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宝鸡籍作家新年大展

 fdshan 2014-11-30
    年终盘点,我尝试着第一次梳理了一遍宝鸡籍作家阵营。随着当代文坛高地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连同他们的作品从眼前划过,我感叹盛产作家的地带怎么几乎全都集中在岐山、扶风!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几千年文化渗透、浸染、积淀渭北高原的结果。扶风东晋时就有发明841字“璇玑图”的美阳镇才女苏蕙(字若兰),还有汉代的班彪、班固、班超一家文学家,延安时代成名的已故“七月派”诗人侯唯动、已故台湾残疾女作家杏林子(真名刘侠),当代散文大家王宗仁等等;岐山“出土”较早的作家有徐岳、唐栋等;还有在宝鸡客居过很长时日的蒋金彦、商子秦、李昶怡(已故)等。历数下来,作家群约有60多人。鄙人不敢说一网打尽,但基本上展示了近年来特别是去年至今这些乡党们创作的全貌——
★红柯:第二个十年再登高
    杨宏科乃岐山凤鸣镇人氏,当年从宝鸡文理学院走西口10年,成了新疆奎屯的一枝红柳枝柯,也成就了他此生以“红柯”笔名闯荡文坛的奇迹!多年来,红柯胸怀“以笔为剑,纵横天地”的文学抱负深居简出,见不着人影却成天读到他大气、雄浑很有诗人气味和男人魄力的文字,从短篇小说集《美丽的奴羊》到《太阳发芽》、从长篇《西去的骑手》到《天下无事》,出版小说、散文专著近20部共600多万字。先后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两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日本国和台湾地区进行文学交流……从1997年的短篇小说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至今,这第2个10年是他辉煌的“马楚·比楚高峰”,难怪文学博士贺仲明不惜笔墨写出万言大论《红柯论》!
    如今身为陕师大教授的红柯去岁成果丰硕:先是散文集《敬畏苍天》的出版,接着短篇小说《大黄》、《可可托海》等一出生就屡受好评,最值得一说的是他依旧描述西部边疆风情的最新长篇力作《乌尔禾》。这部小说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新疆军垦两代人的生活,其中关于“放生羊”和“石人像”的描述感人至深,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乌尔禾》在去年第5期《花城》头题首发,在《长篇小说选刊》今年第1期转载的同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携此书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赚开钱了!而他刚刚在《中国作家·小说版》上露面的头题《上糖》,想必又会成为读者和评论家眼中的亮点。
★温亚军:风头正健是“黑马”
    2006年对17岁就从岐山曹家镇四原村走出的全国著名军旅作家温亚军而言,的确是多年不遇的丰收年,你瞧,岁末刚刚揭晓的全国各大奖项他就连中三元:短篇小说《成人礼》荣膺《小说选刊》“贞丰杯”2003-2006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奖;短篇小说《金色》以高票荣获2005-2006年度“《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短篇小说《朋友妻》获《萌芽》等4家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四小名旦”青年文学奖!
    回望当年,武警出身的温亚军是以西部军旅作家的姿态“杀”进文坛的。从一个山里娃到一名红作家,这漫长的旅途充满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艰辛、付出甚至痛楚,当然他也赢得了比别人更丰盈、更幸福的成就和喜悦。当年他以短篇小说《驮水的日子》一举成名,斩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从此“独木桥”变成了“阳关道”,《白雪季》、《苦水塔尔拉》、《寻找大舅》、《硬雪》等中短篇小说集鱼贯而出,在全国文坛不断掀起狂飚巨浪!2002年他开始问鼎长篇小说,《仗剑西天》、《欲望陷阱》《无岸之海》、《岸边的潘多娜》又似连珠炮让众多作家“大惊失色”,对他的创作才华和速度佩服有加!
