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 小毛病里藏着大隐患

 ntgxy1993 2014-09-19

头痛, 小毛病里藏着大隐患

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几乎人人都有过“头痛脑热”的经历。引起头痛的病因很多,表现不一,轻者影响生活与工作,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本篇邀请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运教授和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张岩松博士为大家讲解头痛的有关知识。

  1 内科常见头痛病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每天神经科门诊的病人大约有15%-20%是因头痛来就诊的。”徐运主任说,头痛有很多病因,如高血压性头痛、上感头痛、鼻窦炎头痛、头颈外伤性头痛、颈部血管性头痛、药物引起的头痛、脑炎引起的头痛、月经相关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脑出血、脑肿瘤和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等等。但临床上总体把头痛分为几大类:

  原发性头痛。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偏头痛”,偏头痛多有家族史。偏头痛以女性居多,常在青春期起病,多为一侧或两侧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偏头痛又分为有先兆性偏头痛和无先兆性偏头痛两大类。先兆性偏头痛发作前常伴先兆发生,比如事前有紧张、焦虑、失眠等因素。无先兆性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表现为一侧头颅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其发作频率高,程度严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

  内科疾病相关性偏头痛。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感冒引起的头痛等。高血压相关性头痛:有高血压的病史,头痛程度多不剧烈,常伴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青壮年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类似偏头痛,中年高血压头痛多为前额痛,常在早晨刚睡醒的时候症状严重,起床活动后可减轻。疼痛的程度与血压的波动相关,血压越高痛越厉害。

  与精神因素相关的头痛。表现为头部的受压或钝痛感,有束带感。多与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有关,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焦虑、喧哗、强烈光线刺激等。以年轻女性多见。

  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头痛。大脑内血管丰富,神经密布,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因此神经系统任何稍许病变就会引起头痛。常见有几类:

  1.颅内压增高。颅内病变包括脑出血,脑肿瘤,脑脓肿等都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患者常感觉头有炸裂样痛,并伴有头晕、恶心等。缓慢发生者早期仅在晨起后头痛,以后逐渐为持续性痛。2.癫痫性疼痛。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约1/3有家族史,多起病急骤,无先兆症状,疼痛剧烈,伴有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和呕吐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脑电图检查可以确诊。3.颞动脉炎性头痛。头痛部位主要位于颞部以及眼眶周围,多在咀嚼时发作,常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有的患者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倦怠不适、食欲不振、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

  2 头痛会隐藏着大风险

  头痛有时是一种病,有时又是一种临床症状,与其相关的疾病则可大可小、可轻可重,轻者可以通过休息,心理疏导等得到缓解,严重者则需及时就诊,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哪些头痛需要看急诊?徐运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务必要重视:

  突然头痛,并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时有发热、皮疹,应警惕颅内感染,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严重。

  突发头痛伴有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应警惕脑血管疾病,因为这往往是中风前征兆,不及时就诊可能有生命危险。

  高血压性头痛。有高血压的病史,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起病,伴有头晕,低头等头部处于低位的动作会使头痛加剧,不及时就诊,易发生脑血管病等急诊事件。

  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头痛,服用止痛药无法改善,常伴有视力模糊、行走不稳,甚至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警惕脑膜瘤等颅内肿瘤的可能。

  有鼻炎、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出现突发头痛,并且以前的缓解方式效果不明显,应考虑通气引流不畅而导致的阻塞性头痛,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

  排尿后头痛,是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之一。膀胱嗜铬细胞瘤会表现为头痛、脉搏加快、冒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排尿时症状达到高峰,甚至出现晕厥,这是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信号,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

  精神紧张性头痛。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焦虑刺激等,或遇到应激事件后,出现头部双侧疼痛,有压迫感和沉重紧缩感,此时需警惕精神性头痛。

  3 几乎人人都有过头痛经历

  “每个人都有头痛的经历,都受过头痛的困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重视头痛。如何正确认识头痛,能否得到合适的治疗是广大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徐运说,首先,留心头痛的表现,包括发作的诱因、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好转的情况,以便在就诊时准确的向医生叙述病史,帮助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头痛,临床上都会因病制宜。总的来说,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类。原发性头痛急性发作和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继发性头痛一般予以止痛等对症治疗以缓解头痛症状,同时针对头痛的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可酌情加用各种安定剂和镇静剂,对焦虑烦躁者尤为适用。由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可以用扩张血管的办法止痛。

