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褦襶子 2014-03-14

第四章       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

   你来了,我就走。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家长在一旁观摩。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棉衣。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

1、    要从结构上,而不是从长短上,判断单句或复句

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部,包含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请看下例:

      老师规定,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单句)

这是个单句。然而削掉四个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复句)

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结构上判断。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

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 (   )

河水向东流着,空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  (   )

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   )

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   )

2、    复句内部的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

   白云飘动,阳光灿烂。

   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3、    复句中的分句,有时候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主要是省略主语。

例如:

   我们在第一节听了语文课,在第二节听了数学课。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看了一下答完的卷子,没什么错误,就交上去了。

——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

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推着车子走了几步,他才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看到他一天天恢复健康,我很高兴。

——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这叫“蒙后省略”

以上两种省略情况,在复句是极常见的,要注意。当然,为了某种目的,不省略也是可以的。

4、    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常用一些起联接作用的词语,称“关联词语”。不同关系的复句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有时只用一个,有时成对使用,有时也可以不用。

关联词语多数是连词,也有少数是副词,如“也”“又”“就”等。

少数的关联词语,既可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里,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子成分之间。例如:

   只有热爱工作的人,能热爱生活。

   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到底。

二、复句的分类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地位平等,无主从之分。

“偏正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有偏的。正句是主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句,意思是从属的。

(一)     联合复句

依据分句之间的关系,联合复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并列关系(ABC

  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

   中国是火药的故乡,是火箭的故乡。

   绿是美的标志,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人们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应该重视客观事实。

   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实在没有空。

   加点的字,是“关联词语”。

2、          联贯关系(首先A,然后B

  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说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例如:

   他抬头看了看已经偏西的太阳,抹了抹额上的汗,解开领子上的钮扣,匆匆地朝前面的村落走去。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姐姐刚一走,明姑娘就带着赵灿忙上了。 

连贯复句不同于连动式: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连动式谓语中间没有停顿;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加上关联词语,连动式谓语中间不能加上关联词语;连贯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式谓语只有一个主语。

3、递进关系(不但A、而且B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例如:

   李小松不但诚恳地接受了批评,而且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他分明是个内行,而且是十分高明的内行。

   你很忙,而且身体又不好。

   他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姓名都不知道。

4、选择关系(A或者B)(与其A,不如B

让人对几种可能的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已经选定了一种舍弃了另一种。例如:

   或者你去,或者我去,或者他去。

   听他的话呢,还是听我的话。

   不是在车间,就是在仓库里。

   宁可我多干点,也不能累着你。

   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

5、解说关系

后面分句是对前面分句的解释、说明或总括。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

联词语。例如: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期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叫大禹。

     这一政策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明确了谁污染谁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一是解决了治理污染的资金问题。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

【练习题8

指出下面各联合复句都是哪种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1、他们或者说几句闲话,或者打听打听种地的事情。 

2、他不但能说出五虎上将的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3、教室里的灯亮了,我夹着书走进去。 

4、我们要么让困难吓住承认失败,要么加紧工作完成它。

5、我写了一封信去安慰他,并且告诉他我不久即将到北京去。   

6、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   

7、我们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十七次进攻,而且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

 人的师长。   

8、孩子飞也似地奔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玩石子儿。 

9、农村青年人已经能看墙报了,甚至五、六十岁的老大爷也能看

 墙报。

10、在冬天,松花江边的树上挂很多白霜,那叫雾凇。

11、狗能看门,锚能捉鼠,鸡能司晨:它们都很有用。

12、提高写作能力的事有两个:第一是多读书,第二是多动笔。    

(二)     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虽然A,但是B

后头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

弯。后头分句是正句,全复句的意思侧重在后头分句上。前头分句是偏句。例如:

   虽然去过那地方,但是已经记不清了。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紧张的劳动使大家都出了一身汗。

   阿多虽然接连三日三夜没睡觉,不见怎么疲倦。

   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转折关系的表达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例如: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应该注意的是,前后分句在意思上必须有转折,否则硬加上表示

转折的关联词语是不行的。例如:

    虽然我是学生,但是我认识字。 (错的)

 2、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

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结果。正句在后。例如:

   因为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才请你来照顾一下。

   因为他家里缺乏劳动力,我们应当照顾他。

   他一向很用功,因此考上了大学。

“既然……,就……”所表示的因果,称推论的因果,偏句是理由,正句是由此推出的结论。例如:

   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见他根本没学过数学。

   既然二哥来信了,妈妈能够放心了。

3、假设关系(如果A,就B)(即使A,也B

前一分句(偏句)里,是假设一种情形,后一分句(正句)里,是前一假设情况实现了就会有的结果。例如: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到公园里去过队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要不是我夜夜爬起来,我们社里的牲口吃得瓜溜的圆吗?