    去年,温亚军高潮再起,在全国10家文学杂志上发表的15个中短篇小说有10个被各大名刊转载;他的长篇也再次引人瞩目:被文学评论界誉为是他“转型新作”的《伪生活》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后好评如潮,成为他第一部反映都市生存经验的长篇力作;接着河南文艺出版社也精装出版了他的长篇《鸽子飞过天空》。去年上半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将他的短篇集《燃烧的马》作为“短篇王文丛”重点推出,群众出版社也将近3年来他创作的10多个中短篇结集为《驮水的日子》出版发行。还有就是温亚军的作品屡被影视圈看好:继短篇《驮水的日子》、中篇《第109将》和《落果》分别被西影厂、影视公司购走电影改编权后,他的《伪生活》又被一家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买走电视连续剧改编权。
    温亚军对家乡感情很深,说他去年“五一”曾回过一趟老家看望父母。今年打算实施“五个一工程”:继续坚持中短篇小说创作,目前已写出7、8个中篇,文学爱好者陆续就可在全国各大刊物见到;春风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中篇集子《落果》;即将推出第五个长篇《西风烈》;写3个关联中篇先在《十月》等刊发表,最后改成一部长篇;已经读开上海社科院和上海作协开办的首届作家研究生班。
★冯积岐:为“农民意识”代言
    在当代陕西作家群中,冯积奇是值得关注的“这一个”。他赤脚从岐山北郭乡一直走到长安城,动力则来自他对故乡和文学的炽爱!纵观冯积奇的小说,他没有让农村“悬浮”在文学中,而是一头扎进农村吮吸着泥土的馨香,吐出一篇篇用眼泪和热血铸成的笔墨。他的小说创作几乎全是农村题材,用他的话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农民的。”20多年只挖一口井且越挖越深,这样执着的农民“文字匠”的确令人敬佩!
    2006年,冯积岐出版了11万字的纪实文学《挂职日记》和短篇小说集《刀子》:《挂职日记》首次在《宝鸡日报》连载后一时洛阳纸贵,此后还在《海燕》、《美文》、《延河》等刊“实话实说”,单行本去年5月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刀子》在去年《延河》首发后被《小说月报》转载,接着又被收入长江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度最佳短篇小说》集中。
    最近冯积岐的第5部长篇力作《村子》刚刚上市,太白文艺出版社还特意在宝鸡书城为他举行了签名售书活动。问及新年打算,老冯只说最近创作了6、7个短篇小说,也刚刚改完第6部长篇交出版社了。不过,积劳成疾让他的老毛病冠心病反复发作,体质甚差,打算好好静养一下,暂时不再问鼎长篇了。偶尔再写写散文养养心,毕竟散文集《人的证明》、《将人生诉说给自己听》等集子不停出着,年选本、选刊也不停选着,读者反应还不错,这使他甚觉欣慰。
★吴克敬:重拾文笔闯“江湖”
    吴克敬最初是以小说《渭河五女》跻身文坛的,没想到事隔多年后他重拾文笔,竟以一个散文家的身份走马“江湖”且名声日显。当年一个扶风县的小木匠,今朝已是《西安晚报》社的副总编了,真是世事难料啊!从2003年他二返文学“长安”后,接连出版了《梅花酒杯》、《日常的智慧》、《把窗子打开》、《真话的难度》、《碑说》等集子。最下工夫的是花费4、5年时间收获的《碑说》文章,近百篇“碑文”让大家见识了他的庐山真面目,《棉花碑》、《狼乳碑》等多次被大刊转载,圈子里、读者中那是一片叫好声。2005年,4卷本的《吴克敬作品集》由西大出版社隆重推出,真应了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唐诗!
    2005年,吴克敬重开小说坊,中篇《五味什字》一炮打响。受此鼓舞,他去年一口气写了《烈士奶奶》、《绣花枕头》等4部中篇,《花儿客家》、《灯笼红》等4个短篇,7部小说均是表现西府女性命运的东西。今年一开年,他的《花间集》、《白色花朵》、《虚伪的传统》等20多篇散文“俏销”《随笔》、《散文·海外版》、《美文》等刊,中篇小说《状元年》一经《江南》发表即被《小说选刊》第2期头题转载,还有3个中篇也在《作家》、《贵州文学》等刊最新发表。
    问及新年打算,吴作家也有“五个一工程”:散文集《俗人散文》节后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近百篇计20多万字的系列专栏随笔集《寻找理由》已经“完工”,待字闺中;25万字的大部头随笔《青铜散》,用另一种视觉查看散落各地的“青铜”,目前已写出10多万字;继续写一批展现西府风情的中篇小说;年底再推出一部长篇小说。
★马安信:一叶芙蓉吐音画
    扶风天度人马安信自1969年参军后就再未回乡工作,而是跑到天府之国享福去了。早年他以诗立命,留下了《法门寺恋歌》、《马安信14行情诗》等多部诗书,诗集比肩,颇有建树。后当起四川民族出版社的社长后便摇身一变成了在全国声名响亮的书画理论大家,在北大、中央美院、川师大、西南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带起了美术理论、现当代文学和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之比较等学科研究生,并出版了李忠纯、卜敬恒、尹大德等画家的艺术论集。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的《马安信文集》,收录了他多年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理论等作品,近年还出版了《诗美24论》、《诗梦书斋夜话》等文论。
