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纵隔滑膜肉瘤并胸膜转移一例

 水共山华 2014-11-18

图 1   B 超检查所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侧胸膜增厚明显;图 2  CT 平扫肺窗示,前纵隔及纵隔旁软组织肿块,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受压变窄,左肺压迫性肺不张,左侧胸膜增厚;图 3  CT 增强纵隔窗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灶未见强化。胸膜增厚,见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影,可见胸腔积液;图 4  CT 平扫纵隔窗穿刺示,穿刺针进肿块实性区域

患者男,38 岁,因左侧胸痛、气促 2 个月余于 2012 年 3 月 5 日入院,胸痛为持续性刺痛,伴胸闷、气促,活动后明显,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质量减轻约 5 kg。体检:消瘦,呼吸稍促,左下肺叩诊浊音,听诊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余无异常。

B 超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侧胸膜增厚明显 (图 1)。X 线胸片示:左肺门旁一软组织肿块影,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左侧胸膜见结节影,左侧胸腔积液。CT 扫描:平扫示前上纵隔及纵隔旁见一大小为 9 cm×7 cm×10 cm 软组织占位性病变,上至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下至主动脉瓣水平,突入左侧胸腔,病灶呈分叶状改变,无毛刺,密度欠均匀,未见钙化,CT 值为 20-40 HU,边缘分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受浸,邻近肋骨及胸骨未见骨质破坏,左侧主支气管及分支受压变窄。

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CT 值可达 80 HU,病灶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灶未见强化。左侧胸膜增厚,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灶,增强不均匀强化。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左肺压迫性肺不张。气管及右侧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或阻塞征。气管旁、隆突下、血管前及腔静脉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图 2,3)。

为明确肿物性质,在 CT 引导下行左侧胸腔肿物穿刺活检术 (图 4)。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波形蛋白(Vim)、CDll7、细胞角蛋白(CK7) 阳性;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20%阳性;CK20、绒毛蛋白(Villin)、CD5、CK、结蛋白(Des)、S100 阴性,诊断为滑膜肉瘤。

讨论

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 12%,多发生于四肢大关节的邻近部位,以 20~40 岁青壮年多见,男女之比约 2:1,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或有痛局部肿块,质地坚硬。滑膜肉瘤分为双相型、单相梭形细胞型、单相上皮细胞型和低分化型 4 型,其中以前两者最为常见。由于临床发病率低,且无典型的 I 临床表现和影像征象,故临床误诊率极高。

发生于纵隔的滑膜肉瘤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 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多伴有重症肌无力,多位于前纵隔中部血管前区,呈浸润性生长,肿块往往较大,易发生囊变坏死,轮廓不规则,与周围脂肪分界不清,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如不伴有重症肌无力,与滑膜肉瘤不易鉴别。

(2)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胸膜广泛的结节或不规则状增厚,可同时累及脏层和壁层胸膜,胸膜厚度多在 1 cm 以上,胸膜肿块有分叶、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匀,且伴有肋骨破坏或胸腔积液,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胸膜广泛增厚导致胸廓狭窄变形,胸椎侧弯。

(3) 畸胎瘤:常表现为混合密度肿块,其内多有脂肪、钙化或牙齿、骨骼影,鉴别不难。(4) 恶性淋巴瘤:发热和无痛性进行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纵隔或肺门单发或多发淋巴结肿大,受累淋巴结可融合成块,于血管前或器官旁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实性肿块影,可包绕或侵犯大血管,有时血管“插入”肿块内成莲蓬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度至中度强化。淋巴结肿大为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浸及胸膜或胸膜下结节较少见,胸壁侵犯少见,本例未见淋巴结肿大。

编辑: qianqi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