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身太极--学习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太极拳养生 2013-12-18

   阅读陈鑫文章,确实要下~番功夫。就说此篇文章,很多人对该文的标题就不理解,有的人以为排印时丢了一个“手”字,应为“太极拳推手原解”。其实错矣,原文就是如此。
    “推原解”怎么讲?是“太极拳推原解”,还是“太极拳推原解”?而这个“推”又是什么意思?
    笔者开始也不得要领,经过反复阅读思考,结合文章内容,琢磨出标题的味道。笔者以为,该篇文章标题的句读应在“原”后,即“太极拳推原解”。“推”当推断、推测、推究讲,“原”当原本、原义、本义讲。“推原”,即推究原本之意。那么,此文标题的意思就是:太极拳推究其本义之解读。换句话说,就是探究太极拳本来的意义。
    那么,太极拳本来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太极阴阳。不管父天母地也好,三教归一也好,总之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太极阴阳之气蕴酿而生的,离开阴阳之气,世间就不存在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而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技艺,当然也是阴阳之气的产物。正如陈鑫所说:“况拳之一艺,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
    此拳为什么以太极来命名?陈鑫进一步阐述。
    一者,“拳者,权也”。这是一个著名的论述,现在我们对此比较熟悉了,可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新的理念。“权”在这里当“秤”讲,是衡量的意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太极拳这一拳技,如同衡器秤,可以掂量对方攻击的轻重、缓急、落点。“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但,这只是表象,只是两只拳的作用,它的实质、本义是太极的阴阳。“其理实根乎太极,其用不遗乎两拳”是也,与王宗岳说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太经典啦!此一言,完全是有理论依据和拳技底蕴的。万事万物都由太极阴阳之气产生,太极拳也是如此。人,就是一个太极阴阳之体,人体的经脉就分为阴经和阳经,奇经八脉遍及全身,人体不是太极又是什么?既然浑身都是太极,那么,浑身上下都是拳,也即浑身上下都是手喽。据此,我们在修炼太极拳时,处处都要有阴阳,处处都要有拳、手。在与对方交手时,所接触的部位或者是某一点,都可以阴阳对待化拿打发,所以叫浑身上下都是拳。这就是太极拳的妙处、好处。
    三者,“其枢纽在一心”。怎样做到浑身上下都是太极,都是拳?这就是要存乎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敬”是一种精神指向,恭在外表,敬在内心。尊敬长辈,敬重伟人英模,敬重太极拳!太极拳不是很容易学的,太极阴阳的思维更是要花大力气去体悟的。内心存乎敬,当然全身安宁、宁静。有了静,自然产生空、虚、灵。“能敬而静,自葆虚灵”是也。
    四者,“百会中极,一体管键”。要达到能衡量,心乎敬,全身阴阳,其关键在哪里?在乎“百会中极”。
    百会、中极是经络上的两个穴位。一个是督脉上的百会,练武人都知道;一个是任脉上的中极,这个穴位知道的人不多,其实这也是一个重要穴位,在脐下四寸处,是足三阴(足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处,依次为气海、石门、关元、中极、会阴。气海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丹田,其实气海只是个穴位,而丹田是指一个区域——脐下小腹部的气海、石门、关元、中极都是丹田区域的穴位。气归丹田或气沉丹田是指气归(沉)小腹的区域,不单指气海之穴位。    

[page]


    “管键”是什么?“管”指的是钥匙,“键”指的是舌簧,“管键”也就是今天的钥匙和锁。
    “百会中极,~体管键”,是说督脉上的百会穴和任脉上的中极穴,是培其本源以养元气的钥匙和锁,钥匙和锁的恰好呼应配合,不仅一动“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而且“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因此,我们在练拳或站桩时,要好好把握百会和中极两个穴位,吸气到百会,呼气至中极(丹田),任督脉畅通也。百会、中极两穴位,是我们练体养气、浑身上下均为太极阴阳的管键。(以后“管键”这个词义逐渐演变为“关键”词义了。)
    接来,陈鑫阐述了修炼太极拳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比较好理解。但是,有些词义还是要细细体悟。比如“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中的“伏应”和“来脉转关”。
    伏应,这个词义简单说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和法则。所谓“应”,就是“阴极则阳应运而生,阳极则阴应运而生”。太极拳讲究攻守两仪的变化,即内外的变化、动静的变化,故内极则外应运而生,外极则内应运而生,动极则静应运而生,静极则动应运而生。此乃为“应”。所谓“伏”,即在攻守两仪变化中的潜伏待动之机势。应运而生的未生将生n,-1何为?就是“伏”。如果说“应”是已经见到攻防招势外在的形象,而“伏”则是乃内在的未见形象之时待动机势。外皮、内伏合之名为“伏应”。
    古拳谚说:“习拳不求伏应,用招就无真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脉转关,这是拳中术语。“来脉”,是指对方进攻的劲路;“转关”,指借着对方的进路化而击之。用陈鑫在《争走要诀中》中的话“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进一步讲,它指的是在双方交手中,对方送来的劲路被我听觉接住吞进,也就是“争得来脉”,即是已经控制对手。当然其时间是极为短促的一瞬。所以需要很灵敏的听劲,自然也就要珍惜争得的瞬间机会攻其不备出奇不意,但是其关键则是要让对方“不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转关”即是“使敌不知我”的关键,更是出奇。脉来我化,脉来我吞,引进落空,借力转关,方得“一气相生”。    陈鑫的这篇论文,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细致讲解,深刻揭示了太极拳太极阴阳的本义,提出了太极拳“浑身上下都是太极、都是手”的经典论断,指出了“敬在内心”的枢纽作用,揭秘了百会、中极“管键”穴位,总结和创新了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修炼方法。
    如果,我们认真严格按文章中的理念、要求去修炼,“真积力久”,岂能不“升堂入室”?

 

导航1 - 双丰收 - 双丰收博客小屋
  

 

点击图片进入对应日志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软件操作”模块代码复制处 - 海珠儿 - 海珠儿 blo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