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修伤寒]“中医志愿者”的互动分享

 ntshang 2014-10-26

 

刘观涛按:

  让我们感恩“专家志愿者”陶有强医师、冯学功教授、张广中主任医师、张立山教授等老师的奉献。

 好,各位师兄,下面把各位朋友的微信来函选登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相互激励,一路有你!“日行一善,分享欢喜”:

   李y:刘老师您好!这个订阅号的文章都很精彩,我深受教益。考虑到手机阅读的限制,您能不能把这些内容同时安排一个网页版?这样也方便读者保存。谢谢您!

   吴rr:很抱歉,我初学中医,刘老师有很多文章我都很喜欢,但总觉得悟得不透。最喜欢的是《人生边上的戒定慧》。刘老师既教我学医知识,也教我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我真心希望能跟随刘老师学好中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连环套清晨6:00--7:00按顺序背诵伤寒论条文1--50条,己比较熟练。白天温习桂枝汤与麻黄汤,比较两者的异同,分析药物的差别及作用,对以上两方感觉认识更深了。

    勤古分享欢喜第20天结束太阳下篇。 打算用下一周多的时间复习太阳下篇和阳明篇,并学习陶有强医师的经方互动课程。

 

              陶有强答问

    大家好,看到各位响应刘观涛老师“日行一善,同修伤寒”的号召坚持学习,我也很受鼓舞,在紧张工作之余,与各位一起互动研习经方,内心非常充实。

    勤古同学提出的两个问题我想也是各位要加以关注的: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中的阴阳,可否用第9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来注释?如用此条来注解阴阳,与第153条“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是否有矛盾?

      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好呢,因为连同下一个问题涉及到一对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即“阴阳”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含义。也可以看出勤古同学用心思考,并且在熟悉条文基础上做到了前后联系,久行此道,就会如胡老所说“始终理会”。

      131条有“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一段,是说病症初起为阳证,误下致结胸,因有“热入”一语,判定属表阳证,即太阳病;病症初起为阴证,误下后致痞,乃因本为虚证、寒证,下之更虚其虚而寒其寒,虚可致瘀,寒则凝涩,易生有形聚结之物(在本条为痞块,在太阳病下篇指“脏结”,乃与结胸相对比论述。)这里的阴证,在表在里都可以,但更倾向于里阴证。曾有虚寒便秘的老人,长期频繁使用寒下药物,不但便秘愈益加重,而且并发直肠息肉,手术切除,无奈次年复查,息肉长复如故,连续三年手术,心甚忧恐,惧其恶变,终以术后坚持用中药,大抵是温通、温化、温养等调理而渐愈。

      本条注意,“痞”非痞满,而是更严重的痞块,这就与153条“心下痞”不同。那么,表阳证的太阳病误下后是否可以转致“痞(块)”?也未为不可。阳证可以转阴,一再误下,终致痞结。

     其实,前人也关注到这一问题,比如喻嘉言先生在《尚论篇》中即多处说到“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后人不解,皆置为阙疑,不知乃亡津液之通称也”。

     我个人认为,篇中“无阳”、“阳气重”、“阳绝于里”等宜做一整体词组对待,或是一特定称谓之类,似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所谓“无阴”、“阴气重”、“阴绝于里”等,在这些条文语境中,从 “津液”的角度来讲确实合情合理。但就整体而言,阴阳对举,在具体语境中含义丰富多样也却属实,而且这是更为普遍的现象。

     所以我们倾向于称呼“津液”意项下的“阳气”是一独特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