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芗斋的意拳之奥秘__著名日本武术杂志《功夫》对意拳传人林肇仑老师专访

 天地虚怀xia 2014-07-01

王芗斋的意拳之奥秘__著名日本武术杂志《功夫》对意拳传人林肇仑老师专访

了解意拳历史的意拳家--林肇伦

    林肇伦老师系统学习了早期意拳(在珠海受教于韩星桥,学习了韩星桥的韩氏意拳)和晚期意拳(在北京受教于姚宗勋,学习了姚宗勋的姚氏意拳)。

    在当时,韩氏意拳和姚氏意拳都是很稀有的,日本武术界也不太懂得这两种拳术。林肇伦老师还受教于(在北京有“太极杨”之称)擅长推手的杨德茂,林老师是对意拳综合系统研究的重要人物。在理论实践上,林肇伦被世人称为[学者型意拳家]。

意拳不但有武术精髓,还有许多关于意拳的我们揣摩不清的奥秘。意拳是个怎样的身体操作法呢?怀着以上的疑问,我们专题采访了林肇伦老师。

一、意拳的创立到发展历程的采访内容:

采访人:林先生能谈一下你的学武历程吗?

林老师:我喜好武术,自幼学习了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等,之后又先后师从著名武术家杨德茂老师(1910--1976)、姚宗勋老师(1917--1985)、韩星桥老师(1909--2004)。这三位老师都是意拳宗师王芗斋(1885{}--1963)门下弟子的佼佼者。

在1965年我先从著名武术家杨德茂老师学习意拳。杨德茂老师学习意拳之前,自幼师从吴式太极拳宗师王茂斋先生(1862--1940)。杨德茂老师最擅长推手,在推手方面谁也敌不过他,当时北京的太极拳的许多佼佼者都赢不了他,对他甘拜下风。后来杨德茂老师有了提高磨练拳术的想法,又因韩星桥老师是他的少时好朋友,因此在韩星桥老师从上海到北京时,介绍王芗斋先生给他认识,他就师从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

    由于杨德茂老师有着扎实的推手基础,很快学会了意拳的最高技术,姚宗勋老师也对杨德茂老师的推手赞许。

    我是从1965--1969年师事于杨德茂老师,系统学习意拳的。1969年之后,我离开北京,到武汉理工大学学习工作,每当大学放假,我就回北京再向杨德茂老师学习意拳,直到杨老师谢世。杨德茂老师谢世后,1976年我到北京又师事于姚宗勋老师继续学习意拳。在1988年时我因工作安排原因来到广东珠海,看到韩星樵先生。

    1990年,我和韩星桥先生的儿子韩竞生共同筹划发起,在广东珠海创立珠海意拳研究会,我们邀请(时在上海的)韩星桥先生回来担当珠海意拳研究会会长,韩星桥先生当时已年过80岁。在那时的前后,我从学于韩星桥大师习意拳六年左右。

    采访人:林先生从三位老师那里主要学习了什么?

    林老师:姚宗勋、杨德茂是王芗斋先生的中晚期弟子,韩星桥是王芗斋先生的初中期弟子,三位老师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意拳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

    杨德茂老师的技术特点基础功夫严谨、动作规范,因此给我一个很好的意拳启蒙教育,重点培养了我的基本功和扎实推手技术。姚宗勋老师重点为我做了深造和提升的工作,使我掌握完整的意拳体系和实战精髓。韩星桥老师在拳学方面对我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韩星桥老师的祖辈和父辈都是著名的武术家,家学渊深,除跟父亲韩友三(云亭)学习武术之外,又先后从师于当时非常著名的八位大师,学习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还跟舅舅萧长山习练中国跤。韩星桥老师还培养了几位优秀的摔跤选手。韩家祖孙三代都是职业武术家,祖父是少林拳种的有名的人,父亲是形意拳、八卦拳的杰出人物。1929年,韩星桥老师在上海先从赵道新先生学习,自1931年起正式师事于王芗斋先生,学习意拳十五年。从学王芗斋先生是从意拳古法开始,当时还是意拳的初创时期,并不是一个定型化的状态,还留有不少的形意拳的痕迹。

采访人:意拳和形意拳相同吗?

