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结核
本病是一种继发病变,80%以上的原发病灶在肺和胸膜,其余在消化道和淋巴结。原发病灶中的结核杆菌一般是通过血流(病原感染)到达骨和关节的;少数是由邻近病灶蔓延而来的,譬如胸膜或纵膈淋巴结结核可侵犯附近的胸椎、肋骨或胸骨。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不但病程长,而且容易破坏骺髓和关节。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影响发育或造成残废。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骨痨”或“流痰”。儿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青壮年因房劳伤肾,或带下遗精,或饮食不节,脾土不运,而“金不生水”,以致肾亏髓虚骨空,是本病的内在因素。亦或外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侵及关节,郁为痰浊,凝聚不散;或有所跌仆损伤,金刀切割。致气血失和,瘀血不行,皆为本病之外因。 骨与关节结核按病理发展可分为:初期的单纯骨结核或单纯滑膜结核,进一步扩散至关节腔或关节软骨面则为全关节结核;如病情继续发展,结核突破骨膜,则在其周围软组织间隙内形成结核感染及脓肿,进而可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引起继发感染。 由于骨和关节结核是慢性疾病,故发病多属隐渐,呈急骤发病的比较少见,偶而可见于多发病变或骨形病变向关节内穿破的病例。初起时患者常有低热、倦怠、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局部疼痛在开始时多不剧烈,但儿童常有夜啼现象。 关节功能障碍在早期多不明显,晚期则功能障碍明显,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或各种畸形。位置表浅的病灶如手、足和肘、腕、膝、踝等处,肿胀可在早期发现,局部压痛也比较明显;位置较深的病灶如髋、肩和脊柱等处,早期不易看出软组织肿胀,局部压痛也不明显,局部淋巴结偶可肿大。稍晚,可在病灶附近或远处看到或触到不红、不热的寒性脓肿。脓肿溃破后形成窦道,经窦道口流出米汤样脓液,脓液中偶而看到干酪样坏死组织和松脆的死骨碎片。如寒性脓肿向肺或肠内穿破,则可咳出或便出米汤样脓液、干酪样的坏死组织或死骨碎片。病灶发生混合感染则全身中毒症状增加,局部肿痛也随之加剧。某些颈椎和胸椎结核病人可出现运动无力、感觉丧失、括约肌功能障碍和反射改变等脊髓受压征象。 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血沉快,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多,轻度贫血。合并混合感染则白细胞明显增多。X线检查松质骨中心型结核在早期可见骨质密度增加和骨小梁模糊的磨砂玻漓样改变;晚期可见死骨游离,死骨一般呈椭圆形,密度比正常骨质稍高;死骨吸收后局部可见空洞,空洞壁骨质稍致密。松质骨边缘型结核可见溶骨性破坏,缺损边缘稍致密,局部无死骨或仅有少量死骨。坚质骨结核可见不同程度的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和骨膜性新骨形成。干骺部结核则兼备松质腔结核和坚质骨结核的特点。长期混合感染则腔质明显硬化。单纯性滑膜结核仅见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 早期全关节结核除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外,尚可看到软骨下骨板小部分破坏或模糊,但X线所显示的破坏范围常比实际病变要少。晚期关节结核则软骨下腔板大部分破坏消失,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以及关节畸形或强直 1.乌白散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通络,杀虫解毒,强筋壮骨。主治骨结核。 [处方组成]蜀黍炭(高粱全株煅存性)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0.05克、珍珠0.05克、血余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先将白花蛇、乌蛇用滑石粉烫至微黄,凉后粉碎(白花蛇去头、皮);再将珍珠碾细水飞;将以上七味药碾细过筛,调匀即可。服法:每日晚饭后2小时服,每次1包,温开水冲服。另用红丹粉制成药条置入窦道内。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骨结核78例,病程l-5年,大部分为l-2年。疗程最短者74天,最长者194天,平均为134天。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16例,无效7例。 [处方来源]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医院赵兴礼。 [处方备注]骨结核为慢性损耗性疾病,患者多为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方中乌蛇有强筋壮骨、搜风解毒的作用,蛇肉含有大量的高蛋白与酵蛋白;珍珠含有大量钙质,对促进骨质好转起一定的作用;乌木屑、血余含有角质蛋白;蜀黍炭、百草霜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外用红丹粉药条祛腐生机,促进创面愈合,引流通畅,对窦道闭合起到配合作用,对缩短疗程,清除病灶亦具有重要意义。(朱钢) 2.壁虎粉胶丸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散瘀,解毒定痛。主治胸、腰椎结核。 [处方组成]将壁虎放在瓦片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每丸1克。每次口服3-4粒,每日3次;小儿每次1-2粒。如小孩服胶丸有困难,则每次用壁虎1条,剁碎炒鸡蛋食,每日2次,连服3个月为1疗模。服中药期间,不加任何抗痨西药。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胸椎结核15例,痊愈1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疗腰椎结核10例,痊愈8例,好转2例。一般均服1个疗程。 [处方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吕云剑。 [处方备注]本方用单味壁虎焙粉内服治疗胸、腰椎结核,制作简单,服用方便。据吕氏报道,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本方能抑制和杀灭结核杆菌,促进结核病灶的钙化和痊愈,不但对胸腰椎结核有效,而且也能治疗肺结核和肺门淋巴结核等。(徐荣禧) 3.蟹墨膏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芳香化浊。主治单纯性膝关节滑膜结核。 [处方组成]海螃蟹或淡螃蟹4只、古墨粉60克、麝香10克、土炒地龙30克、蜈蚣10条、全蝎15克。螃蟹捣成泥状,其它诸药(麝香除外)研极细末,过100目筛除渣,再用研钵磨细麝香,然后加香油适量与上药调匀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药膏平摊再于麻纸上,敷患处、绷带包扎,4日1换,若皮肤过敏,可在膝部先放薄纱布一块再敷药膏。 [辨证加减]可同时内服龟蜈阿蝎汤以滋阴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方为:龟版12克、蜈蚣9克、全蝎6克、阿胶12克、黄芪12克、蛤粉9克、薏苡仁6克、桃仁9克、赤芍12克、茯苓9克、黄精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午、晚饭后备服1次。若发热疼重,去黄芪、薏苡仁,加连翘30克、三七粉3克;若饮食减退、消化不良,去桃仁、茯苓、蛤粉,加淮山药12克、白术9克、陈皮9克、酸枣仁12克。 [疗程疗效]治疗单纯性膝关节滑膜结核47例,结果痊愈36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 [处方来源]甘肃中医学院宋贵杰等。 [处方备注]膝关节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性滑膜结核、单纯性骨结核和全关节结核。膝关节结核多由滑膜的感染开始,所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滑膜感染,对防治膝关节结核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47例,均在膝关节结核的早期,本方以外敷为主,配合龟蜈阿蝎汤内服,完全使用中药,内外兼治,取得很好临床疗效,很值得借鉴。(徐荣禧) 4.补肾填精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填精,软坚化痰。主治脊柱结核。 [处方组成]熟地15-24克、山药12克、狗脊12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土鳖12克、鳖甲30克、羌活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发于胸脊加柴胡、鸡血藤、芍药;有潮热咳嗽者加玄参、沙参、龟版、银柴胡、杏仁。 [疗程疗效]治疗4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X摄片总椎修复。脓肿消失。 [处方来源]河北省衡水地区医院靳士华。 [处方备注]脊椎结核属中医“流痰”范畴,病机在于肾精亏损,阴虚火旺,虚火煎熬津液,聚为痰浊,痰浊阻于骨,以致气血不通,又火腐骨血,蕴化成脓而致本病,故治当用补肾填精,攻削痰血,前者治其本,可加强椎体之修复,后者治其标,可化痰杀虫,又因发于胸脊椎者,必致肝郁,引起足太阳和足少阴经气机不利,而使仰俯受限。本方标本兼顾,是为有效。(汝丽娟) 5.补益祛邪方 [功能主治]功能解毒祛瘀,补气健脾,益气填精。主治骨结核。 [处方组成]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蒲公英3O克、地丁30克、女贞子15克、骨碎补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伴有脓肿形成者加白芷12克、皂刺15克、山甲10克、苡米24克、败酱草30克;疼痛重者加元胡12克、乳香、没药各10克;阴虚潮热加地骨皮、鳖甲、黄柏各10克,龟版12克;脓肿平坦,色白或暗淡,关节漫肿者加肉桂、炮姜各6克、白芥子1O克;病程久而瘘管不愈,消瘦,乏力,气血双亏者加熟地、黄芪各30克、首乌12克、桂圆肉15克。 [疗程疗效]治疗113例,治愈71例,占63%;好转31例,占27%;无效5例,占4.4%;复发6例,占5.5%。总有效率90%。11例脊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治愈6例,占65%;好转3例,占23%;无效1例,复发1例。有效率为88%。本组疗稷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治愈时间9个月。 [处方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中医院林香山等。 [处方备注]骨关节结核发病以气虚、阴精亏、骨骼空为病之本。本方以补益之品如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黄芪鼓正气托毒排脓;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化瘀;女贞子、骨碎补、菟丝子补益肝肾;又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连翘等解毒祛邪,全方有挟正祛邪之特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朱钢) 6.骨痨散 [功能主治]功能温经活络,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生津养血,强筋壮骨,消肿止痛。主治骨与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人参、黄芪、当归、金银花、公英、鹿角胶、穿山甲、补骨脂、木鳖子、地骨皮、制没药、川断、红花、蜈蚣、龟版、全虫、蜥虎等份研末,制形胶囊。1日2次,一次2-5粒,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骨与关节结核50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疗程:90-120天。若病情需要可继续服第2、3疗程。 [处方来源]曹殿明等。 [处方备注]本方根据“骨病之源在肾”的理论,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集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法于一方,运用于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对慢性骨髓炎同样有效,且久服不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唯疗程较长。(徐荣禧) 7.骨痨方 [功能主治]功能气血两补,阴阳并调。主治骨痨。 [处方组成]党参240克、黄芪120克、当归60克,熟地120克、茯苓120克、甘草6O克,煎成浓汁后加入鳖甲、鹿角胶各90克,龟胶、粗砂糖各240克,烊化熬配成膏。早晚各服1汤匙。 [辨证加减]胃纳不香,先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开胃;阳虚四肢厥冷,舌淡脉微无力,先用加减阳和汤温经通络,散寒化痰;阴虚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先用加减龟版鳖甲地黄汤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局部漫肿,外用克疴膏(大黄120克、白养子90克、青黛30克、乳香90克、没药90克、姜黄90克、麝香6克,研细和匀,再加樟脑油60毫升,凡士林108克,调制成膏);溃口形成瘘管,用蘸有含汞制剂的药线(如九一丹、王五丹等)插入病瘘管,腐蚀瘘壁,促使产生新创面,并用压垫疗法,从瘘管底部向外压垫,使瘘管逐渐变浅而收口。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骨痨有五十余年,疗效明显。 [处方来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陶慕章 [处方备注]本方系陶氏应用50余年之验方。全方采用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从而更好地达到祛邪的要求。内治与外治结合,亦是陶氏治疗的精髓。(唐汉钧) 8.金蟾膏 [功能主治]功能攻逐寒结,提脓拔腐,消炎止痛,祛腐生肌。主治骨与关节结核。 [处方组成]巴豆9克、乳香9克、鲜鲫鱼1尾、蓖麻子15克、头发2克、活癞蛤蟆1个、香油12克、铅粉60克。制法;把香油用铁锅熬开后,将前6味药放入香油内,继续加热,用家槐明枝子搅拌,使头发成泥状(其他半焦)后,再用纱布过滤,除去残渣,取滤液与铅粉同时放入铁锅内,文火加热,并用家槐明枝子连续向一个方向搅动,到滴水成珠即可,把熬好的膏药全部倒入凉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备用。