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沉大小、二十四脉

 学中医书馆 2014-03-16

浮沉大小
  [原文]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飞。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翻译】五脏的脉象,心肺都是浮脉,肾肝都是沉脉,脾胃处在沉脉浮脉之间。阳浮而阴沉,他的本性决定的。
  虽然阳主降而阴主升,但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便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便沉中带浮。沉而微浮,那么阴不下走,浮而微沉,那么阳不上飞。假若寸脉只是浮而不沉,那么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只是沉而不浮,那么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各种各样的病产生了。
  [原文]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中者,土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是以寸不但浮而尺不但沉。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而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者,肝脾之郁而不升也,右关之大者,胆胃之郁而不降也。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
  【翻译】升降阴阳的权力,全在于中土。己土升则乙木上达而化清阳,戊土降则辛金下行而化浊阴。阴阳交济,因此寸不只是浮而尺不只是沉。
  土之所以升降未尽职责,木刑克土的原因。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淡泊平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茂盛因而不郁积。土弱因而不能让木气通达,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木邪横侵,土被其贼,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于是两关之脉大。左关之大,肝脾的郁积而不升,右关之大,胆胃郁积而不降。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克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也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发的意愿被抑制,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也大。右寸之脉大,肺金的上逆,左尺的脉大,肝木的下陷。
 [原文]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郁,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肺藏气而性降,肝藏血而性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郁,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者,赖肝血之疏泄也。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则气下结。推之,凡惊悸、吐衄、盗汗、遗精之病,皆金气不能敛降,淋癃、泄利、嗳腐、吞酸之病,皆木气不能生发。
  【翻译】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胃不能吸纳,恶心呕吐的病就生了。脾主升清,脾陷落则清气下郁,水和食物不能消化,胀满泄利的病就生了。肺藏气而性能下降,肝藏血而性能上升,金逆则气不清降而上升郁积,木陷则血不温升而下脱漏。肺主收敛,肝主疏泄,血升而不至于流溢者,赖肺气之收敛也,气降而不至于固结,赖肝血之疏泄。木陷则血脱于下,而肺金失敛,则血上溢;金逆则气郁于上,而肝木不升,就是气下行受阻碍。推导其它,凡是惊悸、吐血、盗汗、遗精的病,都是金气不能收敛下降,淋沥余见小便不通、痢疾、嗳气兼有腐臭味、酸水自胃中上至咽喉,不及吐出而下咽的病,都是木气不能生发。
  [原文]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大者,有余之象也,于其有余之中,得其不足之意,则脉之妙解,而医之至数也。经所谓大则病进者,别有玄机,非后世医书阳盛阴虚之说也。
  【翻译】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泄露而不藏,则右尺脉大。
  大,是有余的脉象,有余则病。在病人有余的脉象之中,得到他身体不足的意象,则是脉的妙解,而医的至数(病人脉搏在常人一呼吸间跳动的次数叫做“至数”)。经所谓大脉象则病进,另有玄机,不是后世医书阳盛阴虚的说法。
 二十四脉
  浮 沉
  [原文]浮沉者,阴阳之性也。《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肾肝之气也。
  心肺之脉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之脉俱沉,沉而濡实者,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脾居阴阳之中,其气在呼吸之交,其脉在浮沉之半,其位曰关。关者,阴阳之关门,阴自此升而为寸,阳自此降而为尺,阖辟之权,于是在焉,故曰关也。
  【翻译】浮脉和沉脉,是阴阳的本性。《难经》说:呼出气的是心与肺,吸入气的是肾与肝,一呼一吸之间,脾受纳营养物质,脾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气,是心肺的气,吸入为阴气,是肾肝的气。
  心和肺的脉都是浮脉,浮并且大散的,是心,浮而且短涩的,是肺。肾和肝的脉象都是沉,沉而湿润实的,是肾,沉而牢长的,是肝。脾位于阴阳的中间,气在呼吸的相错接合的时候,脾脉在浮沉的一半,他的位置叫做关。关,是阴阳的关门,阴气自此升而为寸脉,阳气自此降而为尺脉,闭合与开启的权力在这里,素叫做关。