    林老师:意拳与现代的形意拳不尽相同,而和传统形意拳较接近,意拳的最基础部分来源于心意秘传古法,那些古法内容大部分已经失传,我曾到处找寻过,结果没有找到。

    采访人:王芗斋为什么要创立意拳?

    林老师:王芗斋先生针对当时中国武术注重套路、招法,重形轻意的的弊端,大胆革新,废弃了套路招式等低效的训练方法,吸收借鉴了太极、形意、八卦、少林、南派等优秀传统武术的精髓,同时也吸收了拳击等西方格斗技术的优点,去芜存箐、博采众长,创立意拳这一新兴拳学。并以其科学先进的训练体系,显著的实战成效傲立于拳坛。适应了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完善和进步。

   采访人:站桩是意拳独有的吗?站桩的目的是什么?

    林老师:站桩不是意拳所独有的,站桩在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古已有之,只不过王芗斋先生把站桩放在训练学中极重要的地位,成为贯穿于意拳训练始终的必修之课,同时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并赋予了站桩功新意,公开了桩功心法。

简单来说,桩功训练目的有三点:

    1、静力性训练。2、桩功换劲。3、最大限度的开发人体体能和调动潜能,(包括速度、力量、反应、耐久力、意志力、洞察力等)。

    王芗斋先生曾表述过,“技击乃拳术的末技也”的观点。意思是说,站桩等方法不单只是为技击,也是维持健康和能力开发,这纔是站桩的更重要目的。

    采访人:林老师的三位老师是不是都不注重招式套路而只注重意念的?

    林老师:原则上讲,我的三位老师的意拳关注点和现行意拳注重点基本相同,个人在传承的理解上略有区别,比如韩星桥先生原来擅长形意拳以及太极拳八卦拳,在早期的意拳传承上又得到老师王芗斋的一些古法心意拳的训练,受其影响与现在流行的意拳在技法上有所不同,但是在意拳的观注点上没有根本的不同。

    二、意拳有没有五行拳?(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原始基本拳技)

    采访人:意拳有五行拳吗?

    林老师:1947年之前,意拳有五行拳练习。那时杨德茂、姚宗勋老师都习练五行拳,当时的意拳五行拳与传统形意拳的五行拳已有所不同。自1947年之后,由于王芗斋先生更关注养生医疗,基本停止五行拳和技击的教学,将技击教学委托给姚宗勋老师。那个时期姚宗勋老师已是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老师在王芗斋先生的支持下,大胆的改革了五行拳。

    三、意拳和拳击  

    采访人:有人认为姚宗勋老师的意拳就是拳击,林先生对于这点怎么看?

    林老师:姚宗勋老师曾受过高等教育,在当时有对西洋文化、体育方面接触交流的机会,姚老师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有进取精神的拳学家。以致后来姚宗勋老师把意拳先进的训练内容运用于搏击、田径、球技、拳击等现代体育运动的训练之中,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王芗斋先生也曾有与西洋拳击家比赛的经历,对于拳击有过比较高的评价,并有吸收借鉴这门技术到意拳上的考虑。王芗斋先生曾和韩星桥先生带着拳击手套练习拳击,试着怎么把拳击引进到意拳中来,由于当时没有经验,使得他没有成功的将拳击引进到意拳上。

后来,王芗斋先生嘱托姚宗勋老师学习研究西洋运动和拳击,因此姚宗勋老师到当时的基督教西洋人青年会学习西洋文化和研究拳击技术。以上所述的事情,两位老师对我谈过。

王芗斋先生还多次对韩星桥、姚宗勋老师讲过:“别人有的东西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也要有。”这充分说明意拳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主流脉搏。

 

    采访人:有人说姚宗勋老师带着拳击手套训练和打沙袋,王芗斋先生见到了就盘问姚老师。这是真实的吗?