“即使……也……”所表现的假设关系,称为“相背假设”,正句与偏句的内容相反。例如:

   即使明天不下雨,我们不到公园里过队日。

5、          条件关系(只要A,就B)充分条件;

(只有A,才B)必要条件;

(无论A,都B)无条件;

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是具备此一条件下就能有的结果。例如:

   只要太阳升起来,天一定会亮的。

   只有你把缺点改正了,你会进步。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无论……都……”所表示的条件关系,称“无条件关系”,正句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有的结果。例如:

   无论雄鸡叫不叫,天会亮的。

   不管他信不信,事实是事实。

请注意:“条件关系”与“假设关系”有相近之处,区别点就在于,偏句是侧重在“条件”呢,还是侧重在“假设”。例如:

如果你能拿出证据来,我就相信。(假设)

只有你能拿出证据来,我才相信。(条件)

5、目的关系

偏句写出一种行为,正句说出这种行为的目的。例如:

   你把意见整理一下,明天交大会讨论。

   我们把政策交给群众,为的是更好地取得群众的帮助和监督。

   我把发动机重新检查了一遍,以免中途发生故障。

   麻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他,省得我再跑一趟。

【练习题9

(一)下面复句都是偏正复句,指出各是什么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既然有了水源,我们明年就试种稻子吧。         

假使江水再往上涨,江堤就有危险了。       

我想送他一件礼物,可是不知道送什么好。       

④童话因为富于幻想,里面的故事往往离奇有趣。(     

⑤除非身体支持不住,他才离开他的工作岗位。      

⑥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⑦只有他参加了,这个会才开得好。      

⑧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⑨行人要走人行道,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⑩我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实现自己考大学的愿望。

(二)下面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用得不当,就不通了。把用得不当的关联词语改正过来,然后注明是什么关系。

    ①如果路比较远,可是坐汽车去还是很快就可以到的。(    )②他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   

③即使地上很滑,你就不要走得太快。(   

④这本书虽然大致翻了一下,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     把下面各组单句,加上关联词语,组成条件关系的偏正复句。

 

 

①      我星期日下午没有事,我   去找你玩。

 

 

 

②      他真有困难,我   可以帮助他。

 

 

 

③      他参加了会,这个会   能开得好。

 

 

 

④      明天天气好,咱们   到八达岭去旅游。

三、复句的变化与紧缩

复句的变化复句的结构有时会发生常规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又称倒装句)

一般的偏正复句,都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也有特殊情况,正句在前。这种特殊顺序,往往是为了突出正句。例如:

   这个月的产量可以超过百分之十五,只要大家再加一把劲。(条件)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因果)

2、不用关联词语

一般情况,除了并列复句外,其他关系的复句,都用关联词语,用两个或用一个。但有时,只要意思能说清楚,也有根本不用关联词语的。例如:

   谷子长得很饱满,农民心里很高兴。(因果)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转折)

   立秋了,再吃些凉东西,要闹肚子的。(假设)

3、分句之间没有停顿

   一般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停顿,要用逗号或分号。但有时,两个分句都是完全句(即主谓句),又都很简短,而且连得很紧,说的时候中间可以没有停顿,不用标点。例如:

   你再说他也不信。(无条件)

   你去我就不去。(假设)

   你有力气你就搬吧。(假设)

   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无条件)

复句的紧缩 有的复句,可以紧缩成单句的形式,叫“紧缩句”。

例如:

   a、如果你愿意去,你就去。(复句假设关系)

b、你愿意去就去。(紧缩句)

  a、这个人,要是你不问他,他就不开口。(复句,假设关系)

  b、这个人不问不开口。(紧缩句)

  a、他说到这里,他就笑了。(复句连贯关系)

b、他说到这里就笑了。(紧缩句)

a、   即使下雨,我们也去。(复句,无条件关系)

b、  我们下雨也去。(紧缩句)

以上每组的第二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可以简称为“紧缩句”紧缩句有双重性质:就内容看,它是复句;就结构看,它是单句,因为它们的主语只乘了一个,两分句的谓语合并为一体(成为连动谓语),中间没有停顿。

四、多重复句

有的复句,它的分句也是复句,这样一来,就是复句中包含复句,有两以上的层次,称为“多层复句”,又叫“多重复句”。

 

例如:二重复句

   唐代的诗最多最好,‖宋代词最多最好,︱所以文学史上有“唐

(并列)          (因果)

诗”和“宋词”的名称。

 

   屈原遭到这样严重的打击,‖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不

(转折)                  (因果)

过做了两三年左徒,‖就被迫辞职了。

(连贯)

   想收获庄稼,‖就得先拿种子,︱想骑马,‖就得先支出草料,︱

(假设)         (并列)  (假设)         (并列)

搞革命这样大的事业,‖就得先投血本。

(假设)

三重复句

本品容易受潮,用后盖紧, 并放在干燥处,以防止结块。

     (因果)  (并列)     (目的)

四重复句

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  使人着

      (并列)     (并列)     (并列)

急,Ⅲ 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

(因果)   (并列)

 

两层以上的,都叫“多重复句”。其中二重复句用得较多,三重以上的,有时也用得到。多重复句还可以有五重.六重甚至更多重的,因为不常见,就不一一举例了。

[练习题10]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不管他说得多么动听,人们也不会信任他。

   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有了知识,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

   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岁才离开。

㈡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为了要提前赶到目的地,我们要加快脚步。

   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栽种的好庄稼。

   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上,爬上山去。

   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驴的专长是拉磨,是运货,是驮着陕北的小媳妇回娘家或驮着新疆的阿凡提爷爷游四方,而并非是剪除老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