    说起去年的收成,老马喜色溢于言表:出版了4卷本《满帘幽梦——马安信14行诗新诗集》,长篇叙事诗《西岭英魂》(3000行)、《公仆》(4000行),报告文学《生命圣水》及画论《安信说画》等,至今累计出书80多部!提起新年设想,再出4本书:正在进行中的50万字的画论《现当代中国画家50家》,2000行的朗诵诗《廉政中国》,还有散文集、文论集各1部。
★莫伸:平凡中寻找震撼
    宝鸡铁路搬运工出身的莫伸素有一份朴素的阶级感情,善于从普通人身上找到人性闪光的东西,正像他说的那样:“这些平凡的生活和日常起居,却含着让我们汗颜的内涵,它远比艺术家虚构的故事更加曲折复杂,也更让人震撼。”所以《郭秀明》之后,莫伸依然沉迷纪实类的作品:去年连编带导的电视剧《远山》在省电视台播映后被评为中组部“红星奖”;根据同济医科大学一个器官移植的真人真事编导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天使在人间》现已拍完,目前正在后期制作;由他操刀的长篇电视剧《一起走过的日子》,最近刚在安徽电视台播完,也是广受各方好评……
    莫伸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文艺创作中心的专业作家、编导,除全国赫赫有名的报告文学作家的身份外,还兼着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的头衔。但只要有时间,他便抽空回宝鸡,看望自己年迈的母亲。对他而言,宝鸡就是他的母土!继当年那部在宝鸡拍摄的国企改革《东方潮》电视剧后,今年莫伸准备再创作一部反映国企的长篇小说。
★薄厚:为康海、苏武立传
    和冯积岐、红柯同一批挂职到武功县委任副书记的薄厚是咱扶风人,他是省文联的专业作家,著有《山啸》、《白妞》等长篇小说。2006年挂职期间,他主要干了两件大事:根据明代中期武功状元、中国十大喜剧《中山狼》作者——文学家康海生平创作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康海》,目前正积极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康海祠堂”;长篇小说《太阳》初稿业已完成。去年,他还写了一批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柜中的菜饼》等散文被收入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年度最佳》等选本。
    今年薄厚准备写写大英雄苏武。让他欣慰的是,为文学青年讲课、辅导外,在他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苏武纪念馆已经盖好。算是为当地文化作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他还身兼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抢救性地开展一些弥补性的工作,尽管颇费时日,但他觉得值!
★李广智:壮怀激烈戍边情
    新疆军区政治部专业作家李广智是从市北坡贾村原走出的军旅作家,身兼中国作协新疆分区理事、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写作30年来,已出版了小说集《一碗酒》、《银人》、《丑陶》,散文、报告文学集《达坂城的姑娘》、《十八岁的冰河》、《一个人的丝路》等近30部著作,创作了《大雪谷》等4部电影、电视剧,总字数达300万字以上。今年54的李广智身上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他的诸多作品大多与宝鸡有关、与贾村原有关,跟众多浪迹天涯的乡党作家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善讲故事的他给我们已经讲了许多长长短短、喜喜乐乐的贾村原的故事:譬如中篇小说《民国十八年》讲的是一个关于故乡灾荒的不堪回首的悲剧故事;散文《塬上人家》、《渡河之舟》等篇什写的尽是故土的人文风情……
    2006年是李广智值得骄傲的一年,上半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新作《风的园子》。小说历史跨度长,从1949年解放军进疆到80年代后期,就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就在这传奇般的人生和重重矛盾纠葛中,书写了一个有爱心,有人情味,顾全大局,深深地融入新疆大地和新疆人民的传奇英雄王猛进。李广智认为,几十年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千万万驻疆部队官兵献了青春献一生,献了一生献子孙,留下了多少动人的传奇故事。作家有责任研究这段历史,讴歌这样的传奇英雄!
