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巷深处老会馆

 苏迷 2014-05-17

于无声中诉说前尘往事

 

     苏州是我国历史上行会制度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而明清时期又是苏州行会组织的鼎盛期。清人杭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而吴阊为盛。
   
会馆档案

   
历史上苏州有会馆六十多家,山塘街136号的岭南会馆,是明万历十四年由莆田商人兴建,为苏州最早的会馆。两广会馆在侍其巷36号,山塘街东齐会馆又称山东会馆,清初顺治年间由胶州、青州、登州商人创建,现存门楼贴有青水方砖,雕镂极精。清康熙十七年义宁商人在山塘街建冈州会馆,俗称扇子会馆。宝安会馆在岭南会馆东,康熙十六年东莞商人建造。汀州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由福建上杭县六串纸帮建造,在阊门外上津桥。陕西会馆又称全秦会馆,在山塘毛家桥西,乾隆六年西安商人邓廷试、刘辉扬倡建。江西会馆在杨安浜,浙江会馆在西园西面,八旗奉直会馆在忠王府,云贵会馆在石皮巷,钱江会馆在桃花坞,全浙会馆在长春巷,湖南会馆在通和坊,江西会馆在西美巷,浙绍会馆在盘门新桥巷,新安会馆在义慈巷东,武林会馆在上津桥石排巷口,中州会馆在天启桥西,漳州会馆在小日晖桥。南濠街上有金华会馆、浙宁会馆、震泽会馆、三山会馆。翻开古城泛黄的典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各地商人在苏州建造的会馆,曾经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演绎着各地商帮在苏州历史上的辉煌。
   
会馆是历史的见证,各地会馆建筑元素清晰地记忆着地域文化的细节。那气势宏伟的安徽会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典雅精巧的嘉应会馆,布局严谨,古朴庄重;造型别致的潮州会馆,飞檐相错,装饰华丽;山西商人建造的全晋会馆,那惟妙惟肖的飞禽走兽,缤纷多彩的雕刻图案,竟是如此绘影绘神地缀满殿宇檐廊、窗棂门梁。苏州会馆建筑造型之多样,风格之迥异,装饰之精美,在不经意间,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厚重的历史岁月中去,于无声中诉说前尘往事。三百年的沧桑经历,不但积淀下深厚的文化蕴含,成为历史上一道独特人文景观,里面也包含着关于我们许多人对根的印记。
   
苏州城里的徽骆驼:南显子巷安徽会馆
   
在中国人心目中,向来对桑梓之地抱有深厚的感情。当个人在外地功成名就,或发财富家时,他们总会想着为家乡人做点事,而官绅阶层一般多会把建造会馆视为惠泽乡里的最好方式。清同治二年底,已经做了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也免不了心底深处的家乡观念:如今自己贵了,富了,不给家乡人办些实事,是难有脸面回乡见父老乡亲的。于是便把南显子巷里破败的皖山别墅改建为安徽会馆,作为安徽同乡宴请、谈生意、联谊的地方,还将会馆的后花园取名惠荫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流传在徽州当地的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的由来。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苏州的商业大多是由徽商在支撑,苏州民间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在虎丘山塘一带,如果问路的话,你可以听不懂苏州话,但是一定要听懂安徽话,因为那里的安徽人实在太多了,并且很多徽商就是从苏州开始发迹的。乾隆时,渡僧桥遭遇火灾毁坏,马上就有八家布商捐款修桥,其中六位是徽州人,这足以表明他们在苏州是一个人多势众、财力雄厚的商帮。
   
同治五年李鸿章受命为钦差大臣调离苏州,同为安徽合肥人的苏州知府蒯子范,接下了扩建安徽会馆的任务,到同治六年安徽会馆正式落成,共有200多间房子。后来安徽会馆的布局规模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同治十一年增建了淮军昭忠祠,光绪二年在会馆的西侧建了经商公所,光绪四至六年又增建了伫月楼和戏台,光绪二十年安徽先贤祠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也都闪现着徽籍的身影。实际上, 位高权重的李鸿章调离后,对苏州安徽会馆仍然很关心,经常指示当地官员如何修缮、管理,还拨出经费予以支持,而会馆负责人每年也都将报销账册呈送李鸿章审阅。
   
