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书院

 韫之 2014-08-03
大道废,有仁义; ◆起 智能出,有大伪。 ◆承 六亲不和有孝慈; ◆转 国家昏乱有忠臣。 ◆合◆起-论行为 ┌────────┐ │大道废,有仁义;│ └────────┘ 注 客观真实1:基于地缘、人文及传统因素,人类社会各有其适用之法则。 客观真实2:中国系典型之内陆农业社会,自给自足,长时期与外界隔绝,故人民 所追求者,为一安定、平和的人生。 客观真实3:「仁、义、忠、孝」乃儒家所提倡之社会法则,「仁」指人与人相处 之原则;「义」指动态事件之因应典范;「忠」为个人对团体应有之态度;「 孝」则为维持家庭伦理之秩序。 解 老子认为:因为真正的「道」丧失了,才需要以「仁、义」为手段,处理各「无道 」的乱象。 通 ●俗云:『物极必反』,『剥复相因』 ●《章卅八》:『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释 仁、义本是手段,用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乐关系。若人与人之间关系正常,自无 需任何手段。反之,则须强调手段,以避免关系更形恶化。 是以『大道废』是病,『仁义』是药,急病投药,理之必然。 再以均衡律观之,『大道』与『仁义』,系提供平衡之砝码。若大道不废,则无需 以『仁义』平衡。◆承-论思维 ┌────────┐ │智能出,有大伪。│ └────────┘ 注 客观真实1:「智能」是人赖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凡正常人皆备。 客观真实2:「智能」之基础,有先天之生理条件,如生机结构、感官功能、神经 反应等。有后天发展者,诸如刺激训练、环境背景、知识经验等。 客观真实3:「智能」源自个人主观,适用于各种范围,无从以统一之法则测定。 事务处理之结果,又与环境、机会、目的、条件息息相关,亦不能以成功、失 败论断智能之高低。 客观真实4:各人之「智能」,高下不等,在相同范围内,由高阅下,尚可一窥端 倪;由下仰上,则高深莫测。 解 老子认为:只要有大智大慧的人出现,就必然会有自以为是、指黑为白的人,混淆 视听,让社会大众难辨真假。 通 ●佛家认为有佛就有魔,基督教也认为除上帝之外,尚有魔鬼。在政治上,则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庄子˙胠箧》:『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 大盗守者乎?……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 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释 在老子眼中,「智能」是次于道的技术,『智能出,有大伪』是不争之事实。 因人有利己的本能,故常以个人「小智」,满足自我之欲望。智能高,则解决问题 的能力大,影响力也大。人为了追求立即的利益效应,无所不用其极,经常不 顾本末、因果。或伪充具有「大智」,或只顾眼前,自以为有智能解决。 由于小智难窥大智,一知半解之余,率皆自以为是,实则所知为「伪」。人人自以 为知之际,孰可辨其真伪? 例 无先见之明者,皆以后知为知,但见有人得利,无不趋之若鹜,俗谓:「一窝风」 是也。若以先知者为真,则后知者必有别于先知;先得利者有「智能」,后随 之者即可谓之「伪」。苟无「先知」者,即无后知者,故若无「智能出」,则 无「大伪」者,明矣。 麦哲伦绕行地球一周,回返葡萄牙后,很多人心怀妒忌,认为这只是常识而已。麦 哲伦拿了一个鸡蛋,请众人试着让蛋身直立起来,众人试了又试,一致认为是 不可能之事。麦哲伦把蛋的一端敲敲,直立放在桌上,大家都认为这也不难知 道,麦哲伦说:『这也是常识,只不过我最先做到罢了』。 每当市面上有一新发现或新产品出来,若事实证明有利可图,则图利者无不一窝风 地,前仆后继,修之改之,以为不过尔尔,从不思己何以不能先他人而发现。 文化之开拓,是智也,文化之因循,是伪也,无智固无文化,无伪亦然。其中 之别,在于后继者若能开宗明义,承认所宗渊源,加以发扬光大,则为自明; 若剽窃侵占,伪为己出,则在私欲作祟之下,人类文化遂乱至渣滓泛滥,是非 不明!◆转-及于家族 ┌────────┐ │六亲不和有孝慈;│ └────────┘ 注 客观真实1:家庭为人的生活环境,快乐幸福,全系于彼此间相互的态度。 客观真实2:喜乐不喜忧,是人性之常,家庭不和之时,人人痛苦。 客观真实3:为了避免见到痛苦,人会以和悦亲切的态度相对待。 解 老子认为:如果家庭中有争执、冲突事件,人或因反思,或因良心不安,而有孝上 、慈下的修正行为。 释 家庭为个人生活的环境,六亲若是不和,即不利于生活。人为己利,必设法求平安 。所谓孝慈,是谋求家和之手段,利之所在。 同理,『六亲不和』是病,『孝慈』是药,此仍是因病而施药。◆合-应之社会 ┌────────┐ │国家昏乱有忠臣。│ └────────┘ 注 客观真实1:国家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大环境,人为了自我的利益,无不希望自己的 国家强盛太平。 客观真实2:太平盛世,为臣者各尽职守,无情况反映其忠奸。 客观真实3:当国家危亡时,对部份人可能有利,而不利其它人。 客观真实4:人在自我立场,会在利、害中抉择,不希望国家覆灭,且能付诸行动 者,皆可谓之忠臣。 解 老子认为:因此,在国家昏乱危亡时,才会有人挺身而出维护之。 通 ●《诗经》:『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释 大多数的人,皆认为「忠」、「爱国」为美德,实则人性之中仅有趋利避害之判断 ,并无所谓「爱国」之本性。 人自幼生活在某一环境中,举凡衣食住行、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各种 形成「自我」之因素、习惯,不易更改。一旦有变,生活将陷于不便。为求不 变,必须保护维持国家之存在。而社会、国家中之利益既得者,为保护自我之 利益,更必须捍卫原有之制度、价值,这些保护、维持、捍卫之行为,均称为 「忠」、「爱国」。 人须悉其中道理,不能仅以人之行为表现,遂妄断是非。若为政者标榜「爱国」, 诱之以名利,不从者辄斥之以「奸」,使民「知而欲」,是自欺欺人也。人之 所爱者,莫非己利之所在,去国生活不易者,必爱其国。有谋生能力,有资金 财产,何国有利,则爱何国,此人性之常也。是以民主国家,若侈谈爱国,唯 有发展经济,以财物利诱人心。 人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社会、风俗、习惯,是外在环境,自我之思想、能力、嗜 好、喜恶,则是内在的影响条件。人在动态世事中,难免有得有失,人基于利 、害,判断之余,有爱者,有不爱者,甚为自然。 论 人的行为反应,实际上是在错误中不断学习、修正。因为有了某种现象,产生了某 种后果,人自然会加以修正。修正的结果,有既成事实的「常识」,有不断变 化的「经验」,皆由「动态管理」模块处理。 然而自然的演变与人为的干预,其间有着极大的差距。自然界有其必然的规律,不 具是非、善恶之别,一任万物自然发展。对人而言,有所谓的情感、德操等概 念。对计算机而言,则为「经验交集」及「意识中心」。「经验交集」为待处理 的资料,用以决定「态度、情绪」;「意识中心」则为判断之基础,根据资料 ,决定「策略、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