德,擴大事業的。智慧以崇高為貴,智慧的崇高是仿效天,禮節的謙下是取法地。天高地卑的地位一經設定,那麼【易經】之理也就運行於天地之中了。理解【易】理而成就廣大的善性,並且不斷蘊存積累,這就是道義產生的門戶啊!
【語譯02】
孔子說:「易理實在是高明到了極點。聖人深研於易理,以成就崇高的德行和廣大的事業。」我們的智性要崇高,我們的禮儀要謙卑,崇高處要效法天道那樣能生物;謙卑處要效法地道那樣能長物。在天地崇卑之位確定之後,參天地化育的易道,也就能在天地之間發揮作用。我們保存此點天賦人性的,是人道之門,而能存續此點人性加以推廣的,就是行義之門。
第八章
【原文】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功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語譯01】
聖人看到天下萬物之理深奧複雜,因而將它擬成具體的型態,即八經卦,用來象徵事物適宜的意義,所以叫做「象」。聖人看到天下萬物之的運動變化,因而觀察事物的會合變通,用以推行典章禮儀,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下連繫文辭來判斷事物的吉祥或凶險,所以叫做「爻」。【易經】言說天下極其深奧複雜的道理而不可厭惡,言說天下極其錯綜紛繁的變化而不可混亂。【易經】先比擬物象然後說理,先討論物情然後揭示變動的規律,透過比擬及討論來構成它揭示事物變化規律的學說。
【語譯02】
聖人看出天下萬物之理深奧複雜,而模擬其型態,以描繪出它們性能之所宜,設卦而為象。聖人能看出天下萬物的動變,觀察它們融會和變通之理,設下典章禮制,以求使它們能依此典章禮制而行,這就是繫辭而斷吉凶的作法,在卦象中,指的就是爻辭。由於聖人所言的天下萬物實相,因此純粹至善,使人不致因理深而厭倦,由於聖人所言的是天下萬物變動的至理,因此理路自暢,使人不會有一點混亂的感覺。所以聖人是比照萬物的實相而言的,是根據萬物變化會通之理而動的,因此擬之以為卦象,議之以為爻辭,能從卦爻的變化中以求通達天下萬物的心志。
【原文】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語譯01】
中孚卦的九二爻辭言:「鶴在背陰暗處長鳴,其子便引聲唱和,我有好酒一壺,願與你一同享受。」這是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
【語譯02】
中孚卦九二爻辭上說:「鶴在山的背陰鳴叫,其同類亦相應和,我有美酒,我與你共飲而樂。」這是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孔子解釋說:「君子平居家中,講出的言論是美善的,那麼千里之外的人也會響應他,何況是近處的人呢?假如平居家中,講出的言論是不善的,那麼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背離他,何況是近處的人呢?,言論出於自身,施加以百姓;行為發於近處,為遠處的人所見。言語與行為,是君子立身處世的關鍵,關鍵一經發動,就成為榮譽或恥辱為主宰。
言語與行為,是君子用來影響天地萬物的,怎能不慎重呢?