  [原文]阳盛则寸浮,阴盛则尺沉。阴盛于里,阳盛于表。「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一定之法也。然浮沉可以观表里,不可以定阴阳。三难:关以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此阳乘之脉也。阳乘阴位,则清气不升,故下覆于尺;阴乘阳位,则浊气不降,故上溢于鱼。溢者,浮之太过而曰阴乘,覆者,沉之太过而曰阳乘。是则浮不可以为阳而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
  【翻译】阳盛则寸脉浮,阴盛则尺脉沉。阴气盛在内脏,阳气盛在体表。「仲景脉法」说:浮为在体表,沉为在内脏,一定的法则。但浮沉可以观察表和里,不可以确定阴和阳。《难经.三难》说:关的前面的,是阳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出九分并且是浮脉,超过了标准叫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往上到达鱼际穴为过分,这是阴气太盛的脉象。关的后面的,是阴气的跳动,脉应当表现为一寸而且是沉脉,超过了标准叫做太过,少于标准叫不及。进入尺脉为颠覆,这是阳气太盛的脉象。阳气在阴位太盛,那么清气不升,所以向下倾覆于尺脉;阴气在阳位太盛,那么浊气不降,所以向上溢流到鱼际穴。溢,是浮脉太过因而叫阴气太盛,覆,是沉脉太过因而叫阳气太盛。虽然浮不可以为阳但沉不可以为阴。浮沉之中,有虚有实,浮的损害小,沉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体表而实却是在内脏;沉的损害小,浮的危害大,是因为阳气虚在内脏而实却是在体表。白天浮大的更厉害,夜间沉细的更厉害,浮大白天死,沉细夜间死。诊脉的应当在浮沉之中参悟虚实。
 迟 数
  [原文]迟数者,阴阳之气也。九难: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经脉之动,应乎漏刻,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之常也,过则为数,减则为迟。脏阴而腑阳,数则阳盛而为腑,迟则阴盛而为脏,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数之极,则为至,迟之极,则为损。一定之法也。
  【翻译】迟脉数脉,是阴阳的本气。《难经.九难》说:数脉,是腑,迟脉,是脏。数脉便为热,迟脉便为寒。经脉的跳动,相应于漏刻(古计时器),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而脉五动,气的正常状态,超过了就为数脉,减少了就为迟脉。五脏属阴而六腑属阳,数脉便是阳盛因而为腑,迟脉便是阴盛因而为脏,阳盛就热,阴盛就寒。数脉的极端,便为至,迟脉的极端,便为损。一定的法则。
  [原文]然迟不尽寒,而数不尽热。「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是迟缓者,趺阳寸口之常脉,未可以为寒也。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是数者,阳明之阳虚,未可以为热也。
  【翻译】然而迟脉不全是寒,而且数脉也不全是热。「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寸口脉缓并且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阴阳相互环绕,营气卫气都运行,刚强的同柔和的互相调剂,叫做强。这迟缓的,趺阳寸口的正常脉,不可认为是寒。说:病人脉是数脉,数脉为热,应当消化食物引导食物下去,而反胃吐的,让他发汗,使阳气微,膈气虚,脉是数脉。数脉为客热(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不能消化谷物,胃中虚冷的缘故。这个数脉,阳明经的阳气虚,不可以以为是热。
  [原文]凡脉或迟或数,乖戾失度则死。十四难曰: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人之将死,脉迟者少,脉数者多。阳气绝根,浮空欲脱,故脉见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之家,最忌此脉。若数加常人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矣。
  【翻译】凡是脉有的是迟脉有的是数脉,不合情理失去分寸便死。十四难说:一呼再至叫平,三至叫离经,四至叫夺精,五至叫死,六至叫命绝,此至的脉象。一呼一至叫离经,二呼一至叫夺精,三呼一至叫死,四呼一至叫命绝,此损的脉象。人之将死,脉迟的少,脉数的多。阳气断绝根源,浮空想离开,所以脉表现为疾数。大概一息七八至以上,便不可救。虚劳的病人,最忌讳这样的脉。若数脉超过正常人的一倍,一息十至以上,则死期迫近了。
滑 涩
  [原文]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阳也,而含阴;血,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
  【翻译】滑涩,阴阳的本体。滑脉是血盛而气虚,涩脉是血虚而气盛。肝藏血而肺藏气,所以肝脉滑而肺脉涩。肺性收敛,肝性生发,收敛则涩,生发则滑。金自上收敛,木自下生发,所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收敛则气聚,生发则气散,所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属阳,而包含阴;血,属阴,而抱阳。所以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说:大、浮、数、动、滑,这是阳;沉、涩、弱、弦、微,这是阴。以金水的本性收藏,木火的本性生长,收敛则浮涩而生发则沉滑,生长则浮滑而收藏则沉涩。
  [原文]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遗精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
  【翻译】滑,是生长之意;涩,是收藏之象,但都不是平常的气。「脉法」说: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叫残贼。因为气血的偏重,涩则气盛而发血病,滑则血盛而伤气。寸脉应当滑而尺脉应当涩,肺脉的涩,尺脉的始基,肝脉的滑,寸脉的初始气。尺脉应当涩但变滑,就会遗精并且不收藏,寸脉应当滑但变涩,就会气痞(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或者气膈)而不通。寸脉过于的滑,那么肺金不收敛而痰嗽产生,尺脉过于的涩,那么肝木不升而淋痢发作,所以滑、涩的脉象,都为病气。
