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钟文畅谈太极拳

 六神三合 2014-05-02

略谈练太极拳的体会

    太极拳近年来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关于太极拳的理论也由单纯的技术观点发展到科学依据的探索,这是值得高兴的。
  我在少年时就爱好太极拳,承杨澄甫老师的启迪和教诲,不敢说有多大心得,不过七十年来从未间断过。正因坚持不懈,认真练习太极拳,增强了我的体质。
  太极拳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科学内容:精奥细致、理论深切。如能根据理论的要求来锻炼,有了实际功夫,便更能领会太极拳的个中旨趣。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提示之外,我认为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认真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又好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含有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园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棉里裹针,再能变化分出掤、捋、 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靠自己苦练之外,又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切合实际。这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引证力学来说,就是重心作用。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罗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含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兹再就各关节分述如下:
  (1)要坐腕竖掌,但掌心要微凹而不可平,这是要着。
  (2)手指不宜太直,手指与手指之间不宜并紧,要似开非开,练久劲自生。
  (3)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有耸抬之意。
  (4)肘要下垂,如白鹤亮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
  (5)要以肩顶肘,以肘领腕,又要以指领掌,以掌带臂而沉肘松肩,又要以腰腿之意配合手、肘、肩,上下联贯,虽略有先后而动作协调节节贯串,不可过劲,过劲则僵硬。
  (6)迈步时,脚跟须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即所谓“迈步如猫行”。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指膝部不过脚尖)。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着劲,切不可偃侧。
  (7)脚的起落,如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跟,继之提起脚尖。 跨步后,脚下落时要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徐徐踏实。能这样做,左右虚实自然分清。
  (8)要含胸。含胸与冒腰,陷胸不同。而是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肘部下垂,呼吸自然。
  (9)开裆。开裆不是指步宽,实系松胯,胯松则裆自开。
  (10)裆要平,裆平则下盘稳固。同时在裆平的基础上意还要上提,提裆贯顶,必须做得自然,则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能上下相随,式式均匀,自可领会周身轻灵园活之趣。
  四、意境。
  (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委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
  (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势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静,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得得机得势。
  总之,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举手投足,不可太拙,太拙则腰腿不随,全身易于强硬。要步随身换,进退须有折叠。姿势必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随时留意,着着用功,式式须要清楚,不可含糊,而又要连贯,一气呵成,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太极拳理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武术起源很早,考究一下历史,真是源远流长;从有关资料来看,武功精深,艺术超群的名师,也是很多,不胜枚举的。单就杨式太极拳来讲,详细情况一时也谈不完,就我所知的,谈些体会罢。

    我生在爱好太极拳的永年城内南大街的家乡,自幼耳濡目染,很自然地也爱上了这一拳艺。

    祖师杨禄禅公,是永年南关人,由于我县当时流行太极拳,从禄禅公学艺的人较多,被学者尊为杨式太极拳的开山祖师。

    杨式太极拳,从外形上看,练习架式时是软绵绵的,所以在北方也称为“绵拳”。实际上其内涵的功力是不同一般,既要运动似抽丝,绵绵不断。而又须达到“绵里裹针”的要求,发起“劲”来,真是气势磅礴,威武得很呐。

    我认为要练好太极拳这门艺术,是必须下苦功的,功夫是扎扎实实地练出来的。既要认真地学,又须刻苦地练,前辈先师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和坚韧卓绝的毅力苦练出来的。功夫深了,造诣高了,到了一定的境界,升华为理论,于是先哲们也就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像王宗岳之《太极拳论》和杨公澄甫的《太极拳练习谈》等等,均是著名的文献,给后辈作出了楷范。使后学的人,有所遵循,少走弯路。

    过去也有不少的有关太极拳著作,有些作者写得头头是道,可是谈来谈去,大多是文章上抄来抄去,实际功夫不深,真是有些夸夸其谈。本人也练得不够刻苦,所以只能谈些体会。

    我认为太极拳的功夫,不是先有理论,而是前人长期实践,经过许多时间,很多名家,逐步积累了经验,然后加深理解,付诸实践,逐渐产生了一套丰富的论著。这是功夫的升华,亦是功夫的指南。譬如书法,早先是只练字,很少有文字讲写法的。后来王羲之等名家总结了执笔法和写字的要求,以后就出了许多书法名家,同时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容。练太极拳也像书法艺术一样,架子要练得轻灵圆滑、潇洒自然而端庄大方,精神既要饱满而内涵,气势要挺拔而忌萎靡不振。每一架式的连接,运行过程又要如书法之“藏头护尾”,运转圆润而有含蓄。但又须式式清楚不能含糊。虽有定式,而又不可刻板呆滞。要式式连贯,轻灵运转。要求开展与紧凑相结合,防止散乱,防止僵硬。须知“轻灵”不是浮漂,沉着不是呆板,务必使练一套拳架,能运转自如,式式圆满,一气呵成。练之者与“心领神会”之概。观之者亦觉心情安和舒畅,所以太极拳确是能使人健康长寿的运动方法。

    当前,从太极拳的发展形势来看,的确是前途光明的。但为了发扬光大这门武术,定要把前辈经验挖掘出来,要把其中的深奥精义,实质所在,通过实践,再实践,提高技术的进步,使“绵里裹针”之艺术,开出更灿烂的花朵,结出更多的硕果来。因之,怎样把前人的理论又来为后人服务,研究其精神实质,推进太极拳的功夫,提高太极拳的艺术水平,实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

 

练太极拳之要领与避忌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武术遗产,由于它对促进人的健康,祛病延年有巨大作用,故深受人民喜爱。

    我自幼爱好太极拳,九岁师从太极拳泰斗杨澄甫习艺。七十年来,我坚持练拳从未间断,虽说已年登耄耄,但仍然体格健壮,耳聪目明,牙齿齐全。如何练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跟武林朋友谈一谈。

    太极拳分虚实(即阴阳)两项。练太极拳有虚有实,刚柔相济,故太极拳练法要求合乎辩证法。在练拳中,首先要心静,就是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切忌低眉垂目,萎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瞪眼,挺胸露齿。

    其次,练拳关键在于姿势正确,要求式式均匀。练拳正确与否,从练者腰身就可窥出,因为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势、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位。练拳如果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究难及高明。许多初练者易犯急躁病。希望在短期内把全套拳路学毕,其实,“欲速则不达”。如果初学时不求姿势正确,以后改架就困难了。姿式不正确,就会影响练拳的攻效。总之,必须“依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

    再次,练拳时眼神须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太极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练拳时对四肢运动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罗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要微有弯屈而不可伸得过直。过与不及皆不妥当。“劲以含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等式,后腿微屈向外掤,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总的说来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另外,练拳时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耸肩之意,肘要下垂。如白鹤亮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同时注意含胸,两臂骨节均须分开,呼吸自然。练拳者还须讲究养生之道,应做到“勤、恒、礼、诚”。勤,即勤俭。在物质生活上要恬淡,切莫耽于享乐;恒,即恒心。习武练拳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切忌一暴十寒,浅尝辄止;礼,即礼貌。待人接物皆应豁然大度,宽容忍让,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诚,即真诚。无论是练拳还是做人,都必须襟怀坦白,实心实意,谦虚谨慎。俗话说:“心诚则灵”。心诚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