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证提升02---李辛

 山东中医竹林 2014-12-02
140928北京东文中医临证提升02
修订日期:2014/11/03

 

常与变

深入的学中医,要慢慢忘掉我们学过的东西和已经有的概念和意识,这是我第一位民间老师在大二时跟我说的。他说,你要忘掉在中医学院学过的所有东西,然后看古书,看古书的时候要忘掉你已经有的概念。

在中医学院学的东西,我其实都还记着,包括西医的东西,都很有用。但你在看古书的时候要忘掉,然后用你的身和心去感觉。这两个东西不冲突,中医西医也不冲突,都不冲突。其实我们在大学学习的内容也有用,只是没有好好地去汇通。

回到六经,为什么说不能根据一个或者一组症状来判断它是在六经的哪个层次?因为这是对于伤寒论的一个误解。这个误解来自于我们现在学习中医,学的其实是病理中医学,不是生理中医学。

为什么呢?中医它看的是人体本来的状态——常。病了的话,就叫做变。这个常的维持其实靠的是什么?正气。

变,有两种。第一种,圆运动说的“本气自病”,他本来这个不足,那个有余,他有一个开阖不利的问题。第二种是什么呢?邪气的干扰。

图片

那么,这个“常”的部分叫作什么呢?叫作气机。这个很简单,我画一张图。下焦气、中焦气、下焦气,三气合一,这就是真气。开始布散到全身,到四末,最外面一圈就是卫气,这个就是所谓的“一气流行,无所不至”,全布散到了,就是一个圆。

关于“圆运动”,现在常说的“左升右降、左旋右转”,可能不是实际的经络具体运行,而是宇宙乃至人体的大气象中的左升右降、左旋右转,换句话或,它是个立体的气象。

我现在对这个尚未清晰的问题存疑,希望以后,也许过五年、十年能理解它。对于古人的东西如果我们现在体会不到,先不要把它否定掉,先存疑,把它放在那里,慢慢地去体会,自然会有答案。

那我现在能体会到的是什么呢?所谓的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圆者满也。我们因为站在这个有形有相的物质世界,我们说圆就是个平面的圆,所以以为是这么转。

但是,小时候我们玩过气球吧,给气球打气。我们往气球里打进去的时候,就是给它补气啊,就是在吃黄芪、附子。它是顺着一个方向进去的吗?是说先到哪边或者是循着哪条线?十二经络吗?不是这样的。它进入之后就是均匀性地布散,对吧?就像我在这里我要放一瓶法国香水,它就是以这个点为原点,均匀扩散到整个房间,整个楼,这也是一个圆。圆体。

所以,这是我体会到的圆运动的一种可能性。

那么,人体的三焦,最外面这一圈是上焦,中间一圈是中焦,最里面的一圈是下焦,这个外中内的三焦图跟上中下的三焦图其实是一样的。那上面这个图呢,是有形有象,肉体的三焦图。

但是,中医治疗的是神气,是无形的,可能第二张图更符合真实的情况,它不光是上中下,更是里中外。当我们说到元气的时候,它不仅仅是我们现在一致认为的它是在我们的这个肚脐下面的丹田处,然后开始往上、往下,它其实是在我们身体的最深处开出来又阖回去的过程。

所以,一个人即使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那个时候就是以他的元气扩散到整个胚胎当中,他的中气是来自于妈妈的血管和子宫内的气脉通道,直接给予水谷精华。生出来之后呢,他自己的元气,加上吃喝,再加上呼吸,还是这样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圆。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或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什么呢?

假设一个人得了鼻炎,或者说脚跟上长了一个骨刺。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看,忘掉经络,忘掉脏腑,忘掉所有的理论,你就知道,他身体里的气“布散不周全”或者说“布散不及”。是这个问题。

所谓本气自病,其实就是布散不周全。所谓邪气导致的病,就是无形的邪气改变了人体之气布散的方向或者阻断了某些层次。比如说,受寒就是人体的表面的气被局部封闭了。

人体气机的运动方向就两个字:开,阖。

说得再细一点呢,什么元气啊、卫气啊、膀胱经气啊怎么出来?通过膀胱经出来就是开?这些其实可以先放一放,这都是细节问题,先抓大方向。晚上是阖,休息是阖,冬天是阖,寒是阖;白天是开,夏天是开,激动是开,这个房间很热,是开。