如今的安徽会馆,大门外建了铁栅栏,旁边的竹子也长得茂盛,连同西侧的皖山别墅大门,从东向西依次为寿三字。左右也各开两扇门,上书分别为敬梓憩棠,想来与《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有着一定的联系。
   
大运河的守望者:枣市街嘉应会馆
   
广东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至少在明代已经开始,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都是经济较为发达和商品流通频繁的地区。历史上苏州曾有7所广东各地商人建造的会馆,贸易商品主要以广东各地的特产展开,如东莞商人将莞香贩运到苏州销售,莞香又名女儿香,是女性喜爱的化妆物品。潮汕商人则以特产糖进军苏州市场。新会商人以贩运葵扇闻名,山塘扇肆,多贩于粤东之客,冈州会馆被吴地俗称为扇子会馆。嘉应州属于山区,制烟业是其重要产业。
   
枣市街因古时的枣子批发集市而得名,当年店铺以能进入这条商业街而自豪。无数商船在这里停停又走走,然后无数紫红的小果没几天后便进入苏州人的八宝饭、粽子、汤羹中。同样,不久之后,全国的茶壶里都飘出了苏州碧螺春清甜的味道。嘉应会馆正好位于枣市街的胥江边上,会馆门前的河沿还砌有船埠踏步,东西两侧立照壁,其后各建货栈一间,以便让货运进出,可见当年会馆的选址考虑到了商业的因素。
   
嘉应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落成于嘉庆十八年,是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所属程乡(现梅江区、梅县)、兴宁、平远、长乐(现五华县)、镇平(现蕉岭县)五县商贾集资建造,由当年旅居上海、苏州的邹敬邦、罗润琴等人牵头,参与集资的有600多人。会馆除用于议事及方便往来寄宿外,还办有留医所、义冢等。每逢良辰佳节,众商则在此聚会欢庆,演戏酬神,饮宴作乐,以联络同乡情谊,同时作为客家贤学上京考试的据点。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嘉应会馆,已是2003年因街坊改造而东移10,按原有风格迁建的,具有江南传统风格。当年的枣市街已改建成一排排别墅式崭新的楼房,只有嘉应会馆依旧以其端庄肃穆的姿容静静地立在胥江边上,青草紫篱、粉墙黛瓦、深深院落。主要建筑为头门、戏台和大殿。头门面阔五间,上层即为戏台后台,向北伸出为前台,上覆卷棚歇山顶。大殿坐北朝南,与戏台隔庭院相望,前檐配以满天星格子明瓦长窗。殿北还有楼房三间,楼前有砖雕门楼,整个会馆建筑布局仍较完整。会馆于2007年由台湾星云大师出资重修后,冠名为嘉应会馆美术馆,不时举办美术书法等各种展览。
   
远方乡愁的慰藉:中张家巷全晋会馆
   
如果说,在中国商业和金融史上写下众多第一的晋商,在叱咤商海500年的沉浮中为世人留下了不尽的遐思和浓郁的传奇色彩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比晋商大院更具特色的晋商会馆则日益显现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神奇魅力了。
   
山西商人在苏州曾建造过两所会馆,一座是乾隆年间翼城县商人建的翼城会馆,有关帝庙,俗呼老山西会馆,勒于碑石的商家多达130余号,但此会馆早已被毁。一所是全晋会馆,自乾隆二十七年起,由山西81家寓苏客商集资白银1万余两,建造于阊门外山塘半塘桥旁,殿前有白石牌坊,俗呼白石会馆,太平天国时会馆被付之一炬。稍后晋商们又商议在平江路中张家巷重建晋商会馆,从光绪五年至民国初年,陆续修了三十多年才大功告成,成为当时苏州所有会馆建筑中最为气派和精美的一座会馆。
   
