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在于动静平衡

 大道本无边 2013-10-26

   

      生命在于动静平衡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但同时,还有一句截然相反的说法,即生命在于静止。这就给人带来不解的迷惑,让人莫衷一是:到底生命是运动好还是静止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到底生命是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

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这个判断很容易。根据形体外观状态,形体保持某种姿势不动就是静止。反之,形体活动就叫运动。

静止的实质,是一种能量蓄养状态。所以,我们常常称它为静养。而运动则表现为一种能量消耗和使用状态,故称运动。

静养的姿势一般多采取卧式或坐式。静静的安卧,或静静的安坐。这种状态,不但形体不动,也要注意让精神同时处于安静状态,这叫做形神俱静。形神俱静,脏腑机能才能活跃。形神俱静,才减少了对能量产生的干扰。这样,人体能量就可以按照其固有的生理规律,更多量产生。形神愈静,能量愈生。所谓内养精气神,就是这个意思。

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打拳、体操、散步、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等,都属于运动。不过,运动强度各有不同。运动的作用,是使用能量、消耗能量,激发能量的活跃程度。剧烈的运动则可以将潜在储存的能量一气都振奋出来。所以,运动可以有效的疏通经络,加速气血流动。所谓外练筋骨皮,就是这个意思。

动与静,是一对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体。静养是生产,运动是流通,哪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如果只动不静,那么能量的来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源头一枯竭,运动就成为一种透支能量的行为。只静不动,也会因能量壅滞不用,使经络不通,肌肉与筋骨失养。肌肉萎弱无力,筋骨僵硬,脏腑功能虚弱。

这对矛盾体还必须保持协调均衡。哪个环节又都不可过分偏重。通过静养产生出的能量,是用来做功消耗的。长期少动会由于慵懒过逸,使能量没有消耗的出路而涣散,气机壅滞,气滞血瘀。如古人所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等。这是一种失调。反之,能量不足时过度运动,会导致过劳,会使已经不足的能量更多损耗,让体内有限的能量出现透支,导致气虚血亏,这对身体无疑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失调。因此,过于强调动静哪一方面,都是一种极端性的、有悖养生的偏离。

正确的动静养生观,应该是动静相兼,劳逸结合,动静平衡才是硬道理。只有动静结合,动静适度,静逢其时,动不失机,使能量的生产和消费达到动态平衡,才能保证健康,远离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