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诗的点滴感言<之六>

 江山携手 2013-08-22
关于古诗的点滴感言<之六>
避免孤平,讲究拗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孤平是指B型句说的:
 
五律的B型句是:仄平
七律的B型句是:仄平
    
B型句五律第一字,七律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其所以称为孤平,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但是,犯孤平只指B型句,仄收句子(a和b型句)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能算孤平。只能叫拗句。
 
所谓拗句就是不按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则用救的方法。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和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有一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一些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 “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举个常见的情况:如果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有时候既要本句自救,又要对句相救,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b 仄仄
一岁一枯荣。 A 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 a 平仄
春风吹又生。 B 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 b 仄仄
晴翠接荒城。 A 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 a 平仄
萋萋满别情。 B 平平仄平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
 
又如许浑《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B 平平仄平
蒹葭杨柳似汀洲。A 仄仄平平
溪云初起日沉阁,a 平仄
山雨欲来风满楼。B 平平仄平
鸟下绿芜秦苑夕,b 仄仄
蝉鸣黄叶汉宫秋。A 仄仄平平
行人莫问当年事,a 平仄
故国东来渭水流。B 平平仄平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但紧接着“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
 
有时候,诗人为了达到平仄工整,有意调换句子中的词序,如: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昆吴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香稻怎么啄鹦鹉,梧桐怎么栖息在凤凰身上了?让人不可理解。这句实际上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老栖碧梧枝”。我们阅读古人的诗歌时,如果不还原成习惯的语言顺序,就很难理解诗的原意,甚至要闹出大笑话。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象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掌握格律的规律不是件难事,但具体到写出格律样式的诗歌来,那还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的。大家都在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掌握,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好,关于格律诗的问题,就说到这里。已经发了六个帖子了。最近看了一个网友的帖子,很有点感触。她说,苏格拉底自知自己的无知,这是智慧的表现。我想此话太有道理了。苏格拉底在希腊就像我们的孔夫子。是受到历史尊重的人物。这句话大概出于他一次给学生上课。他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圆圈,说:同学们,我的知识就是这个圆圈内的范围,圆圈外的就是我的无知面。因为我的知识比你们多,所以我接触的无知边要比你们大。无独有偶,我们孔夫子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的,不懂不要装懂,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最有智慧的人。不幸的是我前几天在网上就见到了这样一个人。他以自己是什么“格律专家”自称,对别人指手画脚,甚至骂骂咧咧,装腔作势的丑态令人作呕。其实,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无知赤裸裸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我们这些人都不是唐朝人,唐朝人怎么作诗,我们真的只是臆断,只是凭借他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诗歌遗产,从众多诗词歌谱中“众里寻他千百度”地反复比较推断,即使这样,总结出来的规律不过是挂一漏万而已。我过去听过王力先生(就是那本《诗词格律》的作者)的讲课,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古代汉语知识,在这门知识里他又偏重于诗词格律。因为他的学养深厚,所以自感自己对唐人的诗歌在许多领域无能为力,这才是一个大学问家真正的感受。这才是以“无知”反照出自家学问的渊博。先生辞世已多年,至今回忆他的人格和学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暂说到这里,如果哪个网友有指教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留言给我。以便互相切磋,谢谢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