用法:将膏药摊于布上,在贴之前先将患处擦洗干净,再用鲜姜涂抹一遍,然后把膏药贴在病灶部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骨结核19例,其中痊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消除,X摄片死骨清除,骨质复修,参加正常劳动,半年以上未复发)6例,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或局部症状基本消失或劳动能力有一定恢复)12例,总有效率94.7%。 [处方来源]山东省高密县张守忠。 [处方备注]本方为张氏家传秘方。经山东省高密县卫生局等临床试用验证,本方对骨结核有良好疗效。(汝丽娟) 9.骨痨丸 [功能主治]功能温肾补脾,滋阴壮阳,散寒化痰,补养气血。主治骨与关节结核。 [处方组成]熟地、麻黄、黄精、鹿角胶、骨碎补、续断、白芥子、当归、鸡血藤胶、补骨脂、附片、仙茅、肉桂、菟丝子、黄芪、人参,诸药并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5克,每日3次,小孩酌减,温开水送服。 [辨证加减]病灶在上者加桑枝,在驱干者加杜仲,在下肢加牛膝;病程初期,症状不明显者重用温阳之肉桂、附片、白芥子;中期,重用黄芪、白芥子,并用炮甲、天丁等份煎水送服丸药,脓多者忌切开,应穿刺抽脓;若伴阴虚之侯则重用黄精,减少附片、肉桂、仙茅用量,并加龟版、鳖甲、黄柏、知母;后期,气阴二虚者加大鹿角胶用量,另加龟版胶、枸杞子入丸药中;如见腰膝酸痛合并下肢瘫痪者,加制马钱子粉、血竭、木瓜、仙灵脾、虎骨研末入丸药中。 本方应用还可配合外治法。窦道狭小者,用白降丹制成捻条插入窦道内扩创,后用红粉、朱砂研匀拌玉红膏制成纱条,上入窦道内收回,每日扶药1次。 [疗程疗效]治疗骨、关节结核215例,痊愈205例,有效9例、无效1例。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病程与疗效关系密切,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处方来源]湖南省澧县城关医院周书望。 [处方备注]周氏经20年临床实践,证明本方疗效肯定。方中温阳与滋阴药物并用,既无凝滞难化之弊,又无温阳过盛之虑,远期效果尤佳。但病程长者治愈率较低,疗程也较长。(徐荣禧) 10.骨结核丸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壮骨,健脾养血,清热解毒。主治骨与关节结核。 [处方组成]熟地、当归、鹿角胶、人参、白术、山药、甘草、百部、肉桂、生龙骨、丹参、麦芽,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从晨6时起每6小时服1丸。服药期间停服抗痨类西药,有脓肿者结合抽脓。不论病位已溃未溃,以一方统治。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生蒜、驴油、韭菜,节制房事。服药时间最好选在子、卯、午、酉四时。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骨与关节结核共7623例,结果治愈6616例,显效791例,进步144例,无效72例。总有效率达99.06%。 [处方来源]山西吕梁地区骨结核病专科医院高志海 [处方备注]骨与关节结核以发病缓慢、病程长、化脓迟缓、不易收口为特点,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本方经10年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本方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众多甘温之品,融补肾健脾、温阳散寒、杀虫解毒、化瘀通络、消痰散结等法于一炉,祛邪与扶正并进,局部与整体兼顾;同时又根据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按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季节运转,气候变化相适应的规律,规定一日之中气候变化的四个转折点——子、卯、午、酉四时作为服药时间,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效用,有利抑制和杀灭痨虫,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验证,坚持昼夜服药比白天不定时服、夜间又停药的服药法明显提高疗效。(徐荣禧) 11.氏补肾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阴补肾,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主治各种骨与关节结核。 [处方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牛膝9克、灵仙9克、木瓜9克、杜仲9克、茯苓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断12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5克、萱草根15克、羌活15克、黑木耳25O克。