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并非由『采诗』『献诗』『陈诗』自民间歌谣编成之考证

 昆曲及文史小站 2014-04-29

诗经并非由『采诗』『献诗』『陈诗』自民间歌谣编成之考证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按,此文被后世的学者,取来作为古史上有所谓献诗说的来源,即认为,不是明文有写出:『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吗。按,此文于下方又有关于『庶人传语』一辞,而被学者忽略。其实所谓献诗说的真相,就在『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庶人传语』,所谓的『诗』,是由『公卿至于列士』献出他们所作的诗。而有关『民间』的,即『庶人』的,是由民间所传言的话,传达给天子听。即『庶人谤』的话传给天子听,此说之成立,其实古史上另有旁证,即:

 

《左传》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8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问师旷:“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师旷回答说:“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辅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即,从西周厉王时,邵公的话指出『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庶人传语』之后,到了东周春秋时代的师旷,又对晋平公讲到了:『瞽为诗,庶人谤』,即指出,由『史』写『诗』,而采『庶人』的是『谤』。又引《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諌』则有官派的『遒人』(行人)用木铎站在『路』上询问路过的人,而且亦不言是采路上的民间『诗』,路人的言,亦即,类同于采的是『传言』及『谤』而己。

 

为何对于民间所采的是庶人的『传言』或是『谤』呢。因为,西周到东周的前半期的春秋时代,还是处于周朝封建宗法制度谨严的时代。有学识的只有贵族阶层,而庶人是没有受教权的。此种政教合一直到东周春秋以来,便因为天下纷乱,强国并弱国,秩序不保之下,而平民出头,学问不再保持于贵族阶层,而孔子即学问之散于民间的代表性人物,此其所以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的原因了。能够写诗的只有贵族,所以天子要求贵族各阶层的『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是贵族阶层的职责。而因为『民间』没有受教权,因为都是文盲,无法吟出或写出必须具备诗体的诗歌来。最多的就是发之于各种口说的批评及怨叹,即『传言』(民间流言)及『谤』(批评时政),周天子要求收集民间的批评及流言,来作为周天子施政的警愓。而《国语?周语上》及《左传》上的话,到了西汉,见《汉书?枚路传》里,提到,西汉文帝时,贾山《至言》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指出:『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过,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而《前汉纪?孝文皇帝纪上》提到,西汉文帝五年时,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颍川人贾山上书谏,指出:『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承有天下也。』其中对于『庶人谤』,则更申言之,是『庶人谤于道』,即庶人在路上批评时政的流言,由官方派人收集献于天子,而所谓的『诗』来『諌』人君,是由『瞽』来『诵』的。

 

这些自《国语?周语上》经《左传》至西汉时代,虽其间的史述之迹,有所引论及更张,不过,都指向了,所谓周天子的编集的《诗经》的取材,并没有取自『庶人』,因为,一如周代史料指出的周代民间是没有知识,不能写诗的,故只是采他们口中的批评政治得失的流言,而『献诗』的任务是要各级贵族的『公卿至于列士』来写诗献出来的。庶人们只是献出他们的『谤』及『传言』。

 

而到了较晚出现的《礼记?王制》始言:『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而西汉末年的刘歆《与扬雄书》内始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而后来东汉的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始有『故古者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又有『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之言。今之学者,有认为这是因为汉武帝设立正式的乐府,有采诗之制,始有人开始比附于周代去了,我们看到了周朝的史籍的《国语?周语上》及后来的《左传》,以及早于汉武帝设立正式的乐府前,在西汉文帝时的贾山,都没有『陈诗以观民风』或『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的说法,而东汉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诂》的宣公十五年,又悠悠其口,编织出:『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自刘歆、班固及何休等东汉人,则更把周史料拿来,以西汉武帝正式设乐府有采诗,以今度古,涂脂抹粉,倡出周代亦为采的是诗,而后人若不考其伪论,加以引用伸张成是遒人采了民间歌谣,献诗于是编成了《诗经》,故申论成了诗经的来源是民间歌谣,而抹杀了诗经实系编自于如同《国语?周语上》及《左传》内所说的,是由献贵族自己的诗来编成的,并非采民间的诗编成,而所采的只是民间的『传言』及『谤』的真相,而是以讹传讹千百年了。(刘有恒,取材自《天禄阁曲谈》,台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