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军休华表——古代的“意见箱”

 军休强军路 2014-08-13

   
华表——古代的“意见箱”
发布日期:2014-02-28字号:[ ]

        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天安城楼前后的那两对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的。它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给人以庄重和美的感觉。我每次去天安门广场都要凝视一番,记得还以它为背景留过影。华表,过去我只知它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并不晓得还有其他意思。
        据史料介绍,华表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叫做“华表木”或“桓表”。另外,还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即现代的提意见,并非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故“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据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讷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虽历经朝代更迭变迁,天安门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天安门前后的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天安门前的华表,蹲兽的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华表柱头的蹲兽,名叫犼,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君王不要沉湎于豪华奢糜的宫廷生活。它好象在对君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百姓吧,到百姓当中体验民情疾苦吧,因而名叫“望君出”;犼头朝外,是希望帝王不要热衷于游山玩水,疏于政务,忘记国家安危。它好象在对帝王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把国家治得强大起来吧,因而名叫“望君归”。自然这是古代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种天真的意愿,是对帝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
        人民这种善良的愿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为我党是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把人民的愿望和诉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经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从谏如流,畅达民意,更加亲民廉政务实,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协力同心,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