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米粉电视记录片拍摄文稿修改稿

 厨人 2014-04-22
  





广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拟在本星期末来桂林拍摄《广西传统名吃志》,要收录广西120种名吃,摄制成60集纪录片,是区(省)政府的一个文化项目。除了宣传广西的传统名吃外,还录入史料库,作为区情教材所用。上个星期,市宣传部的黄荣打电话过来,说他们频道的黄羚岑会与我联系,要我帮看一下拍摄文稿、分镜头脚本、统筹单,同时帮助电视台联系一些粉店。我赶忙说在这方面水平有限,人脉关系不一定能满足其要求,只能尽力修改努力去办,不当之处多包涵。

按照他们的要求,几经沟通,联系了卖马肉米粉的“又益轩”老板苏红玲和桂林人(味香馆)的赵承福和马健经营各色米粉的“乱了粉库”文总、卤菜米粉的“日头火”温老板和“崇善”的梁总,以及临桂两江菜园村卖米粉酒的老板谢广信等,他们都表示大力支持。以上店家除菜园村以外,其它的店都在上个月的米粉店评比当中,获得了达标店和星级店的荣誉称号,包括菜园村的米粉酒等米粉品种,各方面的拍摄条件都不错,值得推荐。

由于是记录片,有点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风格,又有些不同,也不像以往一般的美食品种介绍,尊重历史这一点特别重要,摄制方面要求比较严谨,导演和摄像这边拍摄的时候会有所要求,比如为了取到完美的镜头,需要重来等……因此,除了发统筹单给他们认真准备以外,还打电话反复沟通,尽量将一些细节考虑进去,把这件事处理好。以下是在电视台提供的拍摄文稿基础上修改的稿子,绿色字是后来修改补填上去的。

……

桂林人爱吃米粉,特别是早餐,街头店铺抑或家庭厨案,大部分人除了米粉还是米粉。

桂林米粉的起源与一场战争有关。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欲征服岭南,派屠雎率50万大军南征,又令史禄率将士开凿灵渠。修渠的将士大都来自西北及北方一带,不适应南方的米据传,史禄便根据北方某些面食品种,如类似于古代流行在西北地区“饸饹的制作方法,就地取材,用大米代替小麦,制成了几乎像现在一样的鲜湿米粉,其配码也仍然沿用“饸饹”、“臊子面”等古老面食品种的传统浇头,但仍然没解决秦军中大量肚胀难受、上吐下泻的问题,郎中便将主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流行于晋西北、关中地区、内蒙中西部、河南西部老百姓喜欢吃的和当地土人防疫用的中药、佐料、香料,如八角、小茴、细辛、麦冬、肉桂、枸杞、辣椒、胡椒、葱花等一起熬成汤分发给将士服用。有时战事紧急,将士们就将米粉和这种集食疗于一身的汤药搅拌在一起食用,吃起来味道鲜醇,香而不腻,既满足了口欲,又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养气提神和防疫、防病的食疗保健功用。这种被战争逼迫出来的吃法,就成了日后吃桂林米粉放卤水的源头。

桂林米粉始于,兴于清代和民国年间。清朝时,桂林轩荣斋炒片粉、会仙斋卤菜米、易荣斋的牛菜米粉并驾齐驱。三斋之间各出奇招、花样翻新、互相勉励,因此,留下“三斋打擂”的美谈。民国年间,尤其是抗战时期,桂林米粉得到众多汇集桂林的文化人士的推崇,更是名声大噪。当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在南京特设桂林米粉宴招待国大代表和嘉宾。担任代总统后,还派专机从桂林送米粉到南京以解思乡之情。就是现今的旅美华裔著名作家白先勇,每每回桂林省亲和参访,都要尝一碗滴滴香浓的米粉为快,以此了却离别故土之后的思念情怀。

桂林米粉是用纯净的、偏弱碱性的漓江水,将桂林优质大米泡涨,研磨成浆,将其滤干,揣成粉团煮熟,然后压榨出一根一根米粉,再在水中绕成小团。上等的桂林米粉往往一团只有一根,其外表洁白光亮,形整不碎,口感细腻、柔筋道。    

压榨出来的米粉本身淡而无味,出美味的桂林米粉,关键在卤水。卤水制作没有统一的配方,各家虽有自己的绝招,但制作方法大同小异,一般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二十几种香料坐锅,放入猪肉、猪骨、牛骨、牛肉等,再加上酒、罗汉果等配料,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经过十几二十个小时以上的精心熬作而其特点是色泽棕黄、香气扑鼻、味道鲜醇厚浓郁、营养丰富、食疗兼具,回味无穷

桂林米粉是个泛称,包含的米粉品种很多。目前市场上大致供应的具体品种卤菜米粉、马肉米粉、红油米粉、菜米粉、酸辣卤菜米粉、三鲜生菜粉、原汤米粉、凉拌米粉、狗肉米粉、猪脚米粉、时菜炒粉、米粉酒、老邹米粉、油茶米粉、天等桂林米粉等,但以卤菜粉为主。

桂林卤菜粉最为传统的吃法是干拌干吃。把热的米粉滤干水分,再配上用猪下巴肉炸酥的锅烧、三炸后切成的牛肉牛肉巴、卤连田卤肠、卤肝、卤舌、卤肚、卤喉等八种卤味,加卤水、锅烧炸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葱花、芫荽、椿芽、酸豆角等,充分搅拌入味。先嗍米粉,慢慢品嚼各种卤味配料,体验个中三味,待碗底见“白”,不留一丝汤卤,再喝淡淡的汤,会有一种口舌生津,意犹未尽,再来一碗的感觉

如今,桂林口碑较好的米粉店号有日头火、崇善、又益轩、粉库、水泵厂、老东江、味香馆、米粉文化中心、刘伯娘、同来、聚香和、榕湖、大拇指、促成、米粉大王、俏媳妇、阿秀、双双、福星、石记、竹林、胜利、聚聚、路口村等,有的承继家传,有的则是改革开放后的后起之秀,做法各有千秋。

“又益轩”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以马肉粉最为驰名,其特点是以腌、腊两种方法制作的马肉作配腌制的马肉味偏甜,腊制的马肉偏香色似玛瑙,入口细韧、味赛火腿,多吃不腻。马越肥、肉越香。过去吃马肉粉多用特制小瓯子来盛,两钱米粉装一瓯子,米粉仅供一箸,上有几片薄薄透明的马肉,再加以几粒黄豆,或者裹了胡椒粉的油炸花生一枚鹌鹑蛋,拌以桂林特制的辣椒、芫荽、葱花趁热吃下,汤鲜肉香粉滑,风味极佳。一人一口一瓯子,一顿可吃二三十瓯子。如今的马肉粉已改用消过毒的大碗来装食趣少了一些,但滋味依旧独特。过去,“又益轩”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兴隆,店主每日限量销售,来晚的食客,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清早了。现在场面大了,“又益轩”在市区、阳朔和南宁均开了连锁店;成为马肉米粉后起之秀的味香馆,也是生意兴隆,基本上满足了广大食客和旅游者的需要

桂林米粉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内涵丰富且美誉度高。2014年11月,桂林市举办了米粉店的评选,共决出达标店62家,三星、四星和五星级店18家,这些店不仅成为桂林人生活中的最爱,而且早已走出桂林,各种旗号的桂林米粉店遍布全国各地如北京城中天等人开的众多桂林米粉店,以及美国纽约街头都能见到的桂林米粉牌号,都能闻到桂林米粉的浓郁芳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