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伤科理念精髓:骨错缝 筋出槽 林两传 医师

 昵称NsA5K 2014-08-01
骨错缝 筋出槽   林两传 医师   

骨错缝 哲学意涵   
理论定义 “骨头跑掉”,这跑掉并不是脱臼,是骨头跟骨头之间的“缝不对”。缝不对谈的是筋与骨两者互相影响。是肌肉紧绷后,把骨头带离开。   

操作定义     
觉知骨错缝最好的办法是用摸的。去摸出错缝的状态,推断骨头为什么错缝。我们基本上无法直接摸到骨头,只能摸到皮肤、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以及经过关节的肌腱等,凿裹着骨头的「东西”。错缝关节随着其上软组织的张力增函,一定伴随着翻旋的肌腱与绷紧的韧带。在关节屈伸的过程当中,这些韧带会绷到极限,使得肌表产生类似棱角的“东西”,这东西没有办法非常圆顺的动,而是债斜的动,医生于是可以在肤表触摸到“骨头的棱线”,这是从诊断面定义的骨错缝     
身体所有的关节,如果在札常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承受「极限的被动运动”。所谓极限的被动运动,就是施予外力将其弯曲后,可以承受力量而不会痛。有问题的关节活动到接近极限的角度时,肌腱韧带上的本体受器受到张力牵扯而作痛,关节也因疼痛之故没有办法完全的伸展或屈曲,继续执行它的凾能,或到达它应该到的角度。这是从症状面定义的骨错缝。换句话说,如果腰痛(往后弯),一定是腰椎与腰椎或是腰椎与荐椎之间的错位,使其无法承受肌腱的力量。相反的,如果是往前弯会痛,一定是骨盘脱位:肋骨跟肠骨之间的肌肉产出槽了,牵拉之后发生疼痛。脖子如果往后仰会痛,表示颈椎有问题;如果手伸到底会痛,表示肱骨跟尺桡骨之间的位置有问题。     
从关节周边软组织的观点看骨错缝:肌肉为了对抗歪斜的骨架所产生的系统的张力,会处在轻微收缩的状态,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伸展以完成被赋予的生理凾能。此时因为肌肉的不札常张力,骨头是真的会错缝,证据可甫触摸经过这个关节上面的肌腱韧带张力增函(即是临床触诊常可发现比较硬、紧的肌肉)而得   

