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海回眸:关节“造假”史

 昵称535749 2013-10-06

  关节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大事件的关键之处大多用“关节点”来形容,疏通关系也经常称为“打通关节”。人身上的关节(特别是一些大的关节,比如髋、膝、踝、肩等关节)发生病变,行动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会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痛苦万分。现代社会“造假”如过街老鼠,但关节“造假”——人工关节却给无数人带来了福音。

  简言之,人工关节就是以各种不同生物材料制成的模拟人体解剖关节,属于人工假体的一种。

  文献记载,公元四世纪曾出现过用象牙制成的肩关节。如果说这是最早的人工关节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见相关记载。现代医学意义上的人工关节出现在 1891年。德国人格鲁克也是采用象牙为原料,制成了包括股骨头与髋臼的完整髋关节,植入人体时使用了骨胶作为黏合剂,并用镀镍螺钉来固定。虽然这次手术最终没有成功,但他的尝试无疑为后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起到了启蒙作用。之后的几十年间,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人工髋关节材料,先后试用过橡胶、玻璃、不锈钢、钴铬钼合金等材质,效果都不理想。

  1950年前后,才真正进入了现代人工关节发展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在人工关节的骨水泥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英国人约翰·查恩雷通过多年动物实验,进行关节摩擦和润滑机制的研究,确立了人工关节低摩擦理论,终于在1962年设计出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的假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固定,从而创建了低摩擦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人工关节的“金标准”。约翰·查恩雷也被人们称为“现代人工关节之父”。

  随后的几十年,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关节假体。就股骨头和髋臼来讲,目前存在的形式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高交链)臼对钴铬钼头,陶瓷头对超高分子聚乙烯臼,陶瓷头对陶瓷臼,金属头对金属臼等多种选择。另外,为了防止老化、减少并发症等,一度又出现了非骨水泥假体。近年来出现了混合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很多专家都把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作为首选模式,比如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臼组合等等。

  本博文介绍的都是以髋关节为例。相对来说,越小的关节越不容易“造假”。因此,人工关节置换由髋关节起步,然后才逐步拓展到全身其他关节,陆续发明的有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和踝关节,继而指间关节、掌指间关节等等。由于人们对人工关节仿生效果的追求,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一些人工小关节,比如腕关节,直到今天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