【原文】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語譯01】
同人卦的九五爻辭言:「與人和同,起先不能達到願望而痛哭,後來如願以償而歡笑」。孔子解釋說:「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或出仕為官,或近處穩居,或緘口沉默,或抒講議論。假如兩人心意相同,其力量就像鋒利的刀一樣可以切斷金屬;心意相同的言語,其氣味猶如蘭草一樣芬芳。
【語譯02】
同人卦九五爻辭上說:「以誠心相爻於人,開始時,也許頗為費事,須有號咷之苦,以明心意,直到相知之後,便能推心置腹,破涕為笑了。」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的道理,無論是應世或隱居,無論是保持緘默或發表言論,必須誠意待人。須知兩人同心所發揮的力量,其鋒利可以切斬堅硬的金屬,兩人同心所說的話,其氣味有如苗蕙的芬芳,令人眷戀不已。」
【原文】
「初六,藉用自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語譯01】
大過卦的初六爻辭言:「初六,用潔白的茅草襯墊禮器,沒有禍害」。孔子解釋說:「假如直接將禮器放置在地上也是可以的,又用茅草襯墊它,怎會有禍害呢?這是慎重至極啊!茅草做為一種物品是微薄的,但它的作用卻是廣大的。慎守這種恭謹虔誠的方法來做事,就不會有過失了。
【語譯02】
大過卦初六爻辭上說:「用潔白柔軟的茅草,小心的墊著禮器,總不會有過錯的呀!」孔子說:「把東西放在地上就可以了。現在更用茅草墊著,還會有什麼過錯可言呢?因為這樣已是夠小心的了。茅草這種東西非常柔軟纖細,但卻可以承重。因此如能像墊茅草一樣謹慎之心去做任何事情,必定不會有過失。」
【原文】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語譯01】
謙卦九三爻辭上言:「勤勞而又謙虛,君子始終堅持如此,可獲吉祥」。孔子解釋說:「勤勞而不自我誇耀,有功勞而不自以為有德,真是敦厚至極啊!這是說那些雖有功勞而謙下於人的人啊!道德講求隆盛,虛聲講求恭謹,就是致力於恭謹以保存他的地位的啊!
【語譯02】
謙卦九三爻辭上說:「君子勞苦功高,而又能謙虛自牧,最後一定能有成就,是吉無不利的。」孔子說:「任勞而不自我標榜,有功而不以德自居,這是秉性厚道的最高表現。也就是說他雖有功,卻能把功讓與人,使自己屈居於人下。這樣的德性,才稱得上是完美的上德:這樣的禮儀,才稱得上是虛心的恭敬。所以這個謙字,能使我們由恭讓,而保存別人對我們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原文】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旡民,賢人在下位而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語譯01】
乾卦九三爻辭上言:「高飛至極點的龍必將有所悔恨」。孔子解釋說:「尊貴而沒有實權地位,高顯而缺乏百姓擁戴,賢明的人都居於下位無人輔助,因此,假如盲動就必然有所悔恨。」
【語譯02】
乾卦九三爻辭上說:「飛得過高的龍,是會有悔的。」孔子說:亢龍之所以有悔,是因為他過分自貴,而沒有實權地位:過分自高,而缺乏百姓擁戴;使得賢人永遠屈居下位,而不能得到他們的輔助。這樣的話,便會動輒得咎而有悔的啊T,」
【原文】
不出戶庭,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語譯01】
節卦初九爻辭上言:「不隨意走出戶庭,沒有禍害」。孔子解釋說:「禍亂之所以產生,往往是言語不慎做為階梯。君主不保密就會失去巨子,巨子不保密就會失去自身性命,政務之事不保密就會危害成功,因此君子慎守機密而不泄漏。
【語譯02】
節卦初九爻辭上說:「不隨意走出戶庭,自然就無從獲咎了。」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由言語為媒介的,所以做人君的如果不機密的話,便無法駕馭君子,同樣,做臣子的如果不機密的話,就會禍延於自身。因此事機如果不密的話,便會造成災害。所以君子必須慎密,不可隨便說話。」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語譯01】
孔子說:「創作【易經】的人大概知曉招致盜寇的原因罷!」【易經】解卦六三爻辭『小人身負重物而乘車,必招致外寇前來』。身負重物,是小人所為之事;車乘,是君子所乘的交通工具。小人卻乘坐君子的交通工具,盜寇就想來奪取它了。在收藏財物上太輕慢就會引人為盜,在容貌上太妖治就會引人淫亂。【易經】解卦六三爻辭『小人身負重物而乘車,必招致外寇前來』,是說招引盜寇的原因啊!
