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阳益胃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升阳益胃汤

  元·李杲《脾胃论》

  黄芪二两  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不宜用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一两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五钱  橘皮四钱  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各三钱  黄连一钱

  上fu咀。每服三钱,水三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后温服。或加至五钱。

  【主治】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

,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

  【方论选萃】

  明·吴昆:湿淫于内,体重节痛,口干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饮食不消,洒淅恶寒,面色不乐者,此方主之。湿淫于内者,脾

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也。湿流百节,故令体重节痛;脾胃虚衰,不能运化精微,故令口干无味;中气既弱,则传化失宜,故令大便

不调,小便频数,而饮食不消也;洒淅恶寒者,湿邪胜也,湿为阴邪,故令恶寒;面色不乐者,阳气不伸也。是方也,半夏、白术能燥湿

;茯苓、泽泻能渗湿;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而搜百节之湿;黄连苦而燥,可用之以疗湿热;陈皮辛而温,可用之以

平胃气;乃人参、黄芪、甘草,用之以益胃;而白芍药之酸收,用之以和荣气,而协羌、防、柴、独辛散之性耳。仲景于枝枝汤中用芍药

,亦是和荣之意。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犹兵家之节制也(《医方考》)。

  清·喻嘉言:升阳益胃者,因其人阳气逼郁于胃土之中,胃虚不能升举其阳,本《内经》火郁发之之法,益其胃以发其火也。升阳方

中,半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胃,半用独活、羌活、防风、柴胡升阳,复以火本宜降,虽从其性而升之,不得不用泽泻、黄连之降

,以分杀其势。制方之义若此(《医门法律》)。

  清·汪讱庵: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加黄芪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

风、柴胡以除湿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气足阳升,则正旺而邪服矣(

《医方集解》)。

  清·王晋三:升阳益胃汤,东垣治所生受病肺经之方也。盖脾胃虚衰,肺先受病,金令不能清肃下行,则湿热易攘,阳气不得伸,而

为诸病。当以羌活、柴胡、防风升举三阳经气,独活、黄连、白芍泻去三阴郁热,佐以六君调和脾胃。其分两独重于人参、黄芪、半夏、

炙草者,轻于健脾而重于益胃,其升阳之药,铢数少则易升,仍宜久煎以厚其气,用于早饭、午饭之间,藉谷气以助药力,才是升胃中之

阳耳。至于茯苓、泽泻,方后注云:小便利不淋勿用,是渗泄主降,非升阳法也、(《绛雪园古方选注》)。

  【近代验证】

  例一  过敏性结肠炎案(选自《中医杂志》1965;6:7)

  曾某某,男,50岁,泄泻三年,日行2~3次,时溏时稀,夹有完谷,偶有肠鸣,食欲不振,面包萎黄,形瘦神疲,脉濡小,舌淡苔薄

,迭经治疗,效果不显。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按患者由于饮食不调,思虑劳倦,日久损伤脾胃,以致脾阳不足,运化失职而泄

泻,治宜升阳益胃。

  处方:党参四钱  黄芪四钱  白术四钱  甘草五分  羌活五分  炒防风八分  炒柴胡八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姜川连三分 

陈皮一钱五分  姜夏一钱五分  生姜一片  红枣三枚

  服药一周,大便已改为日行一次,粪量较多,食欲略振,续服四十八剂,便解成形,日一次,肠鸣消失。

  【按语】

  脾属至阴之脏,孤脏以灌四旁者也。经所谓“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矣。思虑劳倦、

脾土乃伤,脾虚不运,水湿濡滞,流入经络,肢体重着,骨节肿痛。《素问》所云着痹是也。东垣此方,用四君子加黄芪益气升阳,运脾

化湿;羌、独、柴、防乃辛散风药,流湿以润燥;半夏、茯苓、陈皮燥湿以化痰;黄连、半夏辛开苦降,虑湿郁痰滞,痞塞中州也;茯苓

、泽泻甘淡驱湿,使湿从小便而去。绎其方,乃补泻兼施,上下分消之法。于脾虚湿困,流注经脉骨节者,最为合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