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我的梦的空间 [http://2296410191.qzone.qq.com]

 清风斋445 2014-08-06
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用金雁来代称筝。于是无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的哪一种,均有对应的词可以使用。举例而言,如:“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渭老《薄幸》),“愁几许,寄凤丝雁柱”(周邦彦《垂丝钓》),“冰弦玉柱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李彭老《高阳台》),“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晏几道《蝶恋花》)等。
  插个题外话,其实不单是意象,词作家在引用典故的时候,也往往不是直接引用某个特定词,而是三言两语勾勒出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即便对同样内容的典故,其文字形式也是不拘一格。如汉代鲁人虞公,善雅歌,发声振动梁尘的典故,在词中就有动梁尘、歌落梁尘、梁尘暗落、梁高尘簌簌、梁上暗尘飞等多种用典的词句。这也是词的一大魅力之处,从中约略可以体会作词用辞的技巧。(参见《全宋词语言词典》)
  其二,与上类似,表达同一个意思也有多种方法,要灵活处理不同平仄格式下的用词方式,以求能最大程度的呈现词作的意蕴内涵。
  比如“断肠”又可作“肠断”,两者意思略有不同,前者偏正后者主谓,但在表达感情上两者是同样的,而这个颠倒就方便我们应用到平仄或者仄平的格式上去。实际上,在词中二字词比较注意的是后一个字的平仄,前一个字的位置往往可平可仄,因此肠断、断肠就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一个万能词。
  再比如写凭舟远去,我们可以直接用“催舟”来表达,若“催”字位置限定为仄,则可以用“驾”。若嫌“驾”太俗,则可以用“棹”",化名为动,既满足平仄要求,又使得词显得很有韵味。

(三)、三字句。三字句一般是居句的三字尾。通常有下列格式:
  平平仄:如:“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
  平仄仄:如:“深院静”。(李煜《捣练子》)
  仄平平:如:“绿蓑衣”。(张志和《渔歌子》)
  仄仄仄:如:“得且住”。(辛弃疾《霜天晓角》)
  仄平仄:如:“柳阴直”。(周邦彦《兰陵王》)
  
  特别提到专门由三字句构成的词牌《三字令》,其格式为: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如:“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罗幌卷,翠帘垂。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香烬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欧阳炯)
  
  (四)、四字句。四字句一般是七言律句的上四字。按照每个位置都有平仄两种选择来看,四字句应该是有十六种格式,其实并非如此,有些古怪的格式我们是不用的。一般而言,四字句是通常由两个二字句组成,而且多半是看第二字及第四个字的平仄,一三位置有些时候是平仄可调的。常用下列格式:
  中平平仄:如“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梅边吹笛”(姜夔《暗香》);
  平平仄仄:如“寻花巷陌”(陆游《沁园春》);
  中仄平平:如“万里飞霜”(张炎《绮罗香》);
  不合常规的四字拗句,常用下列格式:
  平仄平仄:如“枝上同宿”(姜夔《疏影》);
  平平仄平:如“从今又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还未提到的格式举例如下:
  仄平仄仄者如“这回去也”,平仄仄平者如“烟柳画桥”,平仄平平者如“吟赏烟霞”,仄平平平者如“照花斜阳”,平平平平者如“消磨疏狂”,平仄平仄者如“高映孤馆”(此格在《绕佛阁》中常用),仄仄仄仄者如“傍柳系马”等。
  当然四字句也可能是上一下三格式的,那必是特定格式的,需要特别注意。例如《行香子》中上下片结句均为一字领三个三字句的格式,其中第一个便构成上一下三格式,如“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等等。

(五)、五字句。五字句就是五言律诗。多是上二下三格式,就这种格式而言又分四种,分别是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经过诗词格律扫盲班的学习,现在大家对这四种格式已经相当熟悉了吧,在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仅举些例子来看。
  平起仄收者:“孤村芳草远”、“寄书何处觅”、“断肠芳草碧”、“举头闻鹊喜”
  仄起平收者:“斜日杏花飞”、“无处话凄凉”、“惟有泪千行”、“一片縠纹愁”
  平起平收者:“愁肠待酒舒”、“那堪和梦无”、“江南二十年”、“郴阳和雁无”
  仄起仄收者:“云雨朝还暮”、“月与灯依旧”、“泪满春衫袖”、“知有相逢否”
  
