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续命汤说起

 zjycy 2013-12-28

初识小续命汤是在11年前读余国俊老师的医案《双下肢瘫痪14天》,后又陆续看到刘方柏老师、黄士沛老师推荐本方。为什么治疗瘫痪不用地黄饮子而用含麻黄汤的方剂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古人将中风分为四类:1 偏枯----半身不遂;2 风痱---四肢的弛缓性瘫痪(即软瘫。包括截瘫、单瘫、偏瘫、四肢瘫、交叉瘫);3 风痹----身体不仁(躯体感觉障碍);4 风懿----吞咽困难、构音困难。

 

《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文说: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软瘫);口不能言(中风失语);冒昧不知痛处(躯体感觉障碍);拘急不得转侧(硬瘫)。可以看出,小续命汤的主治范围覆盖了中风的各个类型。

 

这些病症的部位在头颈、躯壳、肢体,因此属于“表病”无疑。

 

临床应用本方最多的是治疗肢体的突然瘫痪,涵盖了西医的运动神经元病、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低钾性麻痹、癔病性瘫痪等等。那么,这个肢体突然发生的瘫痪是一个什么“象”呢?

 

我们知道,“气”的运动方式有五种:展放运动、上升运动、平稳运动、内收运动和潜降运动。很显然,瘫痪是“气”的展放运动出了问题。“气”携带着热量和能量,当它的展放运动突然被束缚后,四肢肌肉由于失去了能量的支持,于是迅速出现弛缓现象。所以,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气的展放运动。小续命汤以麻黄汤为君,配合干姜、当归、川芎,温散宣通,疏达郁阳;伍以生石膏,升中有降,又可平衡药性,以使病人耐药,用人参补充被耗散的正气。

 

因此,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流通”,而不是“补益”。再看小续命汤,就觉得一切都合情合理。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而肢体的突然瘫痪不就是“清阳不能实四肢”的生动写照吗?

 

进一步思考:

1 头面五官的官窍之病,是清阳不能出上窍的结果。比如,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亚健康病人的头脑昏沉不爽、嗜睡、记忆力下降很有效,就是通过恢复“清阳出上窍”而起效的。

 

2  各类皮肤病,是清阳不能发腠理的结果。阳气走不到的地方,皮肤的营卫循环必然很差,必然是被浊阴凝聚,形成各种各样的皮损,所以,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宣达阳气,畅通营卫,开门逐邪。

 

3  清阳不能实四肢,会导致“痉、痹、痿、肿、僵、肢挛、麻木”。

 

上述情况尽管表现不同,但是“病象”相同,可以异病同治,都有使用小续命汤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