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清县沙溪二王庙

 道场所志 2014-08-13

         沙溪二王庙位于德清县洛舍镇砂村村。早在新石器时代,东苕溪连年发生水患,其水患亦不亚于山洪暴发,由于东苕溪淤泥阻塞,经过千百年溪水的冲击,大量地砂石在东苕溪的滩涂沉积,日久天长就形成了砂村这块山谷平地。人们在这块上起屋造田,繁衍生息,砂村这个村名就这样应运而生。由于河堤年久失修,加上浅滩芦苇丛生,东苕溪三年二头发生水患,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村庄,两岸人民深受中之苦。因此,沙村的祖先们很早就摸索出一套征服自然综合治理的治水方法,开河筑堤,同涂修坝,引水灌渠。当时有个大禹式的本地治水英雄,名叫张祠山,他在砂村带领百姓,疏通河溪,征服洪水,化害为利,发展农耕,为治理东苕溪水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为纪念他的治水功绩,为他塑像造庙祀奉——祠山王庙。几千多年来祠山王庙虽几经迁址,仍能一直保留至今,那是一份砂村人民对祠山张王信仰的一种执着的体现,亦是因为张渤在砂村治水有功,为当地老百姓造福一方,砂村人民想念他是大禹式(或防风氏式)的治水功臣,故尊他为治水英雄——祠山大帝。

         祠山大帝的影响在古吴越(太湖流域)一带,特别是今吴兴区、南浔区及长兴、德清、安吉以及安徽广德等地都有建祠山王庙后“香火繁盛,祀事绵绵”的记载。据说二千年前的长山山坞,溪谷深而宽,丰水期的时候船棹可以划到凤凰山脚下。那时的祠山王庙就在凤凰山东麓蒲扇兜的地方,当时的庙规模不大,人们砍树为梁,割山草为顶,庙四周是用黄泥打的围墙,修建二进殿堂。正殿两侧有耳房,香客来了两耳房便成了临时食堂。后来,因为跨时远久不知香火不慎还是厨灶失火,祠山王庙毁于火灾。

        多少年后,人们不忘祠山张王治水的功绩,更希望祠山大帝的神荫能庇佑苕溪二岸之生灵,又集资在徐坞口十八亩山的平谷上重建祠山王庙,其规模比原先庙稍大一些,殿堂为三开三进砖木结构,正殿立柱雕梁,砖墙黑瓦,殿顶屋脊有二龙吻头装饰,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十八间,灶房和宿舍等一应俱全,庙前又新铺石级路,石级路两旁古木森森,树下的苔藓和灌木丛里,春苗蕈、寒露蕈等苔藓随处可见,祠山王庙的对面是板障山。板障山崖陡如壁,崖缝间有几棵松树凌空展枝,如雄鹰、如猿猴,给人无限暇想。山下潺潺的溪水,跌宕在大大小小的卵石间,或蜿蜒或起伏或潜入地层或潜入树丛。

        大约在东晋时,遭过火劫的祠山王庙,移址后又遭受山洪的洗礼。这一年龙山山洪暴发,大水冲毁了祠山王庙,冲走了祠山大帝的神像,祠山大帝的功德碑被冲到斌山西北麓的茅草地上。这茅草地活像个田螺,地边有一圆形的小田,像个螺门。小田南面就是金家涧,远远望去这田螺仿佛在涧里吸水,有人说这是祠山大帝亲自选址的风水宝地。于是,水深火热的治水大帝终于在此定居下来。砂村十八都三十六村坊的善男信女都慷慨解囊,集资重建祠山王庙。更稀奇是,村民在整理祠山王庙被冲下来的遗物时,紧挨着祠山张王的神像有另一尊不知名的附近庙宇里亦未曾见过的武将神像,二神似一见如故侃侃在谈,村民们怎么亦不敢怠慢,于是把二尊神像一起请到了祠山王庙里祀奉,后来才打听到山洪暴发的那一天,安吉梅溪乡亦发生了洪灾,施明候庙里的那尊施王神像却不知冲到哪里去了,怎么亦找不到,原来被冲到这么远的砂村祠山王庙里来了。所以,以后祠山王庙的庙额虽是祠山王庙,可是除了祀奉祠山王外还同时祀奉着施候,而且自从祀奉施候后,祠山王庙祈祷更神奇灵验,故后人亦称祠山王庙为二王庙。

        新建的祠山王庙座北朝南,背靠独苍山南临沙溪金家涧,最南端的八字型照壁造在金家涧的北畔,黑漆旗杆高高耸立在庙前广场上,每逢庙会,三角形的龙旗迎风招展,翩翩翻动。照壁后是一块平坦的小广场,广场北面是祠山王庙的庙门,庙门黑漆铜钉、狮头衔环,二尺高的门槛上的黄铜包角,铮铮发亮;门框上横挑出的环花横担上挂着四盏绚丽宫灯,横担间有一赤底金字的横匾,横匾上用颜体大书“祠山王庙”四字。

        走进庙门,院落的围墙上是一个鼓起砖雕的八出折子戏图案。院子里栽种着两棵参天凤凰柏头树,柏树围粗一抱还多,见证着祠山王庙那沧桑的历史(文革后祠山王庙曾设过大队部和办过村小学,落实宗教政策后,村民重新塑像张施二王等神像)。走过青石板甬道,祠山王正殿巍然屹立。殿内四根四仙柱托着飞金雕花的四架梁。四架梁的挂屏上书写着以张祠山跟随夏禹王为民治水,鞠躬尽瘁内容的,洛舍举人唐际虞书写的对联:“风餐露宿为民治水害,披星戴月立志造人福”,横匾是“惠我无疆”。横匾下的暖阁玻璃长窗里供着薛令公、朱令公、张王祠山、施王彬(或斌)、曹老爷和温老爷六尊神像。正殿两侧是四位威武的门班皂棣,两侧墙壁上照例是几出尽忠报国的折子戏。祠山大殿东南侧筑有雕梁画栋的戏楼,戏楼横梁上挂着“环翠楼”的匾额,站在戏台上环视周围,武山、南王山、老汉岭、白刚山、赤山上的层翠叠彩尽收眼底。祠山大殿后面东西两侧是狭长形的串堂,中间是开阔院落,两棵桂花树栽种在甬道两侧。走过甬道有三间巍然的观音殿,殿之屋脊上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

        2000年兴建杭宁高速公路时,祠山王庙又一次被拆迁至羊羔山今址,新址基本参照金家涧祠山王庙的格式,二进加厢房建筑,只是规模比原来小的多,亦没了参天之古柏和气派的照壁等等。2008时逢盛世,砂村百姓小康已久,常思张、施二王之恩泽,盖神荫黎民之福祉,沈土山、沈欢民、王小才、金水荣、钟志仙、沈庆州、沈根泉、金信珠等里人乡贤各方奔走,筹聚善款,寻能工巧匠,重建祠山王庙。2009年正式依山奠基开工,祠山大殿、殿前钟鼓二楼和西厢综合楼日前全面峻竣工。祠山大殿是双檐木混结构仿古建筑,殿前台基3.8米,殿宽五大间,殿高21.58米,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张施二王(左张王右施王一文一武)神座1.8米,神像高5米,庄严肃穆,高高在上,富丽堂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