大 小
  [原文]大小者,阴阳之象也。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为阳而小为阴。寸大而尺小者,气之常也,寸过于大则上热,尺过于小则下寒。
  然有大不可以为阳盛,而小不可以为阴盛者。「脉法」: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盖阳衰土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烁,则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则关尺浮大。肺金失其收敛,肝木行其疏泄,此亡血失精,半产漏下之原。庸工以为阴虚,投以滋润,土败则命殒。是大不可以为阳盛也。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此为欲解也。盖邪退而正复则脉微,是小不可以为阴盛也。
  【翻译】大脉小脉,阴阳的显象。阳盛则脉大,阴盛则脉小,大脉为阳而小脉为阴。寸脉大而尺脉小的,气的正常状态,寸脉过于大则上热,尺脉过于小则下寒。
  然而有大脉不可以为阳盛,小脉不可以为阴盛的情况。「脉法」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芤空(脉博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葱管),减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集聚凝结,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阳衰土湿,水火不交,火炎而金热,便是关寸浮大;水寒而木郁,便是关尺浮大。肺金失去收敛,肝木运行疏泄,这是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的根原。庸医以为是阴虚,投药用滋润阴气,以至于土衰败导致殒命。这是大不可以认为是阳盛。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的,这是想排解。邪退而正复则脉微,这是小不可以认为是阴盛。
  [原文]凡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收敛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藏则上清而下温。劳伤虚损之脉,最忌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则人死矣。故大则病进,小则病退。小脉未可以扶阳,大脉未可以助阴,当因委而见源,穷其大小所由来也。
  【翻译】凡是木火泄露则脉大,金水收敛则脉小。阳泄则上热而下寒,阳收藏则上清而下温。劳伤虚损的脉象,最忌讳浮大。阳根下断,浮大无归,那么人就死了。所以大脉则病加重,小脉则病减轻。小脉不可以扶阳,大脉不可以助阴,应当明确原委而看到根源,明白脉大脉小的由来。
 长 短
  [原文]长短者,阴阳之形也。长为阳而短为阴。阳升于木火,故肝脉沉滑而长,心脉浮滑而长;阴降于金水,故肺脉浮涩而短,肾脉沉涩而短也。人莫不病发于阴进而病愈于阳长,阴进则脉短,阳长则脉长,故长则气治而短则气病。
  【翻译】长脉短脉,是阴阳的外形。长脉为阳而短脉为阴。阳升于木火,所以肝脉沉滑而长,心脉浮滑而长;阴降于金水,所以肺脉浮涩而短,肾脉沉涩而短。人没有不是发病于阴盛而病痊愈于阳气的生长,阴气盛则脉短,阳气增长则脉长,所以长脉则气顺而短脉则气病。
  [原文] 然不宜过长,过长则木旺而金衰矣。木者,中气之贼,百病之长。以木性发达,而百病之起,多因于木气之不达,生意盘郁,而克脾胃,是以气愈郁而脉愈长。木郁则协水以贼土,合火而刑金,故但显肝脉之长而不形肺脉之短。金虽克木,而凡人之病,则金能克木者少,而木能侮金者多也。盖木气之所以能达者,水土温而根本暖也,水寒土湿,生意不遂,则木愈郁而气愈盛,所以肝病则脉长也。
  【翻译】长脉也不宜过长,过长则木旺而金衰了。木,是克制中气的,是百病的先导。因为木性发达,因而百病的开始,多是起因于木气的不通达,生发的意愿郁结,而克制脾胃,所以气越郁积而脉越长。木郁积则协助水克制土,聚合火而刑克金,所以只是显示肝脉的长脉而不显形肺脉的短脉。金虽然克木,但凡是人的病,便是金能克木的少,而木能克金的多。因为木气之所以能发达,水土温暖而根本是暖的,水寒土湿,生长意愿不畅通,那么木气越郁积而气越旺盛,所以肝病就是脉长。
缓 紧
  [原文] 缓紧者,阴阳之情也。缓为阳而紧为阴。
  缓者,戊土之气也。「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曰: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之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是以缓也。缓则热生。「脉法」:缓则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五癃津液》: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也。然则伤寒阳明之脉,必实大而兼缓也。
  【翻译】缓脉紧脉,阴阳的本性。缓脉为阳而紧脉为阴。
  缓脉,戊土的气。「脉法」说:趺阳脉迟并且缓,胃气如经。说:卫气平和,名叫缓,营气平和,名叫迟。说: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生长,迟则阴气旺盛。因土位于四象之中,具有木火的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的本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所以缓。缓则热生。「脉法」说:缓则胃气实,实则谷物和水都可以消化。《灵枢?五癃津液》说:中热则胃中消化谷物,肠胃充满,所以胃缓。那么伤寒阳明的脉象,必然实大而且兼缓。
  [原文]紧者,寒水之气也。「脉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此内寒之紧也。曰: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以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坼,是以紧也。紧则痛生。曰:营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曰: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紧为腹痛,浮紧相抟,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然则伤寒少阴之脉,必微细而兼紧也。