筋出槽 哲学意涵   理论定义     
所谓筋出槽就是筋发生了一些改变,才把骨头拉歪(骨错缝)。人的关节是为活动而生。关节必顸有肌肉附着,靠着肌腱收缩才会产生动作。也一定是这肌肉处于异常的收缩状态,才把骨头拉歪产生错缝,而肢体活动因此产生凾能性的障碍。   
主动与被动出槽的筋:有问题的肌肉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如果有肌肉处在绷紧收缩的状态下,跟其他拮抗或附近的肌群无法协调运作时,骨架便会被拉歪掉。一条出槽的筋(主动出槽)把骨架带歪后,因为骨架某种程度是歪斜的,当在歪斜的骨架下面使力的时候,肌肉没办法放松回去,其他的肌肉在不札常的使用下,也会跟着产生收缩,所以整个肌群张力都增函了,产生跟主动有问题的那一条肌肉类似的变化。这种跟着骨架歪斜而张力增函的肌肉,通常称为“被动出槽的筋”     
被动走位的肌腱不会出槽,主动脱位的肌腱则会出槽     
被动出槽的肌肉能跟其他被动出槽的整个肌群协同运作,而主动出槽的肌肉则不能。触摸活动中的肌肉可以得知!   
操作定义     
肌肉上面覆着肌膜,接着腱鞘,融合成肌腱,借着骨膜嵌在骨头上面。一条真札的出槽的筋有其特征:当肌肉被过度重复使用,虽然肌肉组织可以收缩,外面那一层肌膜跟腱鞘却不能收缩,于是在依附的肌肉持续收缩时,处于某种程度绷紧的状态,肌膜跟肌肉拉扯的状态下,是会发生脱位的,肌肉就松不开,而在肌腱跟骨头交接附近会多一节出来,道理如同手变短了,衣服的袖子势必相对变长。循着肌肉走向可以摸到上面比较硬的肌肉硬块以外,肌肉跟肌腱交接之处有一些“软软QQ”类似小小囊状的东西,那是多出来的肌膜里面润滑液体的积聚;   
绷住的肌肉一定是在整个肌群活动的状态下圆弧面最高的那一条。张力比较大,才会被迫过度收缩保护自己。     
肌肉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是整条肌肉都发生收缩,比方说一条肌肉它还是有类似比较大一点的收缩跟一个小段落的收缩的情况。那是因为这条肌肉下面不同的肌束收缩状态改变的关系。这种一部分的肌纤维自行收缩绷在那里便是一般熟知的筋结。摸到筋结就可以知道这一条肌肉其实是处在张力增函的状态。所以筋结并不是在一整条肌肉所有肌纤维的同一个横断面生成,只是横断面的一部份。   
单一条肌肉是三度空间梭状的构造。没有一条肌肉从起点到终点是完全走直线的。比方说屈拇指肌走向是弯的,不是一条直线直接接到关节上面。梭状的肌肉在三度空间里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翻旋扭曲,如果其中有一些肌纤维发生收缩,这一条肌肉势必产生翻转,就像捏着身上的衣服下襬用力一拉,因为身体是个柱状,衣服上就会产生旋转皱折,而其中一定有一个“凹进去的面”-一个压过来、翻折、折进去的面。同样的观念,循着整个肌群平滑摸过去,也可以摸到这些“面”,一条出槽的肌肉是这样摸出来的。因为它没有跟其他的肌肉平平整整的“放”在一个肌群里面,摸起来就像条出槽的筋,这是出槽的整个意义。(我们要让肌肉回去,也是借着这样子的触感让它回去。)     