【語譯02】
孔子說:「《易經》的作者,真是採知盜賊禍亂產生的原因啊!」如解卦六三爻辭上所謂:「背上肩著重物,而且又高坐在車騎之上,招搖過市,這樣是會招惹盜匪來搶奪的啊!」背上肩著重物,這是小民為小利而謀生之事,所乘的車騎,這是君子為公務而運用的名器。現在小人不務本業而乘君子的車騎以誇耀於人,這樣便會引起別人搶奪之心。小人在上位而褻瀆名器,而在下位的人又暴虐無法,這樣就會引起爭奪的禍害。所以若不能小心的保藏名器,便會使人起盜心!過份的講究外在的裝扮,便會引人起淫心。《易經》所謂「負且乘,致寇至」,正是說明本身不夠慎密,是招盜致亂的主因。
第九章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語譯01】
天數一、地數二、天數三、地數四、天數五、地數六、天數七、地數八、天數九、地數十。
【語譯02】
天的數是一、三、五、七、九:地的數是二、四、六、八、十。天數有五個奇數,地數也有五個偶數。天的五奇數,與地的五偶數,其位是奇偶相得的,而其變化也正合於天地變化之道。天數一三五七九,相加是二十五,地數二起來共有五十五。這些數字構成了易理的變化之道,而通行造化鬼神的功用。
【原文】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閨,五歲再閨,故再扐而後卦。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語譯01】
廣演天地的占筮之數可用五十根蓍策來表示,其中實用四十九根,虛一不用以象太極。將四十九策任意分為兩份以象徵天地兩儀。從右手中取一根懸掛於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以象徵天地人三才。每四根為一束地分數耆策以象徵四季的運行,先以右手四根一束地分數左手之策,將所餘之策夾於左手無名指與中指之間以象徵閨月,再用左手取右手之策四根一束地分數,將所餘之策夾於左手中指與食指之間以象徵五年再次閨月,而後再別起一卦反復揲算。天為陽,故天的數字象徵有一、三、五、七、九共五個奇數;地為陰,故地的數字象徵有二、四、六、八、十共五個偶數;五位奇數與偶數相互搭配而和諧。天數的五個奇數相加得二十五,地數的五個偶數相加得三十,天和地的象徵數字總共五十五。這就是【易經】用數字象徵構成變化體系而與奧妙貫通的方法。乾卦在占筮時要用舊策二百一十六根,坤卦在占筮時要用一百四十四策,兩者相加共三百六十策,相當於一周年的天數。【易經】上經與下經兩篇六十四卦,占筮時共須一萬一千五百二十舊策,相當於萬物的數目,因此,通過分二、掛一、揲四、歸奇這四次營求的過程就形成了【易經】的卦形,三變成一爻,每卦六爻,十八變形成一卦,每九變出現的三畫卦即八卦之一是為小成之象。將八卦引申推廣成為六十四卦,遇上相類似的事物便增長發揮,那麼,普天下的能事也全部涵蓋了。【易經】能顯明深奧的道理,使人的德行神妙,因此可以用來與人應對,也可以用來輔助神靈。孔子說:「懂得變化規律的人大概也知曉神靈的所作所為吧!
【語譯02】
廣泛推演天地的占筮之數可用五十根耆策來表示,其中實際祇用四十九根,一根不用,以象太極。將四十九策任意分為兩份,以象徵天地兩儀。從右手中取一根懸掛於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以象徵天地人三才。再以四莖為單位來依次數左右的耆草,以象徵四時的交替。先把左手的耆草數剩的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以象徵三年一閨。再把右手的耆草所剩的餘數夾在中指與食指之間,以象徵五年再閨。最後手中所夾的三部分耆草加起來(或五或九),便成了第一變。
乾卦的耆數,有二百一十六策,坤卦的耆數,有一百四十四策,合起來,共有三百六十策,象徵一年的日數;《易經(上下篇六十四卦共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象徵了物類的數目。因此按照筮占之法,由「分二」、「掛一」、「牒四」、「歸奇」等四個步驟而成一次變化,經過十八次變化便得到一卦。其實,在第九變時,所得的三爻即是八卦,已成就了宇宙萬物變化之策。由八卦而引申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由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雷風日月山澤,相感相生,這樣一來,便可盡易占通天下之事的能事了。