  【翻译】紧脉,是寒水的气。「脉法」说:假若盗汗象吐,因为肺里寒,所以使脉紧;假若咳嗽的,由于饮冷水,所以使脉紧;假若下痢(痢疾与泄泻),因为胃中虚冷,所以使脉紧,这是体内寒冷的紧脉。说:寸口脉浮而且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气,寒则伤营气,这是外寒的紧脉。因为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裂,所以是紧脉。紧则产生疼痛。说:营气卫气都病,骨节剧烈疼痛,应当发汗,这是外寒引发的痛。说: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吃得很饱,紧为腹痛,浮紧聚集,腹鸣而转动,转动即是气动,膈气于是下行,这是内脏寒的疼痛。那么伤寒少阴的脉象,必然微细而兼紧。
  [原文]盖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愈盛,则愈紧,热愈盛,则愈缓。以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也,藏而不发,所以紧也。
  【翻译】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越盛,则越紧,热越盛,则越缓。因为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藏而不发,所以紧。
 石 芤(kōu)
  [原文]石芤者,阴阳之虚也。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
  石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凝冱而沉结,所以石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老子》: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
  【翻译】石芤脉,阴阳的虚象。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
  石脉,气虚而不蛰藏。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结冰而沉结,所以是石脉。「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生成于胃,胃,正常人的常气所在,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肾病,但石无胃是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般弯曲,按之坚硬,叫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拉葛根,按之益发坚硬,是肾病。死肾脉来,发病如同夺命,手指如同弹石,是肾死。因为肾水中的阳气,是生命的元气,阳根下断,阴魄空存,坚实结硬,生气完全没有,所以死亡。《老子》说:柔弱,是长寿的人,坚强,是短命而亡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脉法」: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营气伤。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盖离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
  【翻译】芤脉,是血虚而不能卫护。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是芤脉。「脉法」说:趺阳脉浮而芤,浮脉卫气虚,芤脉营气伤。说:脉形粗大有力,谓之大;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沉而且大,按之劲急有力,谓之牢;浮而且大,举之劲急有力,谓之革,革脉者以鼓革而得名,外急中空之象也。
  按之有如琴弦,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并且指脉大而满指,波动幅度倍于平常。弦则为劲,减其中取之劲,外急象也;大则为实,小其中取之实,中空像也,此以弦减、芤虚二脉,形容革脉也。女子得之半产漏下,男子得之亡血失精,寒虚相搏故也。(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说: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所以应当颤抖而出汗。火中的阴气,收敛气的本原,阴根上断,阳魂空存,虚飘空洞,收敛气全部没有,所以发病。
  [原文]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脉芤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芤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
  【翻译】血,属阴,而产生于阳,阳升则转化为火,是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寒凝瘀阻而脱漏,血脱则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脉芤的,不可助阴而泄阳,因为芤则营阴气体外脱漏,而血中的温气也失去了。

促 结
  [原文]促结者,阴阳之盛也。「脉法」: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曰: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阴阳之性,实则虚而虚则实,实而虚者,清空而无障碍,所以不结。虚而实者,壅满而生阻隔,所以脉结。阳结则蔼蔼郁动,如车盖之升沉,阴结则累累不平,如长竿之劲节。以阳性轻清而阴性重浊,故促结之象异焉。
