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中,气交变,推其天理和论地理的四时节气与四方高下,推其天理,明白阴阳之差异,气有所从和不从,来论天地的动静。
论言化言变,看五运的更治,都应的是司天的气和司地的气,也就是图中外圈司天、在泉和间气,阴阳往复运行生成的气。还有寒暑燥湿风火升降往来运转中生成的气。
六气的波动,五运气的相薄,内外的分离,都是以标报标,(书中叫以化报化)以中报中(书中叫以德报德),以本报本,各从其动。五行的运气,气交象变,要么阴向阳一方傾移;要么阳向阴一方傾移;要么阳气太过或不及;要么阴气太过或不及;要么阳气极;要么阴气极;要么阳兼着阴;要么阴兼着阳。这都是当时至而气至时见到的气交变化。如在泉主气,甲、丙、戊、庚、壬运交在在泉之后,之右和地心时,看见运气的生成。在司天主气时,甲、丙、戊、庚、壬运交在司天之前,之左和天心时,看见运气的生成。都是阳气以阴气为根,阴气以阳气为根,阳气极,阴不尽,阴气极,阳气也不会穷。《气交变大论》中说:上知天文——是指在上半月节气时,司天的本气主气时,五运的气上升交在司天一方所看到运的变化,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指下半月的中气时,在泉的本气主气时,五运的气下降交在在泉司地的一方所看到运的变化,叫下知地理。中之人事——是指司天地中候的中气主气时所看到运的变化。如;五运的岁火太过,是说在南政年少阴火气司天,或南北政年中,少阳火的本气司天,火的运气“戊”生在司天之位,或运的气“戊子“运行中,交在甲申的气位,少阳的本气火下边的工夫,“戊辰”交在甲子气位,少阴火下边的工夫,叫火气下临,火运上临火司天,叫火太过了,肺金受克受邪。少气咳喘,血溢血泄,肩背热,胁肢满,是收气(燥气)不能行,心气独胜。在南政年中,右手的寸脉浮甚,在北政年左手的寸脉浮甚。病在皮毛的里边,是司天的本气积了热气,邪气在标气处。子、辰为对化,对化在手少阳经的标气处,造成了人的病,太渊燥气极少,火胜用荧惑星表示。同理,在泉的主气时和其他五运上临同气时,都有同样的天理。病都在表,不治将易深。这就是推其天理,详乎太一,气交的变化。
所谓三阴三阳,是以标报标的化气。上,指司天的气,是阳明的二阳司天,前太阳为三阳,后为少阳一阳;下,指少阴为二阴,(在南政)前为太阴三阴,后为一阴厥阴;故上三阳,下三阴,即叫三阴三阳。这就是用三阴三阳表定了天地间阴阳定化的时间。《气交变大论六十九》中,都是以司天的本气来论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
在《五常政大论七十》中,推其天理,先论地理中的四季和四方的高下看五运六气的生成与运转。
太虚的寥廓,五运的回薄,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都必须从四时的气和天门地户的气。燥就是干,暑就是热蒸,风就是温,湿就是潤,寒就是阴冷,这就是里圈代表的四时的气,也是运的气,它不分标中本,但是它分高地,为亁、兑方,书中叫天门,“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还叫天窟;洼地,为巽、离方,书中叫地户,“地不满东南,左温而右热”,还叫月窿。还要“强其内守,必同其气”,才能使气平。凡是乙、丁、己、辛、癸的气,凡是至而不至的气和未至而至的气,都要先与主运的气论气的多少、大小和盛衰,然后再与天地间的司天、在泉的气论,看从与不从。如敦阜的气,是土气有余,化气被置于物上。甲子交在少阴火上,从着暑夏的少阴、少阳的运上(里圈的);甲戌交在太阴的中气上,从着暑夏的少阴少阳的运上;同理,甲申交在少阳的本气上,甲午交在阳明的本气上,甲辰交在太阳的中气或标气上,甲寅交在厥阴的中气少阳火上,都是先从着暑夏的少阴、少阳的运,这样的“甲土”叫广化,土厚无疆,順长化气溢满,内实成形为干土,即为敦阜。如果是甲戌的气交在太阴的本气上,又先从太阴运的气(里圈)是燥气乃辟,脾胃化气丰圆,湿气重,不叫敦阜。至阴的气,四肢不举,木胜克土伤了脾胃。而敦阜的土气是与肝木平齐。所以有人说2014甲午年是敦阜的气,是不对的。
当我们知道了《五常政大论七十》中说的气,衰盛不同,都是经过四时的损益相从之后,再与司天地的气论逆顺。所以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中的气与《气交变大论六十九》中的气是不同的。
所谓委和的气,伏明的气,卑监的气,从革的气,和干涸的气,都是气不及又经过四时的相损、相从后被屈伏的气,所以,书中才说“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这就是气不及又受克,不速之客必来的天理。
所谓敷和的风,升明的火,备化的土,审平的金,静流的水,都是不及的气先经过四时相益相从后,被得助相并的气,最大成为平气,成了“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的正气。
所谓发生的气,赫曦的气,敦阜的气,坚成的气和流衍的水,都是太过的气又先经过四时相溢相从后,被相助的气,为所胜同化的气。
所以《五常政大论》里说气交的变化,要先看五脏六腑为里,后看司天地的气,这就是书中说的“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这就是说我们看到气交之位的主气,表气从本气是阳气,或从中气是阳,或从标气是阳时,而脉气反,从的是主运的寒气,是主运的气,胜主气的气,表不胜里。这就是寒盛格着阳的来历。“诸阴之反,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气交主气的气,从本是阴,或从中是阴,或从标是阴时,而脉气反,从的是主运的阳气,浮甚,主运的阳气盛主气的气,表不胜里。这就是热盛拒着阴的来历。摸脉摸的是天地间天人合一的主气或当其时的主运的邪气。所以说论病,不会论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不行,论五运六气的生成和运转不会推其天理,详乎太一不行。这些话不可能有人看懂,正如僧迹娑婆博主说的那样“其原因就是语言的退化,才导致了我们对古人的语句解读误会,”本来王冰非常直白地描述,当后人看了又想得太复杂了,乃至于多此一举。
拄其间 锷未残
2014.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