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胁痛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最佳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2-23

胁痛

一般描述:  
胁痛是指自觉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的症状。胁痛可归属于广义的胸痛范畴。其病机特点为
气机郁滞,脉络失和,疏泄不利。胁痛为肝胆、胁肋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如肝癌、肝
、肝热病、肝著、鼓胀、胆瘅、胆胀、悬饮、肥气、干胁痛、胁肋痛等病均可导致。
临床若对导致胁痛的具体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胁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肾相关。外感湿热,饮食内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湿热蕴结,侵犯肝胆;情志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郁滞;或暴怒气逆,疏泄太过
,导致肝脉不畅;气郁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积,阻塞肝络;久病耗伤,劳欲过度,肝肾
精血亏虚,水不涵木,血不荣络,皆可发为胁痛。以气滞、血瘀、湿热所致“不通则痛”属
实,以精血不足所致“不荣则痛”属虚。病机转化较为复杂,既可由实转虚,又可由虚转实
,或虚中夹实。
诊断要点:  
胁指胸壁两侧,其下界为肋缘尽处,故胁痛一般应与胸痛、胃脘痛、腹痛、肩背痛、 腰痛
相区别。
疾病辨析:  
肝胆病变一般都可见右胁痛,然其确切痛位多在胁之内,体表肌肤一般无压痛等表现。
★ 肝痈、肝热病、肝瘟等之胁痛,常有急起发热,多见黄疸等症。
★ 肝癌、胆癌出现右胁痛时,多已进入晚期,通过B型超声波、CT等检查能发现肝胆占
位性病变。
★ 胆瘅、胆胀、胆石之胁痛,常可触及肿大之胆囊,压痛明显,并有呕恶等症。
★ 肝积之胁痛,右胁下可有较平滑而坚硬的肿块。
★ 有痨病史,或有盗汗、潮热等症者,其右胁痛可能是肝痨所致。
★ 小儿或青年突起胃脘偏右部位阵发剧痛,而压痛等体征不明显,伴呕吐等症者,应考虑
蛔厥之可能。
★ 肝著有肝热病病史,以右胁长期隐痛等为特点。
非肝胆病变出现胁痛,其常见者有:
★ 胸胁饱满,支撑作痛,检查发现胸腔有积液者,为悬饮。
★ 胸胁刺痛,干咳,有胸膜摩擦音者,为干胁痛。
★ 肌肤沿肋骨相引掣痛者,为胁肋痛。
★ 有疟疾、蛊虫病等病史,左胁下有较大肿块者,为肥气。
★ 胸胁部外伤所致胁痛,有明显的外伤史及局部青紫、压痛等症。
除询问病史、症状及作体检外,一般应作肝功能、B型超声波、X线等检查,以鉴别病种。
治疗方法:  
肝气郁滞证
证候: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饮食减少,嗳气频作
,舌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主方:柴胡疏肝散
用法:
加减:胁痛甚者,加郁金川楝子青皮延胡索;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连、胆草;肠
鸣、腹泻,加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恶心呕吐,加制半夏藿香、生
瘀滞肝络证
证候: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痛处拒按,胁下或见痞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
脉弦或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有明显外伤史者,加当归、柴胡、大黄地龙三七
肝胆湿热
证候:胁肋胀痛,甚则巨痛而拒按,痛引肩背,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或
有目黄、身黄、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郁金、青皮、川楝子;热盛、便秘,加大黄、芒硝;有黄疸,加茵陈黄柏
;恶心呕吐,加制半夏、生姜
虫扰胆膈证
证候:突发脘胁痛剧,攻撑及背,呕吐蛔虫,口苦,舌苔黄腻,脉弦。
治法:安蛔定痛。
主方:乌梅
用法:
加减:呕吐蛔虫、加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口苦、苔黄,去附子桂枝人参,加胆草
、茵陈、栀子。
肝阴虚
证候:胁肋灼痛或隐痛,痛喜揉按,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柔肝。
主方:一贯煎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白芍玫瑰花;目涩、视物昏花,加草决明女贞子;头晕目眩,加黄精
钩藤天麻菊花;心烦、口苦,加栀子、丹皮夜交藤知母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针刺常用支沟、丘墟透照海、肝俞穴,用泻法。肝郁加太冲穴;血阏加期门
穴;湿热加阳陵泉、三阴交穴;阴虚加泻行间穴,补复溜、肾俞。
★ 皮肤针疗法:用皮肤针啊刺痛处,加拔火罐,适用于劳伤瘀血作痛。
常用止胁痛中药:郁金、白芍、金铃子枳壳、柴胡、延胡索等,可在辩病、辩证的基础上
选用。
常用中成药:香附丸、元胡止痛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