了解前面這一套理數而善加運用,便能弘揚大道,使德行向上提昇,以臻於神化。這樣可用於處世應對,也可由此而贊天地之化育。孔子說:「能夠知道這一套卦爻和宇宙變化的理數,一定能知道造化神妙的作為啊!」
第十章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語譯01】
【易經】涵有的聖人之道表現在四個方面:用【易】理來指導言論的人崇高它的文辭,用【易】理來指導行動的人崇尚它的變化,用【易】理來指導製作器具的人崇高它的象徵,用【易】理來指導占問決定的人崇尚它的占筮原理。
【語譯02】
《易經》有聖人作(易)之道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是「辭」、「變」、「象」、「占」。把《易經》運用於言教上的,是取法繫辭:把《易經》運用於行動上的,是取法爻變:把《易經》運用在製作器物上的,是取法卦象:把《易經》運用在卜筮上的,是取法占數。
【原文】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語譯01】
因此君子將有所作為、將有所行動時候,就用占語的方式來詢問【易經】,【易經】則接受詢問,就像回聲一樣用卦爻辭來回答。無論是遠的、近的、幽穩的、深奧的事情,終能知曉未來的事物。假如不是天下最精深的道理,又有誰能達到這種地步呢?反復多次地演變,交錯綜合的蓍數,通達其中的變化,於是能形成天地的文辭;極盡數字的變化,於是能確定天下的物象。假如不是天下最能揭示變化規律的道理,又有誰能達到這種地步呢?【易經】本身沒有思慮,也沒有作為,它寂靜不動,卻能經過陰陽爻交感而終於能通曉天下萬事萬物。假如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又有誰能達到這種地步呢?
【語譯02】
所以君子當有所作為、有所行動時,必占卜以求教於(繫辭)。而耆占者有如接受天命一樣,不論遠近幽採的問題,都反應快速,且有如神通般的能知未來,易理具有如此精深的道理,又怎能達到這樣的功效啊!
易理的變,是參互相雜的,易理的數,是有分有合的。能通達其參互相雜的變化,可助成天下萬物的性能特色,能極盡其有分有合的理數,便可裁定天下萬物的是象。所以如果物理不是含有如此其真實的變化,又那會有這樣的功能呢?
易理的本體是沒有自己的思慮,沒有自己的作為,是寂然不動的,可是由陰陽相感而生,卻能通達天下萬事萬物發展的原委。所以如果不是易理具有如此的神妙性,又如何有這樣的功能呢?
【原文】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語譯01】
【易經】,是聖人用來極究事物的深奧之理,探研事理之細密的。惟其深奧,所以能通曉天下人的心志;惟其細密,所以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物;唯其神妙,所以能不急而自然快速,不動而自然達到。孔子說:「【易經】涵有的聖人之道表現在四個方面」,正是說的這個意思。
【語譯02】
易理,是聖人所極盡宇宙的妙道,細玩事變的機兆而得的。唯其能深人,所以可以通達天下人心:唯其能把握機先,所以可以助成天下的事務。唯其有如此的神秘功能,所以雖不有心求快,卻應對神速;雖不用力去行,卻能以理貫通天下。孔子所謂:「《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就是在講這個道理啊!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斯天下之疑。
【語譯01】
孔子說:「【易經】是做什麼呢?【易經】是開創萬物,成就事務,包容天下萬事萬物之理的書,如此而已。」所以聖人用【易經】通曉天下人的心志,用【易經】確定天下的大業,用【易經】決斷天下的一切疑難。
【語譯02】
孔子說:易學究竟有什麼用處呢?其用處有三,就是在於開發萬物以創造未來:經營庶務以助成教化:極數研幾以涵蓋天下之道,如此而已。所以聖人由開物以貫通天下的人心,由成務以莫定天下的大業,由涵蓋天下之道以斯決天下的疑難。
【原文】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語譯01】
因此【易經】蓍數的性質圓通而神妙,卦體的德性方正而明智,六爻的意義是用變化以告諭於人。聖人用此來淨化純潔心靈,退而深藏於穩之處而不顯其功,無論吉凶均與百姓同憂患。用蓍數的神妙可推知未來,用卦體的明智可蘊藏以往的經經驗。又有誰能達到這樣呢?或許祇有古代那些聰明睿智、神武而不嗜濫殺的人纔能這樣吧!因此能夠明察天道,體察百姓的事物,並用蓍占這種神妙之物來做為百姓行動的先導。聖人正是用此來修潔自戒,用此來使其德行神妙顯明啊!