  【翻译】促结,是阴阳的旺盛。「脉法」说:脉来缓,缓时一止复来,叫结脉。脉来数,数时一止复来,叫促脉。阳盛是促脉,阴盛是结脉,这都是病脉。曰:蔼蔼如车盖,形容脉之浮大有力,即前阳结浮数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阳结。累累如循长竿,形容脉之沉石有力,即前阴结沉迟脉,因其有力而盛,叫阴结。阴阳的性质,充实之处则会有虚损而虚损之处则有充实,充实中有虚损,清虚空荡因而没有障碍,所以不间歇。正气不足而邪气亢盛,堵塞而产生阻隔,所以脉有间歇。阳结则茂盛变化,如同车盖的升降进退,阴结则重叠不平,如同竹竿的劲节。因为阳性轻而清澈而阴性浓重浑浊,所以促结的脉象不同。
  [原文]惊悸之家,脉多促结,以其阴阳之不济也。阳旺于木火,阴盛于金水,阳虚而生惊者,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是以结也;阴虚而生悸者,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是以促也。
  「脉法」:其脉浮而数,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此藏腑之结也。盖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其气必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结,脉气结则脏气必结。
  若夫代止之脉,并无郁阻而中断,是营卫之败竭,非促结之谓也。
  【翻译】心悸的病人,多促结脉,因为阴阳气不足。阳气旺在木火,阴气盛在金水,阳虚而生惊的病人,木火下虚,阴气凝涩而不化,所以结;阴虚而生悸的病人,金水上虚,阳气郁迫而不通,所以促。
  「脉法」说:脉浮并且数,不能吃饭,身体感觉沉重,大便反而坚硬,叫阴结(胃肠阴寒凝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这是藏腑的结。原因是孤阳独阴,燥湿偏盛,寒热不调,气必然的结。藏腑经络,本为一气,脏气结则脉气必然结,脉气结则脏气必然结。
  至于代脉,并不是郁阻而中断,是营卫气衰败枯竭,不能说是促结。
弦 牢
  (弦者,如弦之直,弦而有力曰牢)
  [原文]弦牢者,阴气之旺也。《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如弦。「四难」:牢而长者,肝也。弦牢者,肝家之脉,非病也。
  然弦牢之中,而有濡弱之象,则肝平,但有弦牢,而无濡弱,则肝病矣。「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长竿末梢者,软弱之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土温和,则木气发达而荣畅,水土寒湿,则木气枯槁而弦牢。
  【翻译】弦脉牢脉,阴气旺盛的脉象。《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春季阳气升发,脉象呈流畅柔和而挺直之弓弦状。「四难」说:牢脉并且长脉,是肝。弦脉牢脉,肝的脉象,不是病。
  然而弦脉牢脉之中,有柔弱之象,那么肝正常,只有弦牢,却没有柔弱,便是肝病了。「平人气象论」说:正常的肝脉来,软弱长软,如同高举的竹竿末梢,叫肝平。竹竿末梢,软弱的意思。因为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土温和,那么木气发达而荣畅,水土寒湿,便木气枯萎因而弦牢。
  [原文]木之为义,越郁积就越旺盛,弦牢者,木盛而土虚也。弦为里湿,支饮之阻卫阳,则木气抑遏而为弦。「脉法」:支饮弦急是也。牢为外寒,寒邪之束营阴,则木气郁迫而为牢。「脉法」:寒则牢坚是也。
  弦亦为寒,「脉法」: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金匮》说:脉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以水寒不能生木,是以弦也。弦亦为痛,《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以风木而贼土,是以痛也。
  【翻译】木的本性,越郁积就越旺盛,弦牢脉,是木盛并且土虚。弦脉为里湿,支饮(西医病名:渗出性心包炎)是卫阳气被阻,因为木气抑制为弦脉。「脉法」说:支饮是弦急。牢脉为外寒,寒邪舒服了营阴气,那么木气郁积急促而为牢。「脉法」说:寒是牢坚。
  弦脉也是寒,「脉法」说:脉弦而且大,弦则为紧,大则为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金匮》:脉为双弦脉当于一手寸口脉中出现两道弦脉,为寒,偏弦的,(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腔道内的清稀液体)为饮。因为水寒不能生木,所以是弦脉。弦也为痛,《伤寒》说: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的时候,治疗方法是先用小建中汤,因为风木克制土,所以痛。
  [原文]脉以胃气为本,木得胃气则和缓,不得胃气则弦牢。「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病肝脉来,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新张弓弦者,弦牢之象,肝家之真脏脉也。
  【翻译】脉以胃气为根本,木得到胃气便和缓,得不到胃气便是弦牢。「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先天来源于胃,人没有胃气叫逆,逆者死。春胃微弦叫平,弦多胃少叫肝病,只是弦没有胃气叫死,所谓无胃气,只是有真脏脉,得不到胃气。病肝脉来,如循长竿,叫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叫肝死。新张弓弦者,弦牢之象,肝病人的真脏脉。

 濡 弱
  (濡者,如绵之软,软而无力曰弱)
  [原文]濡弱者,阳气之衰也。「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脉法」:肝者,木也,其脉微弦,濡弱而长。肝病自得濡弱者愈。濡弱者,肝家之脉,非病也。
  然濡弱之中而有弦牢之意,则肝平,但有濡弱而无弦牢,则肝病矣。「玉机真脏论」:春脉如弦,其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端直以长者,弦牢之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木气不达,固赖土气达之,土气不升,亦赖木气升之。冬令蛰藏,水冰地坼,一得春气鼓荡,则闭蛰起而百物生,是木能克土而亦能扶土。以乙木之生意,即己土之阳左旋而上发者也,生意濡弱,则土木之气不能升达,而肝脾俱病。