  头痛预防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其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危险因素的预防,如高血压患者积极降压,高血脂患者调脂治疗等。充分休息,良好睡眠是积极预防的措施之一,休息时不要长期保持一个睡觉姿势,保护颈椎,让颈部有一个舒适的依托。平日可以进行自我按摩,可以用指尖在头部从前向后轻轻按摩,或者用梳子进行头部按摩。保持身心舒畅,长期处于让自己不舒适的环境中也会造成情绪焦虑和紧张,这些因素可以诱发头痛。

  最后口诀来总结头痛的治疗和预防:

  头痛常见莫大意,及时就诊是关键。

  病因治疗很重要,切记不可乱吃药。

  注意预防在平时,急性起病速就医。

  危险因素需留心,健康生活是第一。

  4 头痛的外科常见病

  “对一些因血管、神经等病变引起的头痛病,口服药物就可以止痛,但许多头痛症药物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放疗等才能彻底解决病痛。”张岩松说,表现为头痛的神经外科常见病有颅内肿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叉神经痛、脑积水、脑脓肿等,其中前三者最常见。

  颅内肿瘤排恶性肿瘤第11位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颅内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为7-9/10万,多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颅内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2.0%。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1位。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20-50岁最多。颅内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颅内肿瘤的起病方式常较缓慢,病程可1-2个月至数年不等。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三点:占位性、局灶性和进行性。占位性指颅内肿瘤占据一定颅内空间。局灶性指肿瘤生长发展对生长部位脑和神经结构造成的损害。进行性,指肿瘤不断生长发展,一旦出现症状即呈进行性发展加重。

  颅内肿瘤常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表现为肢体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功能性检查技术的发展,辅助检查已成为诊断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头颅X线摄片、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等。

  1.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凡手术能达到的部位,均应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做到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目前颅内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结果。

  2.放射治疗:各种胶质瘤、垂体腺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颅咽管瘤及部分转移癌对放射线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手术治疗后可给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不仅可用于对放射性敏感的肿瘤,对脑膜瘤、神经鞘瘤等不敏感肿瘤也有效。

  3.化学治疗:颅内肿瘤的化学治疗有全身给药与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局部给药包括鞘内注射、动脉内插管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和瘤腔内给药。

  颅内出血危险性最大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最凶险的疾患。张岩松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左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可能性极大。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骤发或急起,80%-95%病人突发头痛,呈劈裂般剧痛,说话或活动时均可加重,安静卧床可减轻疼痛,发作前常有诱因,如剧烈运动、屏气动作或性生活,约占发病人数的20%。3/4的病人在发病后出现恶心和呕吐;并伴有意识障碍,少数患者可无意识改变,但有畏光、淡漠、怕响声和振动等表现。

  头部CT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准确近100%,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动脉瘤破裂未经手术夹闭,可再次发生出血。最常发生于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0天,每天发生率为1%~4%。首次出血的病死率约为30%,二次出血的病死率为60%,第三次出血者几乎是100%,因此一旦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积极手术防止再出血。约有13.5%的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因血管痉挛而死亡或残废。

  三叉神经痛最难受

  三叉神经痛是位于一侧头面部的剧烈阵发性疼痛疾病,常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临床上把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发作短暂性剧烈疼痛,是无器质性损害可寻的一种疾病,这类病人占临床大多数。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达70%-80%,最小年龄只有十几岁。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的病人。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点是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或为持续性、发作性疼痛,而无扳机点。体格检查可查出三叉神经受累的客观表现及原发性疾病的体征,经CT、MRI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疼痛由颌面或牙槽开始,沿神经支配区放射,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亦可长达数分钟。发作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变频、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鼻旁、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这种特殊面容又称痛性抽搐。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用手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其实并不能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为避免发作,病人常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药物“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但病人服该药后会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和药疹等毒副作用,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临床常用手术疗法控制疼痛,术式包括:微血管解压术、射频消融术、应用立体定向化学神经节熔解术和脊神经根切断术。其中最流行的是射频消融术,该方法选择性干涉诱发疼痛的小纤维,但是不动大径线的运动纤维。一些研究报道该疗法对本病的部分或完全缓解率达90%-97%,而复发率尚不确定。

  导致头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以上只是列举了几类最常见的头痛病类,头痛的症状也因人而异,治疗方法还有针灸、电疗等多种,疗效不一而足。此外,饮食对于头痛也有一定影响,患者应减少巧克力、乳酪、酒、咖啡、茶叶等易诱发疼痛食物,同时口味饮食应清淡,忌讳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头痛发作期应禁食火腿、干奶酪、保存过久的野味等食物。

netease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