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 ① ② ③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 1、 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部,包含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请看下例: 这是个单句。然而削掉四个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结构上判断。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 ①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 ( ) ②河水向东流着,空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 ( ) ③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 ) ④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 ) 2、 例如: ① ② ③ ④ 3、 例如: ① ② ③ ——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 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④ ⑤ ——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这叫“蒙后省略” 以上两种省略情况,在复句是极常见的,要注意。当然,为了某种目的,不省略也是可以的。 4、 关联词语多数是连词,也有少数是副词,如“也”“又”“就”等。 少数的关联词语,既可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里,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子成分之间。例如: ① ② 二、复句的分类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地位平等,无主从之分。 “偏正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有偏的。正句是主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句,意思是从属的。 (一) 依据分句之间的关系,联合复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① ② ③ ④ ⑤ 2、 ① ② ③ 连贯复句不同于连动式: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连动式谓语中间没有停顿;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加上关联词语,连动式谓语中间不能加上关联词语;连贯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式谓语只有一个主语。 3、递进关系(不但A、而且B)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例如: ① ② ③ ④ 4、选择关系(A或者B)(与其A,不如B) 让人对几种可能的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已经选定了一种舍弃了另一种。例如: ① ② ③ ④ ⑤ 5、解说关系 后面分句是对前面分句的解释、说明或总括。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 联词语。例如: ① ② ③ 【练习题8】 指出下面各联合复句都是哪种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1、他们或者说几句闲话,或者打听打听种地的事情。 2、他不但能说出五虎上将的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3、教室里的灯亮了,我夹着书走进去。 4、我们要么让困难吓住承认失败,要么加紧工作完成它。 5、我写了一封信去安慰他,并且告诉他我不久即将到北京去。 6、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 7、我们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十七次进攻,而且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 人的师长。 8、孩子飞也似地奔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玩石子儿。 9、农村青年人已经能看墙报了,甚至五、六十岁的老大爷也能看 墙报。 10、在冬天,松花江边的树上挂很多白霜,那叫雾凇。 11、狗能看门,锚能捉鼠,鸡能司晨:它们都很有用。 12、提高写作能力的事有两个:第一是多读书,第二是多动笔。 (二) 1、转折关系(虽然A,但是B) 后头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 弯。后头分句是正句,全复句的意思侧重在后头分句上。前头分句是偏句。例如: ① ② ③ ④ 转折关系的表达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例如: ⑤ 应该注意的是,前后分句在意思上必须有转折,否则硬加上表示 转折的关联词语是不行的。例如: 虽然我是学生,但是我认识字。 (错的) 2、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 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结果。正句在后。例如: ① ② ③ “既然……,就……”所表示的因果,称推论的因果,偏句是理由,正句是由此推出的结论。例如: ④ ⑤ 3、假设关系(如果A,就B)(即使A,也B) 前一分句(偏句)里,是假设一种情形,后一分句(正句)里,是前一假设情况实现了就会有的结果。例如: ① ② ③ “即使……也……”所表现的假设关系,称为“相背假设”,正句与偏句的内容相反。例如: ④ 5、 (只有A,才B)必要条件; (无论A,都B)无条件; 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是具备此一条件下就能有的结果。例如: ① ② ③ “无论……都……”所表示的条件关系,称“无条件关系”,正句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有的结果。例如: ④ ⑤ 请注意:“条件关系”与“假设关系”有相近之处,区别点就在于,偏句是侧重在“条件”呢,还是侧重在“假设”。例如: 如果你能拿出证据来,我就相信。(假设) 只有你能拿出证据来,我才相信。(条件) 5、目的关系 偏句写出一种行为,正句说出这种行为的目的。例如: ① ② ③ ④ 【练习题9】 (一)下面复句都是偏正复句,指出各是什么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①既然有了水源,我们明年就试种稻子吧。 ②假使江水再往上涨,江堤就有危险了。 ③我想送他一件礼物,可是不知道送什么好。 ④童话因为富于幻想,里面的故事往往离奇有趣。( ⑤除非身体支持不住,他才离开他的工作岗位。 ⑥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⑧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⑨行人要走人行道,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⑩我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实现自己考大学的愿望。 (二)下面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用得不当,就不通了。把用得不当的关联词语改正过来,然后注明是什么关系。 ③即使地上很滑,你就不要走得太快。( ④这本书虽然大致翻了一下,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
三、复句的变化与紧缩 复句的变化复句的结构有时会发生常规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又称倒装句) 一般的偏正复句,都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也有特殊情况,正句在前。这种特殊顺序,往往是为了突出正句。例如: ① ② 2、不用关联词语 一般情况,除了并列复句外,其他关系的复句,都用关联词语,用两个或用一个。但有时,只要意思能说清楚,也有根本不用关联词语的。例如: ① ② ③ 3、分句之间没有停顿 ① ② ③ ④ 复句的紧缩 有的复句,可以紧缩成单句的形式,叫“紧缩句”。 例如: b、你愿意去就去。(紧缩句) b、他说到这里就笑了。(紧缩句) a、 b、 以上每组的第二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可以简称为“紧缩句”紧缩句有双重性质:就内容看,它是复句;就结构看,它是单句,因为它们的主语只乘了一个,两分句的谓语合并为一体(成为连动谓语),中间没有停顿。 四、多重复句 有的复句,它的分句也是复句,这样一来,就是复句中包含复句,有两以上的层次,称为“多层复句”,又叫“多重复句”。 例如:二重复句 ① (并列) 诗”和“宋词”的名称。 ② (转折) 过做了两三年左徒,‖就被迫辞职了。 (连贯) ③ (假设) 搞革命这样大的事业,‖就得先投血本。 (假设) 三重复句 本品容易受潮,∣用后盖紧,Ⅲ 并放在干燥处,‖以防止结块。 (因果) (并列) (目的) 四重复句 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 使人着 (并列) (并列) (并列) 急,Ⅲ 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 (因果) (并列) 两层以上的,都叫“多重复句”。其中二重复句用得较多,三重以上的,有时也用得到。多重复句还可以有五重.六重甚至更多重的,因为不常见,就不一一举例了。 [练习题10] ㈠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① ② ③ ④ ⑤ ㈡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驴的专长是拉磨,是运货,是驮着陕北的小媳妇回娘家或驮着新疆的阿凡提爷爷游四方,而并非是剪除老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