上药共为细末,以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1日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对体表有窦道及伤口者,外用红粉纱条(红粉3克、朱砂12克,共为极细末,与生肌玉红膏60克调和均匀,然后用此膏制成药纱条,消毒后备用)换药。 [疗程疗效]应用胸壁结核38例,治愈35例,进步3例,平均治愈日期为198天;骨与关节结核75例中,治愈61例,进步13例,无效1例,平均治愈日期为430天。随访1-9年,胸壁结核12例、骨与关节结核34例,均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赵永昌。 [处方备注]骨结核病变在骨,病本在肾,肾虚则精亏,精亏则骨损,故应以补肾为主。骨结核属慢性疾病,病久必耗损气血。形成邪实正虚。本方具有滋肾阴、补气血、强筋骨、扶正祛邪之效。外用药红粉纱条,经抑菌试验结果证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化脓性球菌等均有抑菌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红粉纱条具有去腐生肌的作用,是治疗创口及窦道不可缺少的药物。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12.熟地蜂房散 [功能主治]功能攻毒消肿,疏风通络,滋肾水,生精血。主治骨结核。 [处方组成]蜂房60克、血余炭60克、蛇蜕30克、蝉衣30克、僵蚕30克、大熟地6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日取2次,黄酒为引。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骨结核20例,疗效满意。 [处方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杨景周。 [处方备注]本方取意在补真阳,滋肾水,填骨髓,生精血,药行五脏,攻托宣发。方中蜂房入胃经,有攻毒消肿之功;蛇蜕、蝉衣、僵蚕入肺经,有疏风通络作用;熟地合僵蚕入肾经起补血益精、滋肾养肝作用;血余炭入心、肝、肾三经,有补阴消瘀作用。依疽发五脏而论,用上药对附骨疽能收痊愈之功。(汝丽娟) 治骨与关节结核妙方 1抗痨丸 【来源】《现代难治病中医诊疗学》 【歌诀】抗痨丸中用芪龟,碎补牡蛎二甲连, 泽泻没药全蝎入,再加川松与三七。 【组成】黄芪、骨碎补、牡蛎各100克,泽泻12克,龟板、黄连、鳖甲各80克,炮穿山甲、制没药各50克,全蝎40克,川松60克,三七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5~10克,日服2次。 【功效】软坚散结,通络止痛,补肾散瘀。 【方解】骨关节结核为慢性病,整体以肾虚为本,局部以痰瘀为标。故方用黄芪、骨碎补、龟板、鳖甲补肾以扶正;配以没药、三七、穿山甲、全蝎、川松、牡蛎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佐以泽泻利水,以增强补肾之功。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散瘀,通络散结之功。 【主治】骨关节结核。 【附记】本方扶正祛邪兼顾,制成丸剂方便服用,可长期用直至痊愈,无副作用。
2乌白散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8)1985年 【歌诀】乌白散中蜀黍炭,乌蛇乌木百草霜, 珍珠血余白蛇入,再配外治效堪奇。 【组成】蜀黍炭(高粱全株煅存性)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005克,珍珠005克,血余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为1次量,用纸包好。每日晚饭后两小时服1包,温开水送服。若有窦道久不愈者,内服乌白散,外用红丹粉(红升丹05克,白降丹25克,轻粉05克,煅石膏05克,上四药研末混匀),用前将窦道及创面洗净,然后用红丹粉外敷创面或用红丹粉条放入窦道内。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两周,以免引起中毒。若窦道周围出现轻微皮疹者,局部涂龙胆紫即可消退。 【功效】活血散瘀,搜风通络。配外用方化腐生肌。 【方解】方用乌蛇、白花蛇搜风通络;配以蜀黍炭、乌木屑、血余、百草霜活血散瘀止血;珍珠消炎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散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骨关节结核溃烂期。 【附记】屡用效佳。
3骨结核丸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4)1987年 【歌诀】骨结核丸鹿角胶,地归丹参百部添, 参术山药麦芽草,再加肉桂生龙骨。 【组成】熟地、当归、鹿角胶、丹参、百部各15克,人参、白术、山药、麦芽各12克,肉桂10克,生龙骨15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从早晨6时起,每6小时服1丸,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停服抗痨类西药,有脓肿者结合抽脓。 【功效】益肾健脾,活血散结。 【方解】方用熟地、鹿角胶、肉桂益肾助阳以从阴转阳;配以人参、白术、山药、麦芽益气健脾以充肾旺;当归、丹参、百部活血杀虫;龙骨敛疮散结;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健脾,活血散结之功。 【主治】骨关节结核。 【附记】据报道:用本方共治疗7623例,男3912例,女3711例。结果:治愈6616例(占8679%),显效791例(占1038%),有效144例(占189%),无效72例(占094%)。总有效率达9906%。