【語譯02】
由於耆占的性能是圓通而神妙的,卦體的性能是方正而有智慧的,六爻的義理是平易而有功用的,因此聖人體察易理,以洗除心中的成見,和光同塵,深藏不露,把自己的一切和人民打成一片,以人民的憂患為憂患,他的神知可以包羅過去以預測未來。究竟有誰能達到這種境地呢?大概只有那具有聰明睿知,而又能神聖英武、仁愛萬物的古代聖王吧!
因此深明天道的陰陽變化,細察人民的生活事故,而興舉耆占等通神之物,以開物成務,安頓人民的生活日用。由於這是神聖之事,所以聖人為此須齋戒以求心之誠敬無邪,才能使自己的德行神妙而清明。
【原文】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語譯01】
因此關閉門戶謂之坤,打開門戶叫做乾;一關閉一打開叫做變化,來往變化而不窮叫做會通;將變化顯現出來叫做表象,變化成有形的叫做器具;製造器具而使用它叫做效法,反覆不斷地利用它,百姓都在使用卻不知曉叫做神妙。
【語譯02】
像關閉門戶一樣的潛藏,叫做坤,像打開門戶一樣的光明,叫做乾。一合一開,便是所謂的陰陽變化;一往一來的變化不停,便是所謂的感通。陰陽感通而外現的便是象,陰陽相和而生成有形有質的便是器,依據器的特性而加以裁成的,便是製器為用的法,運用其法,使人民出人進退都受用不盡的,就是所謂的神。
【原文】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語譯01】
因此【易經】的原始太極,太極產生天地陰陽兩儀,兩儀產生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四象生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經卦,八卦的變化推演形成六十四卦便可以判定吉凶,判定吉凶於是產生了盛大的功業。
【語譯02】
因此易有最高最深的太極境界,在這境界中,陰陽末判,純粹至善。由太極演化,便有陰陽兩儀(在卦為陰陽爻,在現實為天地),再由陰陽的相感,而演化成四象,再由四象的作用,演化成八卦。八卦形成之後,便涵蓋了一切吉凶的道理,依循吉凶的道理而行,便可創造開物成物的盛大事業。
【原文】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語譯01】
因此取法物象沒有比天地更大的,變化會通沒有比四季更大的,懸掛物象顯示光明沒有比日月更大的,尊崇高貴沒有比富裕榮貴更大的;具備器具物以作為民用,創業已成的器具以使天下人得益,沒有比聖人更大的;探究複雜的事物,索求幽穩的事理,鉤求深奧的義理,行之於荒遠廣闊的領域,以判定天下萬事萬物的吉凶,以成就天下勤勉不懈的功業,沒有比蓍占與龜卜更大的。
【語譯02】
因此可為我們觀象取法的,莫如天地的大象:可作我們變化會通的,莫如四時之大順:在天上懸象照明的,莫如日月的輝光:在人世間最為尊崇的,沒有比富裕榮貴更大的:能畜養萬物以盡其用,立製器之法,以利天下的,莫如聖人之智:能探究複雜的事物,尋求幽隱之情,竭盡內涵之理,推求外包之廣,以斷定天下吉凶之理,使天下人心因明吉凶而知所勤勉的,則莫如耆龜之靈驗。
【原文】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語譯01】
因此上天生出蓍龜這種神妙之物,聖人就取法它;天地生出各種變化,聖人就仿效它;天上垂示各種天象,顯現出或吉凶的徵兆,聖人就模仿它;黃河裏出現了龍圖,洛水出現了龜書,聖人就效法它。【易經】有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是用以顯示變化徵兆的;在卦爻之後連繫文辭,是用以告知變化情狀的;根據象與文辭來確定事物的吉凶,是用以判斷行事得失的。
【語譯02】
所以天生蓍龜等通神之物,聖人依據它們而創作了易占的法則。天地運行變化,聖人效法它們而制定了卦爻的原理。天象垂示我們一切現象,表現了吉凶的道理。黃河出龍圖,洛水出龜書,這是天象,也是聖人所要效法的!
