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研究设计第一步

 m175 2014-07-12

观察性研究vs.实验性研究


如图1所示,常用的临床研究中,多见4种用于分类的维度(黄底红框部分)。今天我们着重讨论第一点,研究中是否给予了“干预”。


图1 常见的临床研究分类


“干预”这个词太学术范儿,大家可能经常被“干预”这个词汇所迷惑,不知道什么情况算是有干预的研究,什么情况是观察性的研究。例如,临床中对高血压患者使用不同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我们收集某医院2个月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的所有患者,比较不同药物间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这里面是否存在上面所说的“干预”呢?对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是否是我们所说的“干预”呢?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干预”,因为在上面举例的研究中,研究并未影响患者的常规诊疗,而仅仅是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疗效、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记录,因此属于观察性研究。


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所谓的干预,并不是简单地指对研究对象是否采取了干预措施。而是指人为的给予研究对象某种特定的暴露,从而便于观察其结局有无差异。这种干预会造成研究对象接受或有可能接受某种处理,这种处理与不参与研究时接受的机会不同。例如,如果上述例子中,我们随机抽取一部分观察患者每日定时提醒服药,从而对比给予定时提醒服药的患者和一般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区别,这就变成了一个有了“干预”的试验性研究,其干预措施就是定时提醒服药。


好不容易搞清楚“干预”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说我要对研究对象做点什么,看看能反馈出什么样的信息,而不是干站着“围观”。是否采取了“干预”就是鉴别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金标准。可是“暴露”这个词又该怎么解释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