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mthsjmthsj 2014-02-27

【北京护城河水系】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图片显示东便门(大树下) 以西外城墙与内城墙,河道是东护城河。高楼是内城东南角楼)

   

   北京城过去内外城都有护城河。护城河水系的水源来自西北玉泉山,白浮泉等地,经长河抵西直门外高梁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向东,经德胜门水关再分为两支,南支注入城中积水潭、三海,进入宫城护城河(筒子河),然后经正阳门东水关流入内城南护城河;东支继续东行,在东北角楼处南转成为东护城河,在东便门西水关以北同内城南护城河合流。第二路从高梁桥向南,在西便门水关分为两支,一支转向东,成为内城南护城河;另一支向西、向南,成为外城护城河,在东便门水关与内城南护城河和东护城河汇合,注入通惠河。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东便门周边护城河水系及水关位置示意图)

【北京城墙上的“水关”】

    城墙上的“水关”,是北京城进水、排水的通道。过去老北京城墙上一共设立十座水关。

    其中:内城有七座水关:1.德胜门西水关,2.东直门南水关,3.朝阳门南水关,4.崇文门东水关,5.正阳门东水关,6.正阳门西水关,7.宣武门西水关。七座水关中只有德胜门西水关是进水口,其余都是排水口。

    这七座水关中最有故事的是正阳门东水关,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洋人把它改造成“水关门”,把排水的臭沟变成洋人出入之门。(详见本系列博文《百年城门影像(31)洋人刨开的城门》)

    外城共计三座水关:西便门东水关(外城进水口)、东便门西水关(外城进水口)和东便门东水关(内城、外城总排水口)。

    水关基础为三合土夯筑,上复石条,再复城砖,顶部砌成券顶式或过梁式。每座水关均设二至三层铁栅栏,并派士兵看守,以保护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安全。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1921-1924年拍摄  东便门西侧的西水关)

【东便门的水关】

    东便门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水关,东便门西水关(外城进水口)和东便门东水关(内城、外城总排水口)。水关设有闸口调节水位,闸口一般安置在来水方向,以控制城区河湖水位。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1921-1924年拍摄  东便门东水关的三孔出水口 )

【大通桥】

    东便门外原有座桥,与其他城门外架在护城河上的桥一样,为了行人进出城方便,修建渡河桥,这就是东便门桥。该桥南北走向,为三孔联拱石桥,中孔较大,两侧孔较小,三个券洞上方雕有兽头,比较精美。由于位置比较特殊,桥西为内城的护城河,桥东为著名的通惠河。所以命名为“大通桥”。

   大通桥还曾是明清时期南北运河的终点码头,江南“漕运”的粮食、物品都从大运河、通惠河到大通桥转陆路进城。

   帝京景物略》记载:大通桥在东便门外,东至通州,入白河,开渠置闸,而漕舟不行。自大通桥起,至通州石坝计四十里,地势高下四丈,中间设庆丰等五闸以蓄水,每闸各设官吏、编夫一百八十名,造剥船三百只。大通河旧名通惠河,元郭守敬所开,俗亦名里漕河。本朝康熙、乾隆间,屡加疏浚,漕艘之分运京仓者,实利赖焉。

    清朝后期,河道淤塞,大通桥码头的作用丧失。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东便门外大通桥)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190-年拍摄  东便门-大通桥-内城角楼  河水很少已不能行船)

【东便门内蟠桃宫】
    在东便门内有一座庙宇叫“太平宫”,太平宫大门三间,门额上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内有二重大殿,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姥殿,左右又有配殿。因为这里有蟠桃会,所以百姓俗称为蟠桃宫。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这里非常热闹,这个庙会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其实太平宫只有三间殿宇,但香客仍然不断,各种茶铺摊点上买卖兴隆,各式北京小吃吸引着老老小小的逛会者。平时这段通惠河故道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水流,每逢庙会期间,上游便提闸放水,为庙会添景,河里还有吹拉弹唱的小船游渡。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清末-蟠桃宫庙会)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清末东便门蟠桃宫庙会)
    历史记载:每逢清明上巳节、蟠桃宫庙会亟为热闹,届时笙歌夹岸,碧浪如鳞,画舫澜桡,衣香人影,城堞咫尺,乘舟而游野趣盎然,故有“大通桥上望蔼船”之说。旧时的东便门大通桥至二闸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旅游观景的胜地,还像《北京竹枝词》描绘的:“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
    百年城门影像(49)东便门“水关”、大通桥、蟠桃宫
                            (2010年农历三月三,恢复举办蟠桃宫庙会)

    大通桥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见证了明清两个朝代相当一段时间里漕运繁荣的景象。1957年东便门这段城墙被拆掉,20世纪60年代末修建地铁时,把大通桥彻底拆掉。1987年修建东便门立交桥和东花市北里改造时,蟠桃宫被拆除。

                                                        (照片源自网络 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