所谓外邪致病,比如我的身体正要开呢,一受寒,气卡住了。卡住了是什么意思呢?就像这个门本来是可以开到底的,它的开阖有自己的节奏和幅度,现在呢,只能开到这里了。想像一下,如果我们身体内部的某个门,只能开三分之一,延续了三个月,是什么情况?就是慢性病的状态。

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开阖不利。就是该进来的进不来,该出去的出不去。开阖不利的结果就是,整个房间或者整个大楼,或者我们的身体,它只能进行部分运转,比如只有百分之六十。但是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因为他的神质、气质、体质,以及外在的环境等等有其独特性,他会有不同与别人的症状。各式各样的病是这样来的。然后我们再往前,就是要看,这个人是需要开还是需要阖。

好,这个是关于气机的问题。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说怒则气上,恐则气下。现代人会觉得,这个太简单了吧!西方心理学多详细啊,关于情绪,关于情绪跟身体、跟心理、跟灵魂乃至业力,你怎么一句话就解决了?为什么呢?

因为气机的运动就是很直白啊,生气了气就会往上升,就是会往外开啊,所以生气完了之后会觉得很累,因为气泻掉了嘛,跑掉了嘛。

(工作人员起身倒茶)

好,我自己来。放松,你紧张我也会紧张。

中医看病,借用药物的目的,其实就是神气互感。所以,如果你紧张,我也会紧张。这个屋子只要有一个人紧张,我们每个人的放松度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回到刚才说的,刚柔的问题,动静的问题。其实都是从这个部分来考虑的。这个“体”考虑周全之后,才轮到该止咳就止咳,该通便就通便,该退烧就退烧这些具象的“用”了。

哪怕就一味、两味药,比如龙骨甘草汤,只要碰到气往上顶这一类的情况就会有效。小孩子发烧,我用过很多次,很有效。高血压也可以,神经衰弱也可以,心动过速也可以,大便便秘也可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它是从本体上入手,从气、象,从气、神入手,非常直接明了。但你要是实在不明白,那也没关系。慢慢来体会。体会到就是真知道了。

所以中医不需要去辩,中医之间不需要辩论,中医和西医也不要去辩论。

这东西,你看到就看到了,你感觉到就感觉到了,这杯水你喝到就喝到了。你这杯水他没有喝过,那有什么好讲的呢?只能希望他早一点喝到。要喝到它得有一个条件,要静。所以古人说叫静观。静下来你才能体会到,比如这个刚和柔。

如果我上来就喊“振兴中医”,然后你们就会越来越刚,越来越High,就体会不到什么叫柔了,是这么个东西。

 

大方向与异病同治

 

这个三焦图其实是气机图。前面说了,三焦者,不仅是上下,而且是内外。那所谓开得过度了,比如睡不着觉、高血压,是什么意思呢?

从气机图来看,其实就是元气失位,或者叫阳气失位,什么意思呢?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是一个圆的,但现在呢,它飘到上面下不来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元气失位,圆运动没有圆。

比如我的气应该是圆的,但是我最近太兴奋,讲课太多,气都浮在在上面了。上面多了,下面自然就少了。一实必有一虚,一阳必有一阴。外张则内虚。

所以,长期的、过度的外张,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比如目赤啊,过敏性结膜炎啊、皮肤过敏啊、口腔溃疡啊、高血压啊、睡不着觉、容易着急、脸红红的、耳朵“嗡嗡”响……

那和外张同步产生的内虚会有什么问题呢?大便秘结或者溏泄啊,小便频啊,月经问题啊,小腹寒冷啊、手脚冰冷啊等等。

怎么办呢?把气收回来,或者降下来就行了嘛。这就是方向。

假设你今天坐诊,有三十个人,你运气很好,老天让你体会,什么叫外张则内虚,正好今天天气如果很燥热,或者刚过完节的第一个礼拜,很多病人都是这样,太兴奋,每天都熬夜、喝酒兼跑东跑西。那来的这三十个人,尽管他们的症状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其实就是背后的这一个东西:外张则内虚。

那这个时候如果扎针的话,怎么扎?有很多路子,这个病有这一套,那个病有那一套,其实简单一点,大方向其实就是怎么“把气收回来”。这就是“异病同治”。

所以,第一,是扎阳经好?还是扎阴经好?

听众:阴经。

李辛:只要大方向是扎阴经,就对了。第二,是扎手上好,还是扎脚上好?相对而言,扎哪里好?

听众:脚上。

李辛:对。是扎四肢好还是扎躯干好?