全晋会馆为庙堂殿宇式样,分中东西三路,中路建筑是会馆的主体,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有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是当时晋商们举行庆典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尤其是会馆的两层戏楼,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戏楼底层是仪门和两廊,楼层由戏台、后台和厢楼组成,是为同乡人逢年过节聚酬演戏所用,每当台上咿咿呀呀小戏唱起,弦乐如潮,台下则座无虚席,全都沉醉于古曲雅韵之中,其乐融融。西路建筑庄重朴实,楠木厅和鸳鸯厅为晋商们交流商情、相互借贷、调剂资金的洽谈场所,万寿庵是为停放已故在苏晋商灵枢之处。东路有房屋数十间,供短期来苏的晋商寄宿存货,以及在苏破产失业的晋商借住。
    20031122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在全晋会馆挂牌成立,这是一百二十多年前会馆的创建者们未曾想到的事。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道:
在苏州这样的富庶繁华之地,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盖了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要找一个南方戏曲演出的最佳舞台作为文物永久保存,找来找去,竟在人家山西人的一个临时俱乐部里找到了。然而,就晋商当时在苏州的情况来看,很难说,究竟是风光的晋商成全了如今的苏州,还是富庶的苏州成全了晋商的风光。
   
斜阳旧影里的寂寞:上塘街潮州会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凡人们一讲到潮汕潮汕人,有一个词,叫潮商的,必定紧跟而来,三者之间,不说已经用等号给连了起来。潮外人听闻潮汕人,总是从这样的传说开始:潮州小子到外面闯世界,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但只要能说家乡话,就能够得到同乡前辈的无私帮助。在潮州商船的贸易循环圈中,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居于重要的中间环节,苏州需要潮糖,而海外市场又需要大量苏州丝绸,潮州则需要大量东南亚大米,于是船商居间贸易,以潮糖换苏州丝绸,以苏州丝绸换取东南亚大米,这就构成了潮州商帮从事潮糖杂货业的特色。百多年来,潮商这个称呼被认为是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
   
苏州潮州会馆位于苏州市阊门外上塘街278-1号(现市五中),这座历经3个世纪的会馆是现存潮州会馆中保存最完善最富丽堂皇的旧址,它以庄严典雅的风骨向八方来客讲述着潮商这一古老商帮辉煌的故事。苏州的潮州会馆,清初迁建于北濠后,因潮人之仕宦商贾往来吴阊者踵相接,康熙四十七年开始在阊门外义慈巷西兴建新馆,五十六年建成。雍正十一年在天后阁前后增建关帝祠、观音阁,乾隆八年在观音阁后建成昌黎祠,总名为潮州会馆。自后,如潮商所说,凡我潮之懋迁于吴下者,日新月盛。自康熙四十七年到乾隆四十一年,会馆先后购置房产18处,费银30665两,其中一处在北京。这么多房产,在苏州的外地商帮中是少见的,显示出清前期潮州商人在苏州的兴盛程度。如今的潮州会馆旧址,门北向,大门居中,左右两旁有两边门,大门上额书潮州会馆四字,左门上额书河清,右门上额书海晏,三门并列构成一平线的门墙,使整个馆门显得气派壮观。
   
据《潮州会馆记》记载,乾隆十六年和二十二年乾隆皇帝两次南巡,途经苏州上塘街,潮州会馆设立香案,跪接圣驾于会馆门外。乾隆皇帝对潮商格外施恩,天颜温霁,赏赐彩缎二十匹。潮商感沐鸿恩异数,舆情鼓舞。式廓日增。潮商两度参加迎接乾隆皇帝的活动,大大提升了潮商在苏州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商机。
   
尚存在苏州大街小巷的会馆旧址,是苏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至今仍处处彰显着古城昔日的非凡,让人领略到沧桑岁月的况味。徘徊在这一座座不知熬过了多少凄风苦雨岁月的会馆周围,注目凝视这些蔚为壮观的建筑艺术精品,扑面而来的典雅和古朴给人心灵的冲击与震颤。岁月的留言,历史的遗痕,折射出沧桑古老的年轮,历史上多少纷繁的盛衰兴亡,是非功过,都永久地凝结在了这些会馆殿堂的片片青砖瓦脊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