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简约,结构严谨,这除了仲景高端的学术素养之外,更与他对不同生命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有极大关系。我们可以从几味经方用药管中窥豹:麻黄桂枝代表的呼吸系统,柴胡代表的内分泌系统,附子代表的循环系统,大黄芒硝代表的消化系统。 现象背后是规律。 没有是有原因的。如果进一步扩展,将柴胡定性于内分泌系统,将麻黄桂枝定性于呼吸系统,将附子定性于循环系统,大黄定性于消化系统。然后就便于循此验证一些猜想了。 是否可认为:千年以前的仲景就是以内分泌系统与循环系统为立论基石,或者说以柴胡附子为药物核心,其余药物围绕二者进行展开?! 看看身边:有人穷其一生以柴胡为不二之选,高呼“得之矣!得之矣!伤寒之重乃少阳转枢而已!”而姜附派也将眼光狭隘限定。二者都自认为得伤寒心传,处方用药睥睨四旁。这当然又是各执一端的盲人摸象罢了! 自然,无需打击面过于宽泛,还是看经方。温经汤不可加柴胡,当归芍药散可以。温经汤作用于体毛脱落,月经不足,或高龄妇女自然衰老等等。无疑问这是因为内分泌不足导致诸多然证,加附子可行,加柴胡不行。当归芍药散作用于痤疮粉刺等分泌旺盛之证,柴胡加入刚刚好。 依此类推。 ------转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