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老子争议最大的理论 同学堂——道德经研读(十八)

 邓老 2018-10-03

解读老子争议最大的理论 同学堂——道德经研读(十八)

第18章

大道废 有仁义 慧智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国家混乱 有忠臣

译文

符合大道(符合万物发展规律的方法)荒废了,有了关爱他人和正直的行为的要求。聪明智慧出现了,有大的不真实,亲属不和,有了孝慈,国家昏乱,有了忠臣。

文章架构逻辑

举例说明现实王的不合道带来的凶

指出现实价值观的不合道

第19章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译文

杜绝和放弃用圣贤智慧的人,民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和放弃用仁义的标准评价,民回到了孝慈,杜绝和放弃巧利的事物,盗贼没有了。这三种,因为文字不足描述,所以让它有可以归属,回到不加修饰的原本状态,减少私欲

文章架构逻辑

再次强调外王的核心:少私欲,无为,无知

心得:

  • 此段本断为两章,吾读之觉为一气呵成,恐前人为凑81章尔。

  • 此两章古来争议颇多,吾上下结合,细读思之如下:

    自古世之无大道(国家治理还在摸索前行阶段),仁义,慧智,孝慈,忠臣必由两个方面出现:1,无私欲求公欲之真仁义慧智孝慈忠臣。2,借世人认为之仁义,慧智,孝慈,忠臣的评价模式,行表面之为,实为图一己之私。真有大道之治的确无需,然世间非至纯,需要有标杆管理为引导,惜有正亦有反,真假难辨,事难为。老子之言,我思之在于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属在素朴无私,此解,老子之言当为反义,即还是回到去私欲求公欲方可明其心。

  • 另有一点,此三绝三弃视之为法治,视之为还政于民,绝圣之独裁模式,弃仁义之诛心之论,扬诛行之法,亦为见素抱朴,回到根本-法治,民治。是为企治,国治之大道。

解读老子争议最大的理论 同学堂——道德经研读(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