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童趣沈复

 pyra666 2013-12-29

5 童趣  沈复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 “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词句,

2、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小时候,有过哪些趣事?比如:玩过捉蜻蜓喂蚂蚁,玩小鱼……小孩子的事,不是只有今天的人才玩过。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童趣》。

    作者简介:沈复(1763—1822),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一书。

二、朗读。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一个词语不能划开。附全文节奏,仅供参考。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教师讲述一两个例子,让学生划节奏朗读,教师指导。待学生基本能读准确节奏时,用多种方式朗读。争取课堂成诵。

三、通译全文。可采用复述形式,能理解大意即可。如:你最喜欢文中哪件事?先背诵,后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四、赏析课文。

1、用现代汉语给课文换一个题目。童年趣事。

2、课文写了童年的哪三件事?

    夏日戏蚊,花台观景,鞭打蛤蟆。

3、在鞭打蛤蟆的情节中,小沈复肯定有很多心理活动,却没有写出来,怎么办呢?请大家做一个游戏:你是小沈复,你一边打蛤蟆一边在对蛤蟆说些什么呢?

    设计:①、你这丑八怪,这两只小虫与你无怨无仇,你竟敢下如此毒口!看我不揍扁你!

          ②、你这鬼东西,吃我的小虫,坏我的心情,看我怎样教训你!

          ③、你这小东西,吓我一跳,真是该死,不过我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你一条生路,快滚!嘿,你还不走,看我的。

          ④、喂,你是哪蹦出来的,一下子就杀了两个,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我不给点颜色你看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

4、真是有趣,可是为什么我碰到蚊子、癞蛤蟆总是感受不到有趣呢,如果你是小沈复,你能告诉我获得“物外之趣”的诀窍吗?

①要善于观察。 

    “明察”、“细察”两个关键词语告诉我们,观察要敏锐、仔细。要观察的本领,视力要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养成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小结: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五、结束语:

    撕下岁月的日历,每一张都写满童趣。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附:《浮生六记》相关资料

清代小说,六卷。是沈复所写的一部回忆录。全书以抒情散文写成,撰情入语,感人至深。书名取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之意,故题为《浮生六记》。各卷标题依次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逍》。原作实则只存前四记,后两记散佚。《中山记历》主要写作者陪清廷大员赵介山等出使琉球国见闻,描写记述了葺尔岛国的风俗民情及海上瑰伟壮丽、奇特无比的风光。《养生记逍》多属介绍摄生养性、处世待人方面的学问。《闺房记乐》写伉俪之情动人心弦。两情交溢,温馨甜蜜,而且笔墨纯净,不涉淫诲轻薄,用语含蓄,使人意会而无须言传。其表现手法重在率真热烈,自然风趣,生动活泼,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堪称是明清文言笔记中的“逸品”。《闲情记趣》挑选的是夫妇间琐碎的生活细节,但作者将一个个片断渲染得极富诗情画意,使我们产生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的感觉。而且这一篇结构精巧、匠心独具,读来好似银线穿珠、水晶泻地。《坎坷记愁》为文人落魄后的辛酸自白。语言质朴,情实真切,如芸娘抱病,“形销骨立,缺医少药,亲朋中无人援手”,囊空如洗,何以卒岁,苍天何亟,传呼奈何?可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悲怆摧人掬泪。《浪游记快》一篇殿后,全篇结构安排合理,作品本身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