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有余力才称“优”

 钟家台 2013-11-02

学有余力才称“优”

    坊间一直流行这样的造句方式,譬如“演而优则导”、  “演而优则歌”……显然这样一种造句方式来源于孔夫子的一句名言:“学而优则仕。”虽然大家都在用这样一句话,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可能存在偏颇。

“学而优则仕”出于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子夏就说过这句话,只是当时孔子完整的表达是这样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此可以体会孔夫子的良苦用心,他不仅强调“学而优则仕”,更强调“仕而优则学”,更确切地讲,孔子并未把二者看成是同样的两件事,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更重视前者,即“仕而优则学”。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鼓励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的为官从政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孔子的前半句一直隐而不彰,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或者懒得想起,倒是“学而优则仕”成了一代代过目不忘的名言,大家念念不忘孔夫子的教导,头悬梁锥刺股,以求得金榜题名,博他个封妻荫子。

    再往后发展,大家连孔夫子后半句的基本意思也忘了,把孔子说的“学而优”当成了成绩优秀,而不知这里的“优”不是优秀,而是“有余力”。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明确解释道:“优,有余力也。”显然,按照“学而优则仕”的要求,一个人成绩好未必就可以出来为官,必须是学有余力才可以出来做官。很明显,学有余力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最起码,一个人头悬梁锥刺股才弄懂了一门学问就不能算学有余力。因为不是学有余力,哪怕他的学问再好也不符合“学而优”的标准。

    回到一开始所说的话题,“演而优则导”、“演而优则歌”……诸种说法也往往是把其中的“优”当成了优秀,殊不知,这样的理解已和本意有很大的出入。    

优字本有多义。

1)美好的,出众的,

学而优则仕当做此解。孔子的学并不是狭义的学习功课,主要是指学习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并加以实践。

2)充足,富裕,

仕而优则学当做此解。此处即是朱熹的有余力。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实践过程,学得不错可以去当官,当官后有余暇还要继续学习。

莫把瞎掰当学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