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易定天下 2014-04-27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

       柴      窑      瓷     

                                   母   智  

    写这一篇文章,单独介绍本人所收藏的四件柴窑瓷器中的一件,似乎显得有些重复。我认为不然,对于柴窑的同一件器物,需要写的东西还很多。因为破解柴窑之谜的研究与探索才刚刚起步,而且目前仅限于民间收藏这个极为“弱势群体”中的很少一些人。再者,单独介绍这一件柴窑瓷器的用意,还在于吁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文物主管部门,能够给予些微的重视。既然一家国家级权威刊物在报道日本对中如云先生收藏的“青百合花瓶”的文章里说:“在中国至今尚未发现一件柴窑瓷器,哪怕能发现一块柴窑瓷片,也将是轰动世界的事件”。那么,如果在中国实实在在存在着真真正正的柴窑完整器,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事件呢?当然,我十分明白,我的这一篇文章发出去以后,仍然会像一粒沙子扔进了大海。

    历代典籍对柴窑瓷器特征的记载,全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腻有细纹”(或“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或“多是粗黄土足”)。

    图一,是本人收藏的五代后周柴窑天蓝釉蒜头八棱瓶,高38.5厘米、口径6厘米;器底呈八边形,边长3厘米,重420克,器底有款识,但因瓷釉剥落,模糊难辨(见图二)

    图一、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二、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下面就依据古代文献对柴窑瓷器特征的记载,对照“天蓝釉蒜头八棱瓶”进行一一介绍。

    一、“青如天”:

    《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的注释是:“蓝色或绿色”。“青如天”,就是说柴窑瓷器的釉色,像天一样“青”。天是没有绿色的,所以,这里的“青”,只能当蓝色讲。“青如天”,是说柴窑瓷器的釉色像天空的颜色一样——湛蓝、澄碧。我在《柴窑釉色之我见》一文中,曾对柴窑的釉色谈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历朝历代有关柴窑釉色的记载,柴窑的釉色只有天青和天蓝,并未说到还有其他颜色。从图一可以看出,这件器物的釉色是天蓝色的,符合柴窑“青如天”的特征。

    二、“明如镜”:

    “明如镜”,是针对柴窑瓷器的釉质而言,也就是说,柴窑器的釉质莹润光亮,玻璃质感强,有着镜面一样的效果。“明如镜”就是极言柴窑器的釉质“光亮如镜”、“光可鉴人”。这件器物虽然在地下埋藏已达千年之久,釉面已遭到严重腐蚀,,但在器物的某些部位仍然可以感觉到“明如镜”的镜面特征。(见图三)

    图三: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三、“薄如纸”:

    是指柴窑器的胎体很薄,薄得像纸一样。这虽然是古文献的作者们在描述柴窑瓷器的胎体时使用的比喻之法、形容之词。但柴窑器确实是薄胎瓷,正如欧阳修所说:“汝窑磁较似”、“汝窑颇仿佛之”,但柴窑器的胎体比汝窑瓷更薄。我没有具体测量过这件器物胎体的厚度,因为像这类琢器的厚度,是很难测量准确的,瓶口可以测,而瓶口以下的部位则无法测量。所以,我是想通过重量来让读者揣度其胎体的厚度。这件高度为38.5厘米的器物,其重量仅420克,足见其胎体之薄。图四是蒜头八棱瓶的口部图,厚度不足1毫米。

    图四: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四、“声如磬”:

    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石制成,可以悬挂。后来,磬的形状多有变化,质地由原始的石制,进而有了玉制、铜制和铁制的磬。“声如磬”,是说轻轻敲击柴窑瓷器时,会发出像磬一样清脆、明亮的声音。这件“天蓝釉蒜头八棱瓶”现在敲击发出的声音,已经不是如磬一般的声音,而是一种沉闷的瓦声。何以如此?一方面,这件器物曾有破裂,如同一面铜锣有了一点裂纹就敲不响一样;再者,这件器物由于长期埋在地下,从釉到胎都受到严重的浸害与腐蚀,器物有些部位的瓷釉已经脱落;在微观下审视,器物的胎体更是腐蚀得十分严重,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腐蚀坑点,致使器物的胎体失去了原来的致密度,而变得粗疏、酥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能敲出像磬一样的声音,那就不符合科学原理,反而显得不正常了。图五、图六是器物部分脱釉的图片,图七是胎体受腐蚀的微观图。

    图五: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六: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七: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五、“滋润细腻有细纹”(或“滋润细媚有细纹”):