★江冠宇:鹏城展翅诗摇枝
    从江冠宇的笔名“泾渭”不难看出他对宝鸡的情思。这个出生在贾村塬、今年还不到40岁的青年诗人不可小看,年轻轻就是中国作协的会员了。江冠宇现在深圳市文联工作,已出版诗集《月亮泡软的情歌》、《悬浮的往事》,散文集《剪碎忧伤》和长篇小说《爱情超市》等,从16岁开始发表诗作至今已刊出近百万字作品,著名作家林非、叶延滨、冯积岐等都曾评论过他的作品。
    去年他有部分诗歌、散文、评论发表于《作品》《城市诗人》《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悬浮的往事》荣获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和《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年度“优秀诗集奖”。提起新年打算,长于书法的他期望工作之余,能在上半年完成第3本诗集《深圳物语》的定稿,并继续写好有关人物传记。
★安武林:忙给花朵施“阳光”
    当年蜗居蔡加坡“陕汽”一隅的小伙子安武林,自沾了岐山周文王的文气后一发不可收拾,壮壮一个山东大汉偏爱儿童文学创作。前几年随厂落草长安,既当儿童文学作家又当书评家、专栏作家;这几年离别妻儿挺进首都作起了“北漂”,一晃成了北京少儿出版社策划部的主任,加入中国作协并身兼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在京几年成果斐然:2004年他的《老蜘蛛的一百张床》绘本书在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05年接连出版了《小学生格言一百句》百篇散文、童话集《老巫婆的哭哭袋》和长篇小说《来自天堂的消息》。
    去年武林五谷丰登:英文版童话《一朵花二朵花三朵花》绘本书“出口”美国,童话集《星期八的超级大睡》上市后销路看好,特别是策划出版的《杨红樱文学精品赏析丛书》一套4本、郑渊洁经典作品赏析馆》丛书一套5本深受小读者欢迎。新年除主编部分少儿文学书以外,他准备跟北大教授、少儿文学作家曹文轩合作,出版一套《曹文轩小说坊赏析读本》,分《第二根红布条》、《草房子》、《青铜葵花》、《红瓦》和《甜橙树》5本,再写一本《少年曹文轩传记》。
★常智奇:月红问天表心迹
    原在我市文创室工作的评论家、作家常智奇自5年前进长安后平步青云,先是省作协的创联部主任,主编《陕西文学界》杂志,并主编了《陕西作家50年优秀小说选》、《陕西作家50年优秀散文选》和《人在旅途》、《三潭映月》等3套丛书,在全国文坛颇有震动。从去年又正式出任《延河》月刊的执行主编,在他一年的努力下,老牌文学刊物《延河》起色很大,去年的转载量创历史最好记录,他自己去年也在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24万字的散文集《月红问天》,由贾平凹作序。近3年来,他在全国文学、艺术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20多篇,创造了自己的奇迹。2007年,他有两个打算:在《延河》主编上,准备举办两个大型散文大赛,创作方面准备写10多个文学专业理论文章。
★景斌:寂寞深处听惊雷
    诗人出身的王景斌很早就出席过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是宝鸡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协会员之一。早年出过2本诗集和1本散文集,从199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已发表中短篇百余个,出版了短篇集《雪路》。20多年来发表文学作品300万字。近一、二年他闭门思“大”,一口气写出了3本长篇小说——2006年8月,他30万字的长篇处女作《马兰花儿开》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秋天,他42万字的长篇《寂寞如潮》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精装出版,这部冠以新官场小说的力作一上市就如火如荼,销量让出版社编辑笑口大开!第3部以“文革”为背景的35万字的长篇《神》初稿完工后,正加紧细改后再行出版。
    由于多年业余写作的“煎熬”,景斌的身体状况一度很差,好在他有意识地进行调节,加上长年练书法滋养身心,总算无大恙。谈起今年创作规划,他已胸有成竹:将自己近几年写的300多首诗歌和一本20多万字的散文集分别结集出版,再创作一部反映文化界受商道冲击下几个人不同人生走向的长篇小说《穷兄富弟》。
★显晔:趟出生命大奇迹
    谁也没料到这个蜗居陈仓区城郊的东北汉子,竟会在黄土地上脚步踉跄地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董耘是京城名气、人气、才气集于一身的“书女”,去年11月,当她看到显晔的第5部长篇小说《交易》的手稿后立马拍板定案,首印7000册在开年北京新书订货会上一扫而光,赢了个“满堂彩”。随着《交易》新年上市一路走俏,显晔自信倍增。去年他的散文《美丽的丁香花》被收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感动收获》一书。新年一开始他又再掀波澜:近2万字的短篇小说《神女》已定在今年第2期《百花洲》发表;短篇《麻油天灯》预定在今年上半年《小说月报·原创版》发表。