  【翻译】濡弱,阳气的衰败。「平人气象论」说:正常的肝脏脉象,其特点是舒缓软弱而微弦,犹如人高举行杆之稍,叫肝平。「脉法」说:肝,木性,肝脉微弦,濡弱而长。(脉是弦的,但是微弦,而且脉来得很软弱、很长,这是肝有正常的有胃气的脉)。肝病得到了濡弱而弦的,病就好了。濡弱的,肝的正常脉象,不是病。
  虽然濡弱之中而有弦牢的意象,则是肝平,但有濡弱而无弦牢,则是有肝病了。「玉机真脏论」说:春脉如弦,其气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所以叫弦,端直以长,弦牢的意象。因为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木气不达,本来依赖土气发达他,土气不升,也依赖木气升他。冬令蛰藏,水冰地裂,一旦得到春气鼓荡,虫类藏伏冬眠的开始苏醒并且百物生发,是因为木能克土而也能扶土。因为乙木的生发意愿,就是己土的阳左旋而向上发散,生发意愿濡弱,则是土木的气不能升达,而肝脾都发病。
  [原文]气化于戊土而藏于肺,血化于己土而藏于肝。《灵枢?决气》:脾藏营,肝藏血,肝脾者,营血之原也。濡弱则营血虚衰,「脉法」: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血亡则热发也。伤寒脉濡而弱,不可汗下,以其血虚而阳败也。
  弦牢者,木气之太过,濡弱者,木气之不及。太过则侮人,不及则人侮,均能为病也。
  【翻译】气化于戊土而藏于肺,血化于己土而藏于肝。《灵枢?决气》说:脾藏营气,肝藏血,肝脾,营血的本原。濡弱则营血虚衰,「脉法」说:各种濡脉都是血液的失亡,各种弱脉发热,血液的失亡就发热。伤寒脉濡而且弱,不可汗下,因为病人血虚而且阳气衰败。
  弦牢,木气的太过,濡弱,木气的不及。太过则侮人,不及则人侮,均能为病。
散 伏
  [原文]散伏者,阴阳之阖辟也。气辟而不阖,则脉散,气阖而不辟,则脉伏。
  散者,气泄而不藏也。阴性聚而阳性散,阳降于尺,而化浊阴,则脉沉聚;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散。而聚散之权,则在于关。关者,阴阳之关锁,其散而不至于飞扬者,有关以阖之,故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则心病矣。「脉法」: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脉散者,病家之大忌。散脉一形,则气血之亡脱在近,精神之飞走不远。散见于寸,犹可挽也,散见于尺,无可医矣。
  【翻译】散伏,阴阳的闭合与开启。气开而不闭,则脉散,气闭而不开,则脉伏。
  散脉,气泄而不能收藏(轻按有分散零乱且无力之感,重按则触不到脉动的脉象)。阴性聚集而阳性发散,阳降于尺脉,而化浊阴,则脉沉聚;阴升于寸脉,而化清阳,则脉浮、散。而聚散的权责,则在于关脉。关脉,阴阳的关锁,其散而不至于飞扬,有关来关闭他,所以散而能聚;散而不聚,则是心病了。「脉法」说: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的死,所以形损的缘故。脉散,病家的大忌。散脉一形,则气血的亡脱在眼前,精神的飞走不远了。散见于寸,还可以挽救,散见于尺,没有可以医治的了。
  [原文]伏者,气郁而不发也。阳性起而阴性伏,阴升于寸,而化清阳,则脉浮起,阳降于尺,而化浊阴,则脉沉伏,而起伏之权,则在于关。关者,阴阳之关锁,其伏而不至于闭结者,有关以辟之,故伏而能起;伏而不起,则肾病矣。凡积聚症瘕,停痰宿水之疾,脉必伏结。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故脉浮结者,外有痼疾,脉伏结者,内有积聚。《金匮》: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非但积聚如是,凡一经将病,则一气先伏。肝病者木郁,心病者火郁,肾病者水郁,肺病者金郁,脾病者土郁,郁则脉伏。庚桑子:人郁则为病,至理妙言!诊一气之欲伏,则知一经之将病,「脉法」:伏气之病,以意候之,此之谓也。
  【翻译】伏脉,气郁积而不能发散。阳性浮起而阴性沉,阴气升到寸脉,转化为清阳,则脉浮起,阳下降到尺脉,转化浊阴,则脉沉伏,而起伏的关键,则在于关脉。关脉,阴阳的关锁,其伏而不至于闭结的,因为有关开启,所以伏但能浮起;伏而不起,则是肾病了。凡是积聚症瘕,停痰宿水的疾病,脉必然伏结。十八难说:伏脉,脉在筋下行,浮脉,脉在肉上行。所以脉浮结的,外有痼疾,脉伏结的,内有积聚。《金匮》说:脉来细而附骨的,乃是积聚。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不单单积聚是这样,凡是一个经脉将要发病,都是一气先伏。肝病的木郁,心病的火郁,肾病的水郁,肺病的金郁,脾病的土郁,郁则脉伏。庚桑子说:人郁则为病,至理妙言!诊一气的欲伏,则知一经的将要发病,「脉法」说:伏气的病,以意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赵克宜序
  [原文]先君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心源》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伏念是编本昌邑黄氏所著,实称善本,向曾刻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宛邻张氏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者。
  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
  近世庸工,药性汤头一经熟读,自诩通人。及入病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莫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数觏。此矫其弊者,有勿药中医之说也。甚至逞其私智,立说著书,伐阳滋阴,损人生气。种种背妄,遗祸无穷,良可慨已﹗纵有一二依附圣经,强为诠释,惜又穿凿附会,庞杂不精,反令古圣之道,愈解而愈晦矣。