因此易有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以垂象昭明於我們。在卦爻之下繫辭,就是要告訴我們何去何從,定之以吉凶的道理,就是要我們知所選擇,趨吉避凶。
第十二章
【原文】
【易】曰:「自天祐之,吉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旡不利】也。」
【語譯01】
【易經】大有卦的上九爻辭上言;「獲得來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無所不利」。孔子解釋說;「佑,就是佑助。上天所佑助的人,必能順應天道;人所佑助的人,必能待人誠信。履行誠信而能想到順應天道,又能尊崇賢人,因此能(獲得來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無所不利)。」
【語譯02】
《易.大有》上九爻辭上說:「如能得天的庇佑,

便吉無不利了。」孔子說:「祐就是助的意思。天之助人,在於人能順於天道;人之自助,在於能重信諾。所以我們如能在踐履上重誠信,思想上順乎天道,而在品行上又能尚賢崇德,這樣便會獲得上天之祐助,吉祥而無所不利。」
【原文】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語譯01】
孔子說:「書面文字不能完全表達語言,語言也不能完全表達人的思想。」既然這樣,那麼聖人的思想難道就不能表現出來了嗎?孔子又說:「聖人創立象徵來完全地表達思想,設置六十四卦來完全表現事物的真情與虛偽,在卦爻之下連繫文辭來完全地表達語言,變化會通三百八十四爻來完全地施利於人,鼓動激揚人們來完全地發揮它神奇的功用。
【語譯02】
孔子說:「文字不能寫盡心中之言,言語也不能道盡心中之意。這樣說來,難道聖人立言垂教的精意就晦而不明了嗎?」接著又說:「聖人畫卦立象,就是要表達文字語言難盡之意,設卦定位,就是要範圍宇宙人生的一切情態和作為。根據卦象再繫上文字,就是要問發聖人繼天立極的金玉良言。由卦爻和繫辭之理,應變求通,以盡萬物厚生之利;鼓舞推動,完全發揮天道生生之妙德。
【原文】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語譯01】
乾坤兩卦可以說是【易經】的精蘊了吧!乾坤上下成列已成,【易經】之理也就在其中確立了。假如乾坤兩卦毀滅不存,那麼沒有辦法表現【易】理,假如【易】理不能表現,那麼乾坤化育萬物之理或許接近於止息了。
【語譯02】
乾坤是易理所蘊含的精義吧!乾坤對待成列,易理就存在其中,乾坤破壞了,就無法表露易理的存在。易理不顯現,乾坤佔育萬物的作用也就要斬滅了。
【原文】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語譯01】
因此超出於有形物之上的抽象的精神因素就叫做「道」,形象以下的有形物就叫做「器」,化育萬物並加以裁制就叫做「變」,推廣變化之道而行於天下就叫做「通」,將這些道理應用於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業。
【語譯02】
所以形而上的叫做道,形而下的叫作器,陰陽運化而裁成萬物的叫做變,陰陽鼓動而流行的叫做通,興舉陰陽之理以安頓人民身心的就叫做事業。
「原文」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下天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斯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語譯01&02】
因此,【易經】所言之象,是聖人看到天下萬物之理深奧複雜,因而將它比擬成具體的形態,用來象徵事物適宜的意義,所以叫做「象」。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因而觀察事物的會合變通,用以推行典章禮儀,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下連繫文辭來判斷事物的吉祥或凶險,所以叫做「爻」。窮極天下萬事萬物深奧複雜之理的在於卦形:鼓動天下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在於卦爻辭:促使萬物化育並加以裁制的在於變動:推廣變化之道而行於天下的在於會通,知曉【易理】之神妙並顯明它的在於人對它的運用:學【易】之人靜默潛修而成就其事業,無須言語而使民信從,就在於美好的德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