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的味道|专栏·秋语烘培

 真友书屋 2014-07-07



如果你问我什么好吃?我会说妈妈做的手工豆腐和艾巴巴,弟弟炒的螃蟹,在越南吃过的蘑菇火锅,韩国当地的年糕,日本的一家小店的海胆和岩牡蠣等等,这些都不是现在能吃到的,只是我记忆里的味道,是源自我的生活经历和记忆。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吃东西都是凭感觉,爱吃甜食和坚果,不爱吃辣的和苦的,从未吃过的食物不愿意尝试,在爸爸的引导和教育下才慢慢接受几乎所有的食物,不再挑食,也因此得以享受各种各样的美食。


在评判味道的时候,我们最常用的是酸味、苦味、甜味、盐味和鲜味这基础的5味,这其实是人的身体本能的需求而产生的基础5味。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尽量避免酸味和苦味,因为酸味是腐败的象征,苦味是药物和毒性的警告,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会让我们自动去避免这些有害物质。而甜味是能量源,盐是供给平衡体液需要的矿物质,鲜味是供给生物不可缺的氨基酸、核酸。所以我们都喜欢咸的、甜的和鲜的食物。


小孩最明显,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吃甜食,其实这是孩子身体的一个本能需求,因为在成长期,孩子们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个能量的来源就是糖。作为成人的我们,正确的理解孩子们的自然需求,满足他们的成长,同时学会保护他们的健康。这也正是我提倡手工烘焙的很重要的原因,不要多余的添加物,拒绝防腐剂,用最好的材料烘烤美味的甜食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长大以后,在评价食物的时候不再是天生的感觉,更多的是受到自己的饮食经历和习惯的影响。比如说我小时候爱吃很甜的巧克力,成人以后却觉得那样的巧克力太甜太腻,喜欢上加了一点橙子皮或者木莓的有点酸味的巧克力,或者可可含量很高的很苦的巧克力。这些都是因为我在东京有机会吃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巧克力类蛋糕,发现巧克力里面加点酸或者苦不仅可以增加美味度,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但是构成我们对食物的看法:好吃还是不好吃,除了酸味、苦味、甜味、盐味、鲜味这基础5味,还有涩味、辣味、香味、口感、温度、颜色、光泽、声音,就餐环境、饮食文化、生活习惯和身心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味觉和对食物的美味的判断。


就拿烘焙来说,其实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甜的食物,除了因为吃糖其实是人类身体的一个本能需求,身体能有效地把糖转化为所需的能量。还因为吃甜食可以让人放松、快乐和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感,也这个因为这种美妙的感觉让很多人和我一样疯狂的爱上烘焙。


但是单吃白糖就会感觉好吃,甚至为之感动的人几乎没有,如果用白糖和其他材料制作成蛋糕,就完全不一样啦。


就拿一个小小的麦芬蛋糕来说,单吃白糖不好吃,但是如果白糖、鸡蛋、黄油、低筋粉、一丁点盐、一些坚果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烤出来就不一样了,鸡蛋是蛋白质源,提供卡路里源黄油,可以提升美味度的一点点盐,增加口感和香味的坚果,白糖的甜味,低筋粉和黄油烤过的香味,每一种材料都有美味的理由。在蛋糕的配方下,这些能够满足身体需要的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烘焙手法,装入漂亮模具,制作成易消化、好看又香又美味的麦芬。



这只是烘焙的第一步完成,接下来用漂亮的盘子装盘,装饰糖霜或者水果等让其在颜色和光泽上都更加诱人。上桌前给餐桌摆上漂亮的鲜花、餐具,配上适合麦芬的红茶或者红酒,整个烘焙才算完成。我的追求是每一次烘焙,都希望可以留下更多一点美好的味道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