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

 LuXin4164 2014-04-17

东便门老照片缩略图: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缩略图中的老照片除有明确记录以外,大多经画面特征判定了大约的时期,在文後依年代先後列出)


  东便门是北京外城北垣东段上的城门,与北垣西段上的西便门相对,是一对姊妹门。北京外城建於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一年(1542),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温上书:“古之有城必有郭,城以卫君,郭以卫民,……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预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便。”此议得到嘉靖帝认可。但工程浩大,钱财筹集不易,朝中也是屡议屡拖。嘉靖三十二年(1553),兵科给事中朱伯辰再次提出修筑外城之议,严嵩也积极赞许。这次嘉靖帝终于同意,并进一步表示“今须四面兴之,乃为全算。不四面未为王制也。”计划修筑外城後,北京城要成为“回字形”格局。但是工程经年,财力不济,最後南面城垣的修建未能西抵故金旧城垣,即北折在内城东西向包筑於东南角楼和西南角楼北侧,成为了“凸字形”格局。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完工。

  外罗城的建筑是草草收尾,东西段城墙北折後,稍越过内城南垣界限即分别折向内城,形成了外城的北垣。东段北垣仅略包过内城东南角楼,即与内城东垣结合,因外城墙体矮於内城,抵内城根的外城墙端筑一碉楼相结合,通过碉楼内的阶梯才可登上内城垣。碉楼朝外的墙面开有两排八个窗子(战时也可能当箭窗用),所以俗称“八瞪眼儿”。西段北垣是对着内城西垣南段第一个墩台修筑,所以结合部碉楼是与墩台“马面”的正面相接,不是结合到内城墙体上。可见当时是带有临时性质,没想到也成为了永久设置。为便于从外城直接出城,在这两段北墙上分别开了两个小城门,即东便门和西便门。这本不在原规划之内,原规划外罗城是全包围内城,并为十一门之制,就像元大都城,东、西、南三面各辟三门,北面辟二门。现在互联网上有臆说,言东、西便门原本偏於一隅,本叫“偏门”,俗说成了“便门”。此说大谬,可想“偏门”是“邪门歪道”之义,江湖上“捞偏门”的都不是正当之业。堂堂帝京岂可冠“偏门”之名於城门,称做“便门”,已然是权宜之计了。另外,明嘉靖四十三年,外城完工时,东、西便门仅筑有半圆形小瓮城,没有箭楼。入清以後,才在瓮城门洞上加筑了箭楼,基本上达到与外城其它门的规制统一。

内城东南角楼东南面,北侧高出城墙的建筑是外城东段北垣与内城东垣结合部的碉楼(直接与内城墙结合) [1874]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外城西段北垣与内城结合部的碉楼(结合在内城西垣南端第一墩台“马面”的正面) [1905年前後]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内城西南角楼,西段内外城接合部碉楼,角楼外侧有一条经西便门东水关内压桥从西便门出城的大道,此河为西便门东水关进水口引入内城南护城河的水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外城新建南、东、西垣和北垣东西两段,总长二十八里,高一丈八尺,远低於内城垣。外城为七门之制,四角各筑角楼,但规制远逊於内城各门。北垣东西各一门,名东便、西便;东垣一门,名广渠;西垣一门,名广宁(後来清朝道光年间避上讳改为“广安”);南垣三门,南之东名左安,南之西名右安,南之中名永定。城门外包筑半圆形瓮城,范围狭小,正对城楼处为箭楼,瓮城门洞开在箭楼下,无闸楼。虽然新建外罗城没能按初衷包围内城,但也将旧南城囊括大半,使北京城的南中轴线延至永定门,天坛与先农坛围进了城中,内城前三门外的关厢地带得到了蓬勃发展,造就了明清从菜市口经前门大街到花儿市的繁华商业带,也造就了独特的南城文化。