  是编宗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之心传,而运以精思,达以卓论,抉天人之秘奥,阐顺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独标真谛,举谬悠之说,一扫而空之,其为功岂浅鲜哉﹗愚兄弟不能早购是书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顾念世之人子或有愿读是书者,爰另梓流传,以志终天之憾,且以见事亲者之不可不知医也。竹坪兄与宜悉心校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为缘起云。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翻译】已故的父亲楼公,辛丑夏抱病,请医生调治,仙草无效。等到竹坪兄于明府龚木民处得《四圣心源》一书带回来,与医者讨论,效法其意以制订方子,但病已不可为了。为人子而不懂医,这我们兄弟的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的事﹗
  退而自省这本昌邑黄氏所著的书,实称善本,以前曾刻印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张宛邻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的。
  医虽然是小的宇宙之道,道理却极其精深,用之得当,如济助世人的航船,用之不当,如伤人的利刃,可以不慎重吗﹗
  近世的庸医,《药性赋》《汤头歌》一经熟读,自诩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等到到了病人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不切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表面玄妙的事理,没遇见几个。这儿矫正弊端,有不服药中医的说法。甚至炫耀个人的智慧,立说著书,杀伐阳气滋补阴气,损伤人的生气。种种胡作非为,遗祸无穷,真是值得感叹感慨啊﹗纵有一二两依附医圣经典的,勉强做了诠释,可惜又是穿凿附会,多而杂乱,反而让古圣的道理,越解越难懂了。
  这篇尊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的心传,而运用了自己的精心思考,达到卓越分析,撬开天人的秘奥,阐述顺逆的精微,创作传述先后继承,独自标榜真谛,举出了荒诞无稽的言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其功绩岂是微薄啊﹗愚兄弟不能早购这个书以治先父的经久难治愈的病,但眷顾世上人子或有愿读这个书的,于是再雕刻印刷流传,以记住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并且认为奉养父母亲的不可不懂点医。竹坪兄和我悉心校勘,付之于刻印,郑重恭敬地述说这个意思,也是刻印的起因。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欧阳兆熊序
  [原文]呜呼﹗医学之坏,至今日而极矣。其鬻术者无论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猎方书,研求医理,而谬种流传,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为标准。俗学茫昧,千手一律,杀人如麻,不可殚记。有诘而难之者,曰︰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噫﹗虽予亦以为非医之咎也,何则彼其耳目锢蔽已深,性灵没日久,虽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道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后,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之役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习矣。夫菊农亦尝从事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说者,而一旦弃之如遗。何今之自命为名医者先入以为主,抵死而不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张、刘、李,古大家也,张景岳、叶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与黄氏,优劣恶从而辨之?不知黄氏所传者,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心法,彼则背而驰焉。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吾党之责也。譬之儒家,《素问》、《灵枢》,医之六经也,《伤寒》、《金匮》,医之四子书也。若黄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让焉﹗
  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岸,导歧路,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弃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黄氏尚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傥更有大力者搜而传之,于以康济群生,补救劫运,岂非医林之盛事哉﹗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翻译】呜呼﹗医学的恶劣,到今天达到极端了。那些欺世盗名的不说,即有一二个好古学士,想浏览论述方剂的著作,研求医学道理,但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流传,往往遵照一先生的言论,作为标准。世俗流行之学模糊不清,千篇一律,杀人如麻,不可全部记下来。有追问究竟的,说︰我的学问,朱、张、刘、李的学说,我的方子,本来出自景岳的《八阵》、叶氏《指南》所传的,然而不能治愈的,是命运了,不是医生的过错。哎﹗虽然我也认为不是医生的过错,他们耳目禁锢蔽塞已很深,智慧丧失很久了,虽想自拔而不能,也是大可悲哀的罢了。
  我自成童之年,伺候先父母病,就喜欢翻阅医书。开始以喻嘉言为师,又师陈修园,十年没有收获。道光戊申(1848年),江西陈广敷以黄元御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赠。他的渊源不全出自医学世家,但从唐朝以后,谈医的没有人比得上,二千年不传的绝学,到这儿开始发现其真谛。于是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刻书流行于世,一个时期的医风,突然大变。现在湘乡左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花费钱一千多,重新刊印其全部书籍,把校勘的事托负给我。他所给予后来学子恩惠的心,可以反复地学习了。菊农也曾经追随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的学说,而一旦丢弃如遗失。为什么现在的自命为名医的先入以为主,拼死而不醒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的良心,不也慎重吗﹗