    林老师:这么说的人是无知。古代传统的形意拳、八卦掌等都有用竹篾、柳条等做成的容器,内中盛放沙石,用它来训练拳击。王芗斋先生当时也曾用这种方法训练拳击,经过这样的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技击效果。在当时,带着拳击手套训练和打沙袋练习,是得到王芗斋先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的。

    实际上,在1931—1935年期闲,在王芗斋先生主持下,韩星桥、张长信、卜恩富、张恩桐等人就已经使用羊皮沙袋和拳击手套,而姚宗勋老师学习意拳是在这之后,1937年以后才使用拳击手套和沙袋等训练器具练习意拳的,所以说王芗斋先生看见了盘问姚老师之事,也许是那些不了解意拳历史的人推测说出的话吧。

我也跟姚宗勋老师、韩星桥老师学习练过打沙袋,两位老师打沙袋有着不同的独到特点,风格各异。韩星桥老师打击时重视身法步法的变换配合,姚宗勋老师重视拳击的渗透力度,打击重点在时机的把握。

    四、桩功换劲

    采访人:1935年王芗斋先生在河北省深县特训一批武术人员,准备带他们去参加世纪环球的武术比赛。(这是由中国某银行家资助的,并从中国武术界选拔优秀武术人才去参加环球比赛的前所未有的计划。)选拔的结果,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卜恩富等人被选拔并组成这个武术代表团,由于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履行这一计划。王芗斋先生这一阶段的训练内容是什么?

    林老师:我所听到的是,这时期特训的主要意拳内容和现行的意拳大致相同。在意拳训练时,王芗斋先生始终把站桩放在极重要的地位。由于站桩的最大的优点是改造不合理的用力方式、改变错误的发力方法,因此站桩作为拳术的基本功,成为贯穿意拳训练始终的必修课。借用古人之言,站桩的主要功用是“桩法换劲”。桩法就是站桩,通过站桩变换拳劲。桩法换劲这个说法并不是意拳独有的,而是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传统形意拳、八卦拳都有这种说法和练法。

     通过站桩,把长久以来习惯了的憋气、努力等不好的毛病改掉,在这个过程需要注意身体的各种变化。通过意念的调整使得运动更具有力量、速度、反应、灵敏性、耐久性和力度的把握等运动素质。自1935年以来,王芗斋先生可以在短时间培养出一批优秀弟子。王芗斋先生不但在“桩法换劲”方面取得成功,也在意拳其它方面和普及推广上都取得成功,在这点上王芗斋先生为中国拳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1972年和1980年韩星桥老师和姚宗勋老师分别向中国政府建议,将意拳应用到现代体育运动之中。他们对于游泳、足球、篮球、举重、射击、田径等项目作了有益的试验,使得中国武术与现代科学的体育运动有机的融合。由于二者的有机交融,意拳在短时间里也取得了实战格斗的最大效果,意拳对现代科学作了积极贡献。所有这些方面,也可以说是王芗斋先生对于现代的贡献吧。

   五、关于站桩中力的转换

   采访人:有人说站桩时间越长越好,是否有误解?林老师怎么看?

    林老师:如果站桩只是静止站立着而不会用桩法进行力的转换,是不可能把意拳练好的。明末清初,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中就已注重桩法换力,通过站桩能把长期已经习惯了的不好的运动习惯换掉。注重桩法换劲,能使实战的技击能力很大提高。

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拳术非常注重桩法换劲,而以前的拳术只是关注一般静止桩法的静力性状态。由于河北的形意拳三体式和山西的心意拳蹲猴式等桩功从以前的静力性练习转换为桩法换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将中国武术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王芗斋先生传承的桩功,所关注的是在“桩法换劲”的基础上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是在这个有特点的桩功练习方法里更重视浑圆力的训练,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意拳训练项目中都将采取有浑圆力训练的独特内容。

比方说,要提高打击力就得掌握浑圆力,在此也提高了爆发力,而且这些力量不再是单方向的爆发而是由立体多方向的爆炸出去。同时要掌握应变能力、应激能力,培养敏捷性、反应、速度、以及瞬间机动变化,意念的控制是首要的。

    对于意念训练不是只是空想就能练好意拳,而是有具体的内容和可操作的训练方法的。要想做到并控制好意念活动就需要必要手段,而这些是一般的拳术家所不容易领会理解的。站桩不是简单、单纯的站立就行,而是习武者的思维意念都要发生变化。在散手、推手中也都含有相应的思维意念活动的变化。

    采访人:散手作为一门武朮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吗?如何看待?

    林老师:现代人有过于注重实用性,又轻视传统文化的倾向,我认为武术的散手应该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还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内涵。

【来自】:

王芗斋的意拳之奥秘_金融小哥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89b3d0100cm1g.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