  东便门内没有贯穿外城南北的笔直通衢,城门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它瓮城箭楼外的护城河桥确是鼎鼎大名,独树一帜,而功用也是京城水系裏边执牛耳的一座桥梁——大通桥。其名气当与正阳三头桥齐名,其作用更是无以匹敌。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大通桥至通州)即通惠河,而北京护城河与通惠河的分野就在大通桥,就是大运河的终点。此桥为三孔闸桥,闸门就设于桥洞西侧,可调节内外水位,这就是通惠河上五个闸口的头道闸。桥洞是拱形的,桥墩是尖形的,以利分水,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通惠河上的二闸(庆丰闸)可是著名的,距大通桥七里许。早年间,这裏可是京城人踏青郊游的绝佳去处。碧波荡漾,绿柳成行,远离市井噪杂,蝉鸣鱼跃,赏心悦目,着实的游览胜地。

  东便门内南行不远略偏西,经喜凤桥跨过内城南护城河,在内城东南角楼隔河的对面就是蟠桃宫。每年的“三月三”是京城著名的蟠桃宫庙会,规模盛大。旧京风俗求子“拴娃娃”者众多,人们手腕缠红绳,到蟠桃宫东配殿,献上香资後拴住一个殿前摆放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子结缘,以求来年添丁进口。“三月三”本是为给西王母娘娘做寿,祈福纳子。後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大通桥内外护城河与通惠河水面宽阔,有漕运码头和游船码头,由大运河从南方运来的货物,由此转运至京城各仓廪。护城河上舟楫往来,画舫林立,一派水乡泽国景象。又城楼巍峨,城墙伟岸,沿河一带鬱鬱葱葱,楼影、树影、船影,争相辉映,目不暇接,琼楼玉宇,美景连连。昔日的胜景从老照片裏可见一斑。站在大通桥东的河岸边向西眺望,近有东便门、大通桥拱卫;远有角楼、碉楼耸立;内外城墙错落有致,城下河水碧波荡漾,楫橹穿梭;天空瓦蓝,白云飞渡。极大彰显着旧京城垣城楼建筑艺术的辉煌。


  东便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戗脊走兽5个。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城楼面阔三间宽11.2米,进深一间深5.5米,高5.2米。其城台正中辟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2.2米。瓮城为半圆形,东西宽27.5米,南北长15.5米。箭楼为单层单檐硬山小式,灰筒瓦顶,南背面辟过木方门,东西北三面辟箭窗,每面各二层,外面每层4孔,东西面每层2孔,共16孔。箭楼面阔三间宽9米,进深一间深4.6米,高4.7米;其城台正中辟门,外侧(北半侧)为拱券顶,内侧(南半侧)为过木方门。楼连城台通高10.5米。