    这是柴窑器的又一大特征,而且我认为这一特征是判断五代后周柴窑真赝的重要标准,决不可忽视。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过:“汝窑磁较似”、“汝窑颇仿佛之”。汝窑瓷与柴窑器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釉色相似,汝瓷属青瓷系列,典型釉色是天青和天蓝,柴窑的釉色主要也是天青与天蓝;汝窑的烧成方法有支烧、也有垫烧,柴窑亦然;汝瓷的胎比较薄,柴窑的胎也薄,但比汝瓷更薄;在开片上汝窑瓷与柴窑器也有相似之处。“滋润细腻”说的是柴窑的釉质莹润匀洁,而“滋润细媚”,改用了一个“媚”字,就把柴窑的釉质描述得更加真切、形象,“媚”在这里当“美好、可爱”讲,是说柴窑的釉质莹润细腻,十分美丽,逗人喜爱;“有细纹”,“细”是微小的意思,“纹”是纹路,指柴窑器的开片,“有细纹”,就是说柴窑器有微小、密集的开片。大多数汝窑瓷器都有比较细小的开片,而柴窑器的开片,较之汝瓷则更加细小、更加密集。这也许是典籍中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柴窑器“有细纹”的原因所在。据我对“有细纹”的理解与体会,通过观察历朝历代有开片的陶瓷器物(包括唐三彩、汝瓷、哥瓷),发现它们的开片都不如柴窑的开片那么细小、那么密集。对于柴窑的这一特征,希望能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图六、图七,就是柴窑器“天蓝釉蒜头八棱瓶”的开片状况。

    图六: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七: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附  天青釉柴窑瓷器的开片图: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 

    六、“足多粗黄土”或曰“多是粗黄土足”:

    在柴窑器的诸多特征中,这一特征最难为研究者所理解,即使明代的博物大家谷应泰都被搞糊涂了。他在《博物要览》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柴窑余未见之,且论制不一。有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薄磁。而《格古要论》云,柴窑足多黄土,何相悬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柴窑器,更没有见过“足多粗黄土”的柴窑器物的人,不理解、想不通,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因为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但是,谷应泰毕竟是一个博物大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理解、想不通而恣意发挥、胡编乱猜;更不像有些人,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就不予承认,没有见过的则更是彻底否定,谷应泰仅仅针对不同文献的记载提出了“何相悬”的质疑:明明是“薄如纸”的薄胎瓷器,怎么会在器物的足部出现“粗黄土”的情况呢?遗憾的是,现在有人却以“足多粗黄土”为据,臆断柴窑器的胎体是用粗黄土制作的,柴窑的胎是黄土胎。但是,这些人却没有再深入地思索一下,用“粗黄土”做胎,怎么能够烧制出“薄如纸”的,胜过汝、官、哥、钧、定,“珍逾星凤”、“片瓦值千金”、“实为吾国重器,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的瓷器至宝来呢?(以上加引号的文字,录自清代程村居士的《柴窑考证》)。

    前面我们已经提及,同汝窑瓷器一样,柴窑的烧制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支钉支烧,另一种是垫烧。所谓支烧,就是将被烧器物的底部放置在一个带有多个支钉的环形支烧器上,然后放入匣钵入窑烧制。由于被烧器物有尖细的支钉将器物悬空托起,在高温条件下,器物底部的釉药在熔融状态下,不会与匣钵接触,因此就不会发生窑粘。而垫烧,则是把被烧器物直接放入匣钵入窑烧制。为了避免窑粘,往往就在器物的圈足上刷一层护胎釉,也能有效地防止窑粘。采用垫烧工艺的柴窑瓷器,其底足所施的护胎釉经高温烧制后,便呈现出质地较为粗疏、颜色恰似黄土的情状。古人用“足多粗黄土”或“多是粗黄土足”来表述,实际上是很贴切的。请看图八、图九。

    图八: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九: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天蓝釉蒜头八棱瓶”的胎,是白色的而且胎质比较细腻。从图十、图十一可以看出,如“粗黄土”般的护胎釉已经剥落的地方,露出的胎体是平整、细腻的,与护胎釉的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图十: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图十一:

一件特征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的柴窑瓷器

 

    根据以上的比对,我认为,“天蓝釉蒜头八棱瓶”就是五代后周的柴窑瓷器无疑。而且是目前现世的唯一一件有着明显“粗黄土足”特征的柴窑瓷器,为破解柴窑“足多粗黄土”的千古之谜,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实物证据。

    有藏家一再指责我,不该公布我的四件柴窑瓷器照片,因为这样就为作伪者提供了制假造假的范本。我却不以为然,因为作伪者的技术再娴熟、手段再高明,都不可能仿制出足以“以假乱真”的柴窑瓷器。现在市面上,不是就有很多柴窑瓷器的仿品吗?那些东西能够乱柴窑之真吗?古陶瓷是无机物的结合体,是没有生命的,即使作伪者掌握了“克隆”技术,他们也只能“克隆”出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却万万“克隆”不出没有生命基因的古陶瓷器物。

 

                            二0一0年三月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