4换骨丸 【来源】《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歌诀】换骨丸中骨碎补,乳没儿茶白芷襄, 蜈蝎苍星制川乌,七竭乌蛇鹿角胶。 【组成】骨碎补200克,乳香、没药、儿茶、白芷、乌梢蛇、全蝎各150克,蜈蚣50克,苍术、南星、制川乌、三七、鹿角胶各150克,血竭2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 【功效】益肾散瘀,搜风通络,化痰散结。 【方解】方用骨碎补、鹿角胶温肾助阳;配以乳香、没药、儿茶、三七、血竭活血化瘀;乌梢蛇、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散结止痛;白芷、苍术、制川乌、南星、祛风湿,通经络,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益肾散瘀,搜风通络,化痰散结之功。 【主治】骨关节结核初期,症见患处疼痛、无明显肿胀、皮色不红、触不热、时有寒热等。
5阳和汤 【来源】清·《外科证治全生集》 【歌诀】阴疽当用阳和汤,芥子鹿角熟地黄, 肉桂炮姜麻黄草,化痰散结可温阳。 【组成】熟地30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9克,炮姜3克,肉桂3克,麻黄3克,甘草3克。一方加附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温阳补血,化痰散结。 【方解】方中麻黄辛温以开腠理;白芥温化寒痰;熟地补血滋阴;鹿角胶补虚温阳;炮姜、肉桂辛热驱寒,蠲痰解凝。合而用之,共奏温阳补血,化痰散结之功。用于一切阴疽,犹如日丽中天,寒凝顿解,可收良效。 【主治】阴疽、附骨疽、鹤膝风,症见局部漫肿、皮色不变不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者。可用于骨结核、脊柱结核、腹膜结核、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颌下腺炎、肌肉深部脓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乳腺小叶增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哮喘、痛经、多发性神经根炎、鼻窦炎、遗尿、寒湿痹痛、肛瘘、麻疹、重症肌无力,猪肉包囊虫病等病症。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乳痈、乳癌,加土贝母、炙僵蚕。 【附记】经40余年临床验证,疗效可靠。凡此方治愈的病例经随访均未见复发。凡一切阴疽均可用之。 疮疡红肿热痛,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服本方。
6犀黄丸 【来源】清·《外科证治全生集》 【歌诀】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 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 【组成】犀黄1克,麝香5克,乳香30克(一方用15克),没药30克(一方用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黄米饭30克捣烂为丸。每服3~6克,日服3次,陈酒送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解】本证多因气火内郁,痰浊内结,日积月累,以致痰火壅滞,气血凝涩而成。治宜清热解毒,豁痰散结,兼以活血散瘀。方中牛黄清热解毒,豁痰散结;配以麝香辛窜,既能活血散结,又能通经活络,牛黄得麝香之助,则化痰散结之力更大,麝香得牛黄之助,则辛温走窜而无助燃火毒之弊;佐以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米饭调养胃气,令其攻邪而不碍胃;陈酒少量,行气活血,以助药势。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之功。 【主治】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症见局部肿胀疼痛,而皮色不变者。可用于淋巴结结核、骨与关节结核、淋巴结核、多发性脓肿、骨髓炎、乳腺囊性增生以及食道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等病症。 【附记】疮疡已溃者及孕妇忌服。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2外科(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