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札记

 johnney908 2014-06-24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来蘇集》

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六经虽各有表症。惟太阳主表。故表症表脉。独太阳独其全。如脉浮为在表。太阳象三阳。其脉气浮而有力。与阳明之兼长大。少阳兼弦细。三阴之微浮者不侔矣。头项主一身之表。太阳经络营于头。会于项。故头连项而强痛。与阳明头额痛。少阳头角痛者少间矣。恶寒为病在表。六经虽各恶寒。而太阳应寒水之化。故恶寒特甚。与阳明二日自止。少阳往来寒热。三阴之内恶寒者。悬殊矣。后凡言太阳病者。必据此条脉症。如脉反沉。头不痛。项不强。不恶寒。是太阳之变局矣。       仲景立六经总纲法。与内经热论不同。太阳只重在表症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看诸总纲。各立门户。其意可知。

《伤寒贯珠集》

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联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后阳明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少阳篇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三阴篇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暨本文共六条。递举六经受病之脉证。故柯氏目为六经之纲领。而此则为太阳之纲领也。然阳明条下无口干恶热之文。少阳证中无往来寒热之目。少阴欲寐。仅举一端。太阴厥阴。多言藏病。学者当参合他条。毋徒执一可也。

《注解伤寒论》

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

《苏生的镜》

太阳尺寸浮为病,主气诸阳为表症。头痛项强又恶寒,太阳受病只此认。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太阳病即表阳证,无论什么病,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即可确断为太阳病。

所谓太阳病者,乃肌体驱集大量体液于上半部广大的体表面,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一种病理现象。

浮脉属于太过的脉象,凡脉太过均主有余的病。包括邪气的有余、病势的有余或机能之有余等。

恶寒,为表证所习见,又为发热之前驱症状。

头疼、恶寒为太阳病之确症。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太阳病不是一个类似于“肝炎”“肺炎”这样的病,而是只要具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组症状都叫太阳病。感冒、流感、伤寒、瘾疹,一开始发作都有这种症状。具备这种特征的病症都叫太阳病,按照太阳病的方法治疗是不会错的。

脉浮,即脉向外浮出,就是浅在动脉充血,实际不是病后血液增加,而是水分体液增加。尤其是头项部,充血更加厉害,“强”有两解,一种说法读qiang,是板硬强直之意。一种说法读jiang,是僵硬的意思。仲景是河南南阳人,qiang音是河南方言。

恶寒是因体表有热,平时人体体表温度与外界气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差距,所以人体能够适应,体表温度升高,与外界气温的差距骤然加大,就会感觉外界空气寒冷而恶寒。

太阳病就是要出汗而未能出汗的病理现象。即“正邪交争”。

《伤寒论今释》

山田正真《伤寒论集成》云:太阳指表而言,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不可遽易者也。实非经络之谓也,借此配表里脉证已,故论中无一及经络者。可见此书以六经立名,犹数家者流以甲乙为记号。太阳病有伤寒,有中风,此条统而论之,故惟云脉浮,而未分其紧与缓也;其所谓恶寒,亦兼恶风言之。其惟称恶寒,而不言发热者,以太阳伤寒之初证,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之异也。

内藤希哲云:此以后称太阳病者,指此脉此证一二见者而言,非单指脉证悉具者而言也。

渊雷案:

毒害性物质不制伏,其病则不愈,而中西药物,可以直接制伏毒害性物质者较少,即或有之,其性亦毒,用少则不足以愈病,用多则人体先受其害。    其治疗热病,惟凭借此正气,从而利导匡救。内科病之证候,多非疾病之本体,而是正气抵抗病毒时所发生之现象,故观察证候,可以测知正气抗病之趋势。于是选用方药,以利导匡救,而达治疗之目的。

太阳病者,正气抗病之趋势向上向表,其目的欲令出汗,而从汗液中排除毒害性物质也。抗毒力产生时,必恶寒发热。恶寒常与发热同时发作,且伤寒以发热为主证,则知经文恶寒二字含发热在内。脉浮二字,亦含发热在内。        太阳之病理如是,故发汗解肌,为太阳病之唯一疗法。

太阳病之目的欲出汗,是矣。然出汗之目的,安知非为放散体温以退热,而为排除病毒耶。曰:“是不难知。”如麻疹、天花、猩红热诸病,皆须透发于皮肤,故始终宜发表,即始终不离太阳。其传染皆由接触,而于病向愈时之落屑期中,传染力最大。往昔种痘者,且取天花之疮痂,研末,纳于受种者之鼻孔,其人即迅速出天花。由此可知,此等诸病皮肤所发疹点疮痂,即是毒害性物质。而发表即是排除毒害性物质,使与汗同时排出也。

六经之名,其源甚古,而其意义所指,递有不同。指热病之证候群,为汤液家所宗。热病之六经,不可望文而释其意。凡正气充实,抗病力强者,为阳,正气不足,抗病力弱者,为阴。病情属实热者为阳,虚寒者为阴。阴阳字可释,太少明厥等字不可释。


《伤寒论通释》

《难经·第十八难》云:“浮者,脉在肉上行也。”《伤寒例》云:“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

引起发热与脉浮的病机是相同的。

王朴庄云:“浮者,表也。寒伤太阳,必由皮毛,俟其气内应于脉显浮象,知其始之不遽也,又知其浮必已发热也。”

头为诸阳之会,正邪相搏,头项部气血失于和顺,故头项部强痛。

《素问·刺热论》有云:“热争则项痛而强”。

把痛和强、头和项决然分开,有失允妥。

《灵枢·本脏》曰:“卫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风寒袭表,卫气功能失调,不能正常温分肉、充皮肤,不能正常卫外,所以症见恶寒。

本条不适所谓的对“太阳病的高度概括”,因为它概括不了太阳病的全部。而是举其典型或要点以比照其他,是对太阳病要点的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