  五字拗句常用下列格式:
  中仄仄平仄:如“十日九风雨”(辛弃疾);“明月几时有”(苏轼);
  中平平仄平:如“绿窗人似花”(韦庄);“春山眉黛低”(张先);
  中平中平中:如“自清凉无汗”。“西风几时来”(苏轼);
  
  (六)、六字句。六字句是在四字句前加律句的二字头。常用下列格式:
  中仄仄平平仄:如“数曲暮云千叠”(程垓)。“门外马嘶人起”(秦观);
  中平仄仄平平:如“弄晴小雨霏霏”(秦观)。“西园夜饮鸣笳”(秦观);
  中仄平平平仄:如“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春晚连江风雨”(陆游);
  中平平仄平平:如“午阴佳树清圆”(周邦彦)。“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
  中仄平平仄仄:如“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千里澄江似练”(王安石)。
  六字拗句比较多。常用下列格式:
  中平平仄平仄:如“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
  中平仄平平仄:如“谢他酒朋诗侣”“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
  平平仄中中仄: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残寒正欺病酒”(吴文英)。

(七)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七言律句。常见格式有:
  中平中仄平平仄:如“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中平中仄仄平平:如“金风玉露一相逢”(秦观)。“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
  中仄中平平仄仄: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终日望君君不至”(冯延己);
  中仄平平仄仄平:如“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中仄平平仄平仄:“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
  七字拗句比较少见。
  八字以上的词句,一般是由各种符合平仄格式的两句组合而成。其他不常见的字句格式,也散见于词谱中。
  
  比较固定的平仄格律,是古代作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反复探索逐渐形成的。词的平仄格律也是如此。同一个词牌,作者很多,它的平仄应该以谁为标准呢?按理说应该以首创的一首为标准。在不清楚是谁首创的情况下,就收集同一词牌若干首词进行比较,归纳以后从中找出格律。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词谱和例词,可以看出:1、小令的平仄教严,中调、长调的平仄较宽。2、除词谱注明的可平可仄的除外,其他字句的平仄多数较为固定。3、有些词句的平仄同词谱不尽相符,主要是因为:有的字允许“以入代平,以上代平”,有的字用了方言口语的声调,以至四声的调值差异;有的词句平仄,后期作者与前期作者略有出入。4、词句的平仄有比诗律严的地方,如五、七言律句第一字的平仄不拘,但在五、七言词句第一字的平仄却是固定的,此外还有些平仄固定的拗句。这都是词和歌曲曾经密切配合的痕迹。所以,在这里提出便于初学者学习。

本讲作业:朗读;要求:把握语速,体会词中语感(一定要读出来,而不是看)。

1、满庭芳·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2、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鹧鸪天》的写作方法及例词分析    
鹧鸪天具有七律和七绝的特点。他和七律的不同之处:
第一就是他的七字句变成了两个三字句的对句。
第二他的写法上的区别:第一,1就是三字句的应用。2是虚字上的应用。
七律是不允许用虚字的,而词往往用虚字加强情感,虚字的运用是词的特点。因为在曲子中是要唱的,这个词是为曲子配唱的,而在唱的过程中有短有长,这样就用虚字加以过度,引此词和诗的区别也在这里。所以词中鹧鸪天有虚字,而诗不允许。

他的特点,
一: 和七律相同,但和词不同。词分上片和下片,而鹧鸪天没有,不分上下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大家要记住,鹧鸪天这个词牌和其他词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上下片之分,他实际的东西就是起承转合,上片没有明显的结句,章法上特别简单,所以我们在承转上要特别注意。
二: 对句。
七律中三四五六句要求工对,而在鹧鸪天中原则上要求三四句工对,同时词中放宽了可以工对也可以意对,可以错综对。(错综对就是前半句相对,后半句可以不对).整首词的三四句必须对。三四句对不了工对最起码来个错综对,最好是流水对。流水对会使句子整首词更加流畅和灵动。
三:结。
他的结要求结在虚上,最宜结在虚处,就是以景语做结。另外对句的三四句是词眼所在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因为这个三四句是最出彩的地方。因此这个鹧鸪天关键的地方就在这几点。
特别是三四句后边大家不要认为是结句。这里是没有结句的。整首词只有最后一句是结句。要出味要味长,一定要用景结。当然也可以用情结,但很难出味。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者:李清照 (宋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