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浅谈“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

 仁人斋 2014-12-11

浅谈“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

徐少军 

 

   “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这两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原文是:

   “帝曰: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这段话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医学的基础。一般认为 ‘脏象’的‘脏’是指人体内的脏腑器官,也就是内脏。而‘象’呢?一般认为: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医宗必读》说:“心象尖圆,形如莲花”等、二指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而实际上,这很可能就是一场千古冤案!当然所谓的 ‘脏’是指我们人体的脏腑,而所谓的象呢我认为应该是指我们人体以外的大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言之天地。所谓脏象就是说我们人体脏腑的生理变化要和大自然的变化相适应,它讨论的内容也就是这两者怎么样相适应的问题。我想讨论中医问题如果离开了大自然,也就是这个天地,中医将是一无是处的。因为中医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天人相应”。讨论中医问题无论哪时哪刻都必须牢牢把握中医自身的特点,否则就会走上弯路、歪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呢?

    在解释“肺者,气之本”的时候,以前都认为所谓主的这个气就是我们人体的呼吸之气。刘力红老师在他的著作《思考中医》里把这个问题指出来了,他在书里引经据典的论述了这个由肺所主的气就是《内经》说的“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的气,大自然的气候随着节气的推移而相应会出现的细微的变化,而气候的这种细微的变化是我们人必须要和它相适应的,如果不能相适应了这就是要出问题了,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者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人要和自然气候的变化相适应,那就首先要能感知到气候的这种变化,那么我们人是靠什么来感知这种变化的呢?首先,气候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太阳的视运动产生的,古人把这些称之为天.天居上位,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是位居最高的,人要去感知这种由居高之天产生的气候变化,当然以高应高这就莫过于肺了.因为肺为华盖嘛.而我们知道气候的过与不及都是要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而我们的肺却偏偏承担了这样一个先知先觉的工作,所以肺通常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所以说肺为娇脏。其实这也容易理解,肺主皮毛,外界气候的变化当然是人最外面的皮毛可以最先感觉到。所以内经说肺主气,主治节。肺为相辅之官,宰相的职责当然是管理内政的,所以肺也有调动人体脏腑的各种功能使之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

    虽然刘力红老师也对“肝者,罢极之本”这句话的解析提出了异议,但却没有更深刻的去分析它,由于刘力红老师的启发,我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素问-六节脏象论》里有一段话:“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什么意思呢? 明代的吴昆解释为:气候一周,则又复始。

    天地的运行有各种各样的周期,有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的年周期,有昼夜交替的日周期,有盈亏更作的月周期等,所谓周期就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我认为这样一个周期也就是一个极,比如说年周期,到了冬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年的极将要结束了,也就是另外一个新的周期(极)即将开始了。那么天地运行的这种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的周期循环是依靠了什么样的力量呢?古人认为是“神”,这个“神”不是那个什么神仙的神,而是古人用来描述大自然造化的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的“神”。所以《内经》言“阴阳不测谓之神”

    天地的运行有这样那样的周期,那么天人相应,我们人生活在这天地之间,受天地的影响,在我们人体是不是也相应的有这些周期呢?回答是肯定的。天地周期运行是靠了“神”的力量使之如环无端,周而复始,那么在我们人体内与之相应的周期是靠了什么力量、或者说由什么来主管呢?这就是五脏之一的肝。所以说肝为罢极之本,这里的罢就得读成(bà),使之完了的意思,而不是通假疲。罢极也就是使一极结束,而使另一个极开始。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这个“神”和“肝”是对应的。有什么理由这么说呢?理由还在《内经》里。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有一段话:“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神在天为风,……在脏为肝。这句话正是点明了神与肝的关系。故《阴阳应象大论》说:“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化收藏,终而复始。”因为肝代表‘神’承担了这个罢极的功能,所以肝为刚脏,将军之官,拨乱反正嘛。王洪图老师认为‘神在天为风’这中间一小段话是错简,我看不是,古人唯独在讲肝的时候多了这么一小段话,我认为是有其深意的。

    所以在冬季即将结束,就是一个年周期、或者说一个极即将结束的时候,冬至一阳生,肝要出来用事了。所以在午夜,一天(一个日夜周期)或者说一个极即将结束,也是肝要出来用事了,是出来罢这个极了,罢了这个极,使另一个极从头开始,如此循环,如环无端,如此《内经》叫做“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为什么古人要肝主生发,要每一个不同的周期一开始让肝来主事,这不是巧合,古人是有深意的。所谓天人相应,也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的。

    那么极这个字到底可不可以训诂为周期呢?《尔雅.》:“月在癸位谓之极。”首先《尔雅》的这句话一定是描述月亮的运行的,到底哪里是癸位呢?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但这不要紧,我们知道月亮的运动是一种圆周运动,也就是有周期可循的。那么癸是什么呢?癸是天干的最后一个,这句话里没有提到地支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月亮运行到一个周期要结束的时候称为极。”

    肝和肺两者,一文一武,一柔一刚,一个粗调,一个细调,天地之造化就是如此的微妙。这样一来,从这个角度我们去探讨一些季节性的疾病,比如中风为什么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高发就容易的多了。中医学可以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两大类。医经派如《内经》的作者们,侧重于理论的探讨。经方派如《伤寒论》的作者医圣仲景,侧重于临床的实践。但两大派相辅相成,所秉承的哲学基础都是一样的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但是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所表述的方法会有不一样,但其实所言者一。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考证的工作依然必不可少,否则容易导致南辕北辙,所失者大。

    以上所言,至浅至陋。期待有识者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