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税务报- 浙江地税局建立堵漏增收长效机制

 plmok999 2014-08-01
浙江地税局建立堵漏增收长效机制
傅白水 黄益朝

    ●分等级、分方式应对税收风险,亮起堵漏增收“红绿灯”

    ●分税种、分行业、分层次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开辟堵漏增收“多航道”

    ●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管控风险,搭建堵漏增收“大平台”

    近年来,浙江省地税局开创性实行“人对事、事对户”税源间接控管模式,按照“抓大、评中、定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探索建立了组织收入堵漏增收长效运行机制。

    “红绿灯”风险梳理

    浙江地税系统建立税收风险特征库,将税收风险分为4个等级,各级地税机关通过信息系统对纳税人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并按一定的规则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基层单位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分别通过纳税提醒、纳税辅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4种方式应对,将有限的征管资源率先用于高风险纳税人,为堵漏增收亮起“红绿灯”。

    据统计,2013年至今,全省地税通过风险监控发现有风险纳税人约41万户,风险点约93万个。经过各级地税机关的努力,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共计100余亿元。其中,通过纳税提醒和纳税辅导应对风险点84万多个,补缴税款和滞纳金86.4亿元;通过纳税评估应对风险点8万多个,补缴税款和滞纳金12亿元;通过税务稽查应对风险点478个,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共计1.86亿元。

    “多航道”分类管理

    浙江省地税局按照“抓大、评中、定小”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路,分税种、分行业、分层次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堵漏增收开辟“多航道”。

    “抓大”,是依据“二八”定律,即80%的税收收入,往往产生于20%的重点企业,抓好大企业税收和重点税源管理,就抓住了税收征管的主要方面。为此,省局在推进过程中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预警服务,让大企业对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提前预知、提前纠正、提前防范,帮助企业健全涉税风险内控机制。

    “评中”,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指标体系为基础,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促进中小税源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自2007年以来,全省已建立了以营业税为主体税种的建筑、房地产、餐饮、广告等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并据此建立了行业风险指标体系。今年,省局在风险识别中将133家风险点较多、风险较高的企业直接列为重点纳税评估对象。

    “定小”,是税务机关利用“参数定税法”,通过地税信息系统核定个体工商户定额,构建分行业的权重、系数指标体系,全面推进个体纳税人(月定额或实际经营额10万元以上)建账预警工作。今年,省局将存在核定定额偏低风险的7754户个体工商户名单下发各主管税务机关,督促各地按规定及时调整定额户定额。

    “大平台”综合治理

    近年来,浙江省地税局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为堵漏增收搭建“大平台”。

    以“五位一体”税源管理互动机制为“核心”。省局以浙江地税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了“数据采集、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该机制通过数据采集夯实税源管理基础;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以及通过税源监控对分析、评估、稽查反映问题的汇总归纳,形成了各环节相互联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风险管理日常工作机制。

    以纵向信息大集中和横向信息部门共享为“两翼”。纵向信息大集中,即开发应用大集中系统,加强信息纵向集中,最大程度推进管理扁平化。横向信息全共享,即省局与工商局、公安厅、质监局、民政厅、住建厅和国土厅等16个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深化信息共享,加强征纳信息的对称性,降低税收流失率。

    自2013年以来,省局通过国税、地税信息比对,补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8.23亿元;通过与工商部门的信息比对和征管协作,入库股权转让所得税37.9亿元;通过与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登记信息比对,入库城镇土地使用税4.55亿元、耕占税3.23亿元和契税2.77亿元;通过与住建部门的房屋登记信息比对,入库房产税2.83亿元;通过取得房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催报催缴入库契税3.78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