  有人说︰朱、张、刘、李,古代的大医家,张景岳、叶天士,也是近代的名手,这与黄氏,优劣恶从哪里分辨?不知道黄氏所传的,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的心法,他们则是背道而驰了。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我们的责任。比如儒家,《素问》、《灵枢》,医的六经,《伤寒》、《金匮》,医的四子书。如果黄氏的翅膀仲景,方之朱子,何必那么多谦让啊﹗
  尊奉黄师就是尊奉仲景,不尊奉仲景,黄帝岐伯的医法不确立,不尊奉黄氏,仲景的医法不明白。韩愈有言︰不是三代两汉(夏商周三代东西两汉)的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才可以传授,我希望世上好学深思的人,将后世一切非圣人的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概以仲景为标准,沉浸已经久了,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如果过回找不到渡口,到达彼岸,进入岔路,奔跑康庄,有不自动回归本来的面目而抛弃原来的旧伎俩,如菊农的勇气,没这样的人。
  黄氏还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倘若更有大力的搜集传播,用来安抚救助百姓,挽救灾难,难道不是医林的盛事啊﹗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动 代
  [原文]动代者,阴阳之起止也。气欲发而不能,则为动,气中歇而不属,则为代。
  动者,郁勃而不息也。「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关者,中气之变现,阴阳之枢机,阳自此将而为阴,阴自此升而为阳。阴升于寸,则遂其上浮之性,不至为动;阳降于尺,则遂其下沉之性,不至为动。惟阴欲升,脾土虚而不能升,阳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则二气郁于关上,而见动形。阴阳郁勃,不能升降,是以动而不止也。郁勃之久,不无胜负,阳盛而动于关上,则内泄营阴而汗出,阴盛而动于关下,则外闭卫阳而发热。热发则汗不出,汗出则热不发,汗出而热发,阴阳之胜负乃分,方其动时,阴阳郁荡,未知将来之孰胜而孰负也。动见于土位,木气盘塞而莫达,甲木不降,乃悬虚而为惊,乙木不升,乃冲击而为痛。甲乙横逆,而贼戊己,则土气败矣。
  【翻译】动、代脉,阴阳的起止。气欲发而不能,则为动脉,气中歇而不连续,则为代脉。
  动脉,郁结壅塞但不停止。「脉法」说:阴气阳气互相争斗、搏击,叫动脉。阳气动则出汗,阴气动则发热。如果是数脉表现在关口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的,名叫动脉。关脉,中气的变现,阴阳的枢机,阳气从这时候将转化为阴气,阴气从这时候上升为阳气。阴气升于寸口,则发挥他上浮的本性,不至为动脉;阳降于尺,则发挥他下沉的本性,不至为动脉。只有阴气欲升,脾土虚而不能升,阳气欲降,胃土弱而不能降,则二气郁结于关上,而表现为动脉形态。阴阳郁结壅塞,不能升降,所以跳动不止。郁结壅塞的时间久了,不会没有胜负,阳气盛而动于关上,则内泄营阴而出汗,阴盛而动于关下,则外闭卫阳而发热。发热则汗不出,汗出则不发热,出汗而发热,阴阳的胜负于是分出来了,刚刚开始动的时候,阴阳郁荡,不知道将来孰胜孰负。动脉表现在土位,木气盘塞而不能发达,甲木不降,于是悬虚而为惊,乙木不升,于是冲击而为痛。甲乙木都横逆,而贼克戊己,那么土气衰败了。
  [原文]代者,断续而不联也。《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与之短期。与之短期者,乍疏乍数也,乍疏乍数者,断续之象也。盖呼吸者,气之所以升降也。心肺主呼,肾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间,呼则气升于心肺,吸则气降于肾肝,呼吸定息,经脉五动,故十息之间,五十动内,即可以候五脏之气,一脏无气,则脉必代矣。十一难: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由肾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而肺,可类推矣。代脉一见,死期在近,不可治也。(代为死脉,与脾脉代之代不同。脾脉代者,脾不主时,随四时而更代也,此为病脉。)
  【翻译】代脉,断续而不连结。《灵枢?根结》说:营血行脉中,阴阳十二经脉流行,一昼夜五十周于身,以营运五脏的精气,不符合这个数的,叫作超出常度。五十周动脉而没有一个代脉的,五脏都接受精气,四十周动脉一个代脉的,一个脏器没有精气,三十周动脉一个代脉的,二个脏器没有精气,二十周动脉一个代脉的,三个脏器没有精气,十周动脉一个代脉的,四个脏器没有精气,不满十周动脉一个代脉的,五个脏器没有精气,相当于短期。遇到短期,乍疏乍数(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序或时慢时快,属“怪脉”的脉形。见于气血即将消亡,病属垂危)。乍疏乍数,是断续的象。因为呼吸,是气之所以升降的原因。心肺主呼,肾肝主吸,脾居呼吸之间,呼则气升于心肺,吸则气降于肾肝,呼吸定息,经脉五动,(“呼吸定息脉五动”,人体一呼一吸叫作一息,在这一呼一吸之间,经脉、脉搏又运动了一次,所以说“呼吸定息脉五动”,一呼(2次)、一吸(2次)、呼吸之间(1次),加起来经脉、脉搏刚好动了五次。)所以十息之间,五十动内,即可以候五脏之气,一脏无气,则脉必然是代脉了。十一难说: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哪一个脏呢?吸的时候是随阴气进入,呼的时候是因阳气出去,现在吸不能到达肾,到了肝就回来了,所以知一脏无气的,肾气先没。由肾到肝,由肝到脾,由脾到心,由心到肺,可以类推了。代脉一现,死期就在近期,不可治了。(代为死脉,与脾脉代脉的代不同。脾脉代,脾不主时,随四时而更代,这是病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