    回首显晔业余写作20多年,历尽坎坷。没想到直到2002年,长篇小说《官宦人家》竟成了他的处女作。接下来连出《雪冷血腥》、《万历风雨》、《红颜无泪》、《交易》4本长篇,证明长篇是他的强项。所以又一部计划写25万字的反映学生故事的都市情感长篇小说《走向误区》,目前已开写5万多字;下一步打算创作一部西部风情的长篇《黑血》。由于长年累月劳累过度,加之身体本来就不好,所以显晔今年想放慢步子,“渐入佳境”。
★杨耀峰:不声不响谋大事
    早年以陕西省青年创作奖银奖之作——长篇小说《西府游击队》走上文坛的杨耀峰,目前是岐山县职教中心的老师。近一、二年来,他写长篇成瘾,继2004年《白虹》后,05年出版长篇《人羊》,06年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22万字的《报复》,3年3大本,真不简单呐!其实,2006年,他除在《啄木鸟》等刊物上发表了《一辆1968年的飞鸽牌自行车》等6篇短小说外,又寻思着创作了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双面女郎》,目前这部书稿正在北京某出版社审读。
    今年杨耀峰还想再写大一点的东西,这不,32集电视剧《一代明君汉文帝》的创作大纲就摆在记者眼前。故事围绕西汉时期第三任皇帝刘恒执政23年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展现了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重点刻画了仁爱皇帝汉文帝和一大批朝庭官员的形象,阐述了盛事“文景之治”产生的原因。
★赵韬:不回头也能渡彼岸
    从一个文学青年一直写到“半大老汉”,岐山安乐小伙子赵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84万字的长篇小说《白岸》在本报连载后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在新年前夕压缩到70万字结集出版,并由余秋雨题名精印,沉甸甸的一大本,真是可喜可贺。但成功背后,谁知他的那把辛酸泪?为了这个大部头,他放下自己好端端的大西亚广告公司的生意不做,5年时间就用在辗转反侧的构思、写作、修改中。为了心中的那一片彩云,他呕心沥血、痴心不改!
    《白岸》顺利出版;51集同名电视剧脚本他自己已编好,准备由西安一家影视公司投拍;4万字讲述备战奥运故事的电视电影剧本《西部志愿者》,目前正与北京光明三友文化公司洽谈……赵韬去年迎来自己的黄金季,今年将再接再厉,打算搞3个东西出来:30万字的长篇小说《地球人》;讲述红军、蒋匪军两家结亲故事的26集电视小说《父母党》;一部电视电影《将军的树》。
★郭鉴明:“冰心”一片鉴日月
    提起郭鉴明,在宝鸡那可是相当的大名鼎鼎,一会是记者、一会是作家、一会是资深文化传媒策划人、一会又是混迹于生意场上的商人,角色千变万化、周日身影忙碌,情形有似于大学者余秋雨。虽说近年侧重于策划公关事务,成功策划了“市长征联”、2007年宝鸡电视台春晚等多项活动,但当年叱咤风云的报人经历和西大作家班的学历总让他文学情怀难了,于是,忙乱之余竟挤时间在《宝鸡日报》的“西部周末”专刊上开起了“鉴明漫话”,充当了时下最流行的专栏作家!他这一开不要紧,无意中竟创下了本报有史以来连载时间最长的文艺专栏——
    尽管已是文化产业时代了,可大家对广告家、文化经纪人、策划人这类角色还带着有色眼镜看,但郭鉴明有王朔式的“勇者无畏”的秘密武器!从2006年1月6日杂文铺子开张至今,他的嬉笑怒骂之文章刊载近60篇,《内部数字》、《还要他们捐出什么》等等洋洋洒洒达20多万字,一年多还未了,真是过足了1930年代作家随兴起笔的杂文瘾!他的文字有感而发,或情系西山或抒写世故或深切关怀农民工或针砭时弊……充盈着浓浓的社会责任感,文思左右逢源,谋篇详略得当,真应了“有本来奏、无本退朝”的戏词。纵观他的文风,虽不是千秋笔墨,却也称得上是真性情文字,比那些无病呻吟、文腔十足、没有人味良心的假文学要好得多、天真烂漫得多。今年他有一个任务,就是把自己的“鉴明漫话”结集成书出版发行。
    当然,宝鸡还有相当一批本土作家也在默默地笔耕着、奋进着,诸如留守小说高地的李君、汪润林、陈文友、吴双虎、秋子红、范怀智、李巨怀、周宝琴、边铭杰等,冲锋散文滩头的王云奎、李涛、贾雷鸣、严晓霞、张丛笑、王东玉、王红霞、王素等,坚守诗歌阵地的秦巴子、黄默、渭水、孙谦、秦舟、赵源、郁枫、郭兴军、张湛林、简平、韦浩等,冲击报告文学高地的吕向阳、袁智强、李三虎、李洛发、郭应武、何仲育等,还有儿童文学园地的李凤杰、曹豫龙等,闯荡省会的马召平、君天、宁颍芳、斜阳、杨广虎、王商君等年轻一族,及在浙江打工的扶风籍新锐作家无奇和岐山籍的杨帆……在此向他们表示致敬。愿新世纪的陈仓文苑万紫千红、硕果摇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