听众:躯干。

李辛:这都是阴阳,阴经还是阳经,上还是下,躯干还是四末,乃至在躯干,我们是扎后背还是扎腹部,这都是阴阳,越来越细越来越深。

这个部分,如果我拿《伤寒论》的六经来看可不可以?其实也可以。比如阳经里面的这个手三阳不就相当于太阳吗?所以关于《伤寒论》,其实大家能不能先把它想简单一点,先忘掉,比如关于三阴三阳《易经》是怎么看的?从脏腑配对是怎么看的?从十二经络是怎么看的?甚至《内经》的“开阖枢”……这些你先放一放,其实就是个分类系统,只是个路标。

比如有一个人,是平时体质就很虚的一个老人,神、气很虚。格局是里边虚,气浮在外面。那你就直接扎他躯干的阴,因为这是相对深入的“阖”。所有的调节还是两个字,开阖。那再往细里分,关元、气海,那是更阖的部分。

这种情况不能扎什么?不能扎合谷、风池、足三里这一类属于开的穴位,为什么?

《黄帝内经·灵枢》里说的,“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其人必死……”其死也什么?是静还是躁?(原文: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听众:躁。

李辛:为什么燥啊?五藏之气它已经都绝于内了,你再扎在外面,就是五藏之内,就是这个人里边气是虚的,你说是需要开还是需要阖?

听众:阖。

李辛:需要阖,那扎在外面是开还是阖?

听众:开。

李辛:是开。所以此为逆也。这又是两个对待——顺逆。那你扎在外面,那气不就都跑出去了嘛?里边就更没有了,那这个人是静,还是燥呢?

听众:躁。

李辛:不是。是静。为什么?因为里面已经没有气了。所以“其死也静”。后面还有一句话,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这是另一种情况,这个人里边已经很实了,这个时候他需要什么?开。但是呢,扎针的人他辨了半天,又查了电脑,又看了专家的书,他想,嗯,书上说这几个穴位对这个症状最有效果,然后扎在他躯干部分。这个时候他里面本来就多,扎了以后就更多了,本来就实于内,再实之,所以其死也燥。

《九针十二原第一》里这个原则,是讲述了针灸最简单,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大方向。学中医,首要学习的就是大方向,大家先忘掉那些手法呀,穴位作用啊。扎针,其实就是把气调来调去啊,医生就是一个交通警察,这儿已经堵死了,您还在说,都过来吧。那不是堵得更厉害了吗?要掌握大方向。

好,我们再往下讲。今天讲的这些,常啊、变啊、开啊、阖啊、顺啊、逆啊、静啊、燥啊……这些是古书上反复出现的。我们现代人脑袋太复杂了,他会觉得这个太简单了,所以看的时候一晃而过。

我们总喜欢去研究和深入探讨那些特别费脑筋的东西。但其实就是这些最简单的概念,如果你能够在自己身上体会到,在你的环境中体会到,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药物,甚至花草树木、日常作息上体会到,你就能明白它讲的是什么了。

比如窗外面这棵柏树,和旁边的这棵柳树,哪个刚,哪个柔?柏子树刚,对吧?那棵柳树多柔啊。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大家去体会它。

 

邪气的出入,取决于正气

下面讲病机。病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正、一个邪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什么?病进或病退。古人会用“进退”来说,也可以说“出入”。从哪里到哪里就叫出入。再简单讲是什么?就是表里啊,就是八纲辨证。

提醒一下,“表里”当活看。

表里有两个意思:第一就是这个病斗争在表还是在里?邪气在表还是在里?症状在表还是在里?这个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此刻,当下,最近这个阶段,这个病人的病,它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个病势,它是由里出表,还是由表入里。表里的重点是“出入”。

其实就是为什么中医要“动”地去看?因为气是在运转的,我们要“活的”去看,不要“死的”去看。这就跟打仗一样,正气强,我就帮你“推推推”,邪气就推出来了。正气弱,还没等你打我,我就“缩缩缩”,先把元气,把格局保住。但邪气可能就顺势而入了。

这个“推”就是开,“缩”就是阖。

真气的开阖,和邪气出入,是一体两面。所以古人讲,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什么意思? 就是邪气的出入,取决于正气的虚实开阖。

这样就很简单了,假设我元气很足,能开出来,中气很足也能开出来。

这个时候,要注意一个基本原则,关于气机运动的,很简单——“实则开,虚则阖"

比如我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请朋友吃饭,环游世界。我没钱,就回家喝粥。如果有人说,今天大家聚一下。对不起,我有事。朋友结婚。对不起,我家里人不舒服,要照顾。这就是开和阖。这是一个基本的运动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