  东便门东西城墙下各设一水关,西水关1孔,为外城进水口;东水关3孔,为内城、外城总排水口。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上的东便门图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860s,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北京城终点。背景是内城东南角楼,外城北垣与内城东垣结合部的碉楼。城垣建筑尚为完好,桥头驳船正在卸货。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860s-1880s间的景象,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漕运码头(明信片)。彼时外城东北角楼完好(照片为1860s,至迟到1880s间拍摄,明信片1904年於长辛店寄出)。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870s,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漕运码头,彼时外城东北角楼完好 [托马斯·查尔德] No.58。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0,东便门箭楼北面(城外)。八国联军的俄军在箭楼前集结。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0,东便门内(城楼南面)。八国联军美国兵和车马。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0,东便门迤西外城北垣上(西水关上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俄军驻扎於此搭的帐篷,可见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和内城东南角楼,均遭炮火毁坏。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0,东便门。在内城东南角楼顶层箭窗上俯瞰东便门全貌,俄军搭的帐篷还在。西水关内侧的情形一览无馀,可见东便门内侧的登城马道。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1,东便门西水关,内外城结合处,内城东南角楼 [穆默]。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2,东便门外通惠河,外城北城墙东段(远处可见东便门和内城东南角楼)。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2,东便门箭楼北面(城外,在大通桥面正中向南拍摄)。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3,东便门内蟠桃宫庙会。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0s,东便门外大通桥头卖酸梅汤的。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05年前後,东便门外大通桥迤东,通惠河(护城河)上的蓬船,无疑是划往二闸的。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1,东便门外通惠河,此时外城东北角楼已不存。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1年前後,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夏季)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1年前後,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冬季)。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3-1915,东便门箭楼北面(城外,在大通桥面正中向南拍摄)。已经进入民国,桥头商铺都挂上了五色旗。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5年前後,大通桥西侧游船码头,内城东南角楼已做了简单修缮。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5年前後,大通桥迤西护城河拐角处,内城东南角楼东北侧。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5,东便门瓮城,箭楼,大通桥,通惠河,内城东南角楼,内外城结合部 [山本讃七郎]。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15,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庚子後简单修缮)东北侧,内外城结合部的碉楼(庚子年顶部轰塌未曾修复),外城北垣多处雉堞塌毁未修复 [山本讃七郎]。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0年前後,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及内城东南角楼。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0年前後,东便门外大通桥北端拍摄的东便门北侧全景。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0年前後,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内外城结合部。冬季封冻的河面上有冰床出租。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0s,内城东南角楼东北侧 [赫伯特·怀特]。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城楼北面-瓮城内,在箭楼上南侧偏东拍摄,城楼外侧过木方门上方镶嵌“东便门”石门匾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城楼及迤东外城北垣内侧(沿城根往东就是外城东北角登城马道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东侧城墙外(迎面走来的是送葬队伍)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东水关外侧,大通桥东侧,位于东便门迤东外城北垣下,水关上面为压桥,有道路可行走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箭楼拱券顶门外侧(内方外圆)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全景-箭楼,城楼,瓮城,由内外城接合部碉楼附近的内城外侧拍摄东便门,可见东便门的西水关的闸口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大通桥。从桥北东侧岸边南望,桥南正对东便门,可见箭楼一角,近处为镇水兽趴蝮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大通桥东北部(可清楚看到桥的结构细部)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大通桥东侧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大通桥西侧近景(可见闸板和闸耳,闸前是浣衣玩耍的孩子)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大通桥西侧全景(闸外泊岸延伸较远)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外东水关压桥下的三孔出水口外侧,背景中看到大通桥,水关西侧护岸上的镇水兽-趴蝮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瓮城墙外东侧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由西水关外侧的岸边向城墙方向拍摄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庚子后仅做了简单修缮,内外城接合部碉楼顶已坍塌,外城北城墙多处雉堞损毁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西水关东侧的墩台(马面)西面城墙上破损的雉堞处拍摄的东便门外,大通桥西侧的水面,北岸边停靠有三只在内城东护城河载客的游船。注意到树下的排子车,这组照片应是在同一时间所拍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1,东便门城楼南面(城裏,向北拍摄,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顶,敷灰筒瓦,四面开过木方门,无窗) [喜仁龙]。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24,东便门瓮城外,大通桥,通惠河(护城河)。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0年前後,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大通桥西侧岸边的驳船。这张老照片下面的注释“东便门角楼”是误导,明明是东便门西水关,背景是内城东南角楼。可偏注了“东便门角楼”,简直是乱弹琴。(这是《旧京文物略》裏的一幅,1934年出版,这都八十年了,还得勘误)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3,东便门外大通桥,也即护城河桥,通惠河到此也即是护城河了。原注释:Triple-arched stone bridge(Da tong qiao). [赫达·莫里逊]。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3,东便门外大通桥.从桥北东侧岸边南望.原注释:Detail of Qian men showing roof at night(Da tong qiao). [赫达·莫里逊]。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3年前後,东便门城楼北面(瓮城内)。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上图细部,城楼门洞上方的东便门石匾。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3年前後,东便门城楼西面(城墙上)。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3年前後,东便门箭楼南面(瓮城内)。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35-1937,东便门城楼南面(城裏,向北拍摄,箭楼及瓮城已拆除)。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50s,东便门外大通桥。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50s,东便门外大通桥。这小姑娘、小伙也都是奶奶爷爷辈的了。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1956,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及内城东南角楼。西水关处像是已建起了桥梁,不久铁路就要从这裏修进到内城,新的北京站就要诞生了。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一)——东便门(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