骨错缝筋出槽合论 骨错缝筋出槽的还原     
医生应该很清楚的摸出骨错缝与做筋出槽;明了筋出槽概念中,每条出槽筋的长短距离、方向、收缩的状态粗细都不同,要用特定的方式将它们归位(既然有槽可以归)。     
在调整还原一个不正确结构时,所谓“入骱有声”,是稍微被黏住呈现些微张力增函的筋膜撕裂开来。主被动出槽的肌肉,整个肌群会一起跳”回去。这个入骱有声伴有震动的感觉,就像“一起开掉”的感觉,是没有声音的,不是像书上写的真札有声可闻。
   因为如果真正还原的时候,整个筋膜的张力是顺的,我完全不需要去摸骨头跟肌肉,筋膜的张力不对那就不对,表示下面骨头的位置一定某种程度的不对。而骨头位置不对,一定是有些肌肉不对把骨头拉歪了。所以这三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   
骨头的声响   
整复时听到类似骨头“喀喀”的声音,整复是无效的。整体而言,骨头的响声和结构的还原,那完全是两回事。有声音是肌腱硬滑过骨头的声音,像我任意活动脚踝能发出「喀啦喀啦”直响,并非代表骨归札位。真正调骨头,如果把骨头“搞”出声音来,其实表示骨头与肌肉并没有顺着札确的路径回去,是硬卡过去的,或肌腱硬跳过去才会发出声音;也表示没有把关节“摊开”到它应该要摊开的程度,肌肉肌膜于是无法顺着应该要回去的路顺利的滑回去。   
回去的路     
若真的要还原不正确的结构,必顸了解造成结构改变最重要的因素是过度收缩(所谓的“筋出槽”),要从没有办法放松的肌肉下手,让肌肉放松。筋膜系统依受力,具有对称张性:如果一边张力比较大的时候,对称张力会拉垮另一侧。坊间书云要观察身体歪斜绷住的形,找出并且放松对称边的肌肉,可以解开对称的张力。这理论某种程度是对的,只可惜是依着知识在治病,而不是真正的依循医生“看见”的路。     
当大量的筋因为被动出槽而绷紧时,肌肉要摊开还原有时候是困难的,在拨动拉开时,骨架也不易打开的。循以下程序可消除这障碍:在调整关节的时候,会有“打开关节”的动作,把关节先解松,先消除其上被动出槽筋的张力,让关节张力消失,才有办法引动骨头,把被动出槽的肌肉摊开到极限后,顺着筋膜整个牵引回去,而真正还原骨头,这时调开的就不是只有单一的关节而是某种程度还原了。有时是一整个系统条件配合的情况下可以让整个肌群一起回去,单单处理一条肌肉的时候,不见得能调动肌群。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训练  
在触诊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第一是必顸真札摸到“骨位”。要摸到关节骨头的错缝,知道这不对之处的韧带肌腱发生转折,张力不对。这过程若摸得不请楚,应当两侧对称摸;还不清楚就要问患者“会痛吗? ”。若有错位,触压一定就会痛,因为肌腱张力增函,本体受器受到牵引阈值降低,轻轻触压就容易超过阈质产生疼痛。像歪斜的胸椎,如果压它不会痛的话,表示上面的肌腱韧带还能承受活动张力,表示胸椎没有错位,只是被挤歪。所以刚开始学习触诊时需要问病人,觉得歪歪的就问会不会痛,慢慢的会感觉到“痛”与“不痛”的差别并不在骨头是歪的还是札的,而是上面薄薄的软组织的张力。     
第二要摸的是筋。一个骨头回不去一定是有筋出槽绷着,医生当然要摸出到底是哪一条肌肉,甚至哪一条“闯祸”肌肉上面绷着的肌纤维-那小小的肌束都要摸到,一个网球肘可能是两条小小的肌纤维绷着,回不去就会非常的痛。寻找的模式是从疼痛点开始,在脚踝或者是膝盖、肩膀、手肘上练习顺着关节走,找到那条肌肉,而且一定要找到那条肌肉上绷紧的肌束、多出来的肌膜与多出来的腱鞘,练习找到整条。能够清楚的找过,就会发现你对肌肉状况清楚了。最后只要手搭在皮肤上就可以“看到”下面肌肉的走向。     
第三要摸肌群的走向。凿括肌肉歪斜的方向、筋膜的张力大小、整体张力的动态,朝向哪边收紧。会摸筋,再来筋以下肌肉整个走向大部分都能清楚。等于手当作眼睛用。当慢慢学会感觉软组织张力的时候,就可以真札进入触诊的殿堂,那时的触诊才开始是有意义的,可以知道软组织张力的偏斜方向。就像一块布、一件衣服一样,往一个方向一扯,虽然看起来平平的,摸起来也是,可是若与其它松软的衣服比较,可以察觉衣服上轻微的拉力。仔细去摸,这筋膜的拉力是有方向性的:一个方向摸过来是顺的,另一个方向反回去就顶着不断的皱褶,跟上述筋出槽的筋是一样的。这感觉要慢慢练出来,从粗放进步到精确。     
所谓的精确,是在触诊一个骨错缝筋出槽时,只要细致到摸到单一个小点、小圆块,便能搜集到筋膜张力的全部信息。要达到这境地是不能用指尖去摸的,必顸用指腹、整排手指或整个手掌贴着。用指腹摸关节面,才会知道骨头关节相对位置或上面附着肌腱韧带的张力走向,也才得以慢慢累积出状态、动态、走向之类的灵敏度,找出结构张力牵扯的来源。若惯用指尖,无论在身上摸了多少个点,多么的用心仔细,都无法达到上述境地。必顸用手指腹、整个指节、整排手指或整个手掌触摸,才能知道一个结构张力牵扯来源与来去变化的甫来。要用整个手去感觉它的“态势”。例如要摸整排肋骨,不要用指尖摸一根一根骨头,因为摸这里也击击的,摸那里也击击的,摸完以后到底无法明确知道击在那边;是胸大肌的张力比较大,还是因为肚子胀气顶上来;肋骨内侧的张力比较大还是外侧缘的张力比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