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女煎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玉女煎

  (滋阴泻火法)

  明·张景岳《新方八阵》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主治】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若大便溏者非宜。

  【方论选萃】

  清·叶天士:既云水亏火盛,竟宜滋阴降火,不必用石膏。少阴不足,是肾虚火亢,当补肾为主。至若阳明有余,乃胃中之实火,当

清胃火。病属两途,岂可石膏、熟地并用乎?认病不真,立方悖谬。若真阴亏损而用石膏,害人不浅(《景岳全书发挥》)。

  清·王孟英: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然用治阴虚胃火炽盛之齿痛,颇有捷效。若治温热病,地黄宜生,牛膝宜删。叶氏引用,决不泥

守成方。近读《景岳发挥》,果与陈氏之论印合(《温热经纬》)。

  清·王旭高:此寓补阴于清火之中。泻黄散用防风,欲其火从上散;此用牛膝欲其火从下达。此方治少阴阴虚、阳明火盛之法。若少

阴阳虚、阳明胃实,当用附子泻心汤(《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张秉成:夫人之真阴充足,水火均平,决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肾真阴不足,不能濡润于胃,胃汁干枯,一受火邪,则燎原之势

而为似白虎之证矣。方中熟地、牛膝以滋肾水;麦冬以保肺金;知母上益肺阴,下滋肾水,能制阳明独胜之火;石膏甘寒质重,独入阳明

,清胃中有余之热。虽然理虽如此,而其中熟地一味,若胃火炽盛者,尤宜斟酌用之,即虚火一证,亦宜改用生地为是(《成方便读》)

  清·唐容川:夫血之总司在于胞室,而胞宫冲脉上属阳明,平人则阳明中宫化汁变血,随冲脉下输胞室。吐血之人,胞宫火动气逆,

上合阳明,血随而溢。咳嗽不休,多是冲脉上合阳明,而成此亢逆之证。方用石膏、知母以清阳明之热,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熟地以滋

胞宫之阴,使阳明之燥平,冲脉之气息,亢逆之证乃愈矣。景岳制此方,曾未见及于此,修园又加贬斥,而王士雄以为可治阴虚胃火齿痛

之证,皆不知此方之关冲脉,有如是之切妙也。麦门冬治冲逆,是降痰之剂;此方治冲逆,是降火之剂(《血证论》)。

  清·陈修园:仲景用石膏,清中有白虎、竹叶二汤;用石膏祛邪,有大青龙、越婢二汤;用石膏出入加减,有小青龙、木防己二汤,

俱极神妙。景岳竟与熟地、牛膝同用,圣法荡然……余目击服此煎者,无一不应此症也(《医学从众录》)。

  清·吴坤安:若感温邪,治不中窽,热毒内燔,必至气血两伤。如脉左数右大,烦渴口糜,舌赤唇焦是也。宜玉女煎(《伤寒指掌》

)。

  【近代验证】

  例一  孙允中治齿衄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黄某某,女,27岁。

  初诊:1976年9月。

  主诉:一个月来,齿龈肿痛,衄血鲜红,口渴引饮,头痛目眩,便秘尿赤。

  诊查:舌红苔薄黄而燥,脉弦滑。

  辨证:齿属肾,龈属胃,肾阴不足,胃火炽盛,则见齿衄。

  治法:治以滋肾阴,清胃热。

  处方:生石膏35克  知母15克  生地30克  麦冬25克  牛膝15克  茅根50克  玄参30克

  服药三剂,便通火降,衄止肿消。续服药三剂,肾阴得复,胃火尽清。

  例二  董廷瑤治紫龈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毕某某,女,9岁。

  初诊:9月1日。

  主诉:上下牙龈发紫多年,西医检查原因不明。

  诊查:面色晦暗,唇色黯滞,胃纳一般,大便日行,小溲通长,夜梦惊叫,口气臭浊,时有鼻衄,舌淡苔少,脉象弦急,家长觉得近

二年来患儿生长缓慢。

  辨证:上述诸证,实属阳明瘀热,兼有肾气不足。

  治法:先拟玉女煎加味以清胃热为主。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  大生地12克  淮牛膝12克  知母6克  麦冬9克  萸肉6克  藕节9克  白茅根30克  丹皮9克  黑山栀9克 

七剂

  二诊:9月8日。药后牙龈较润,口气仍臭,舌质淡红,胃纳仍差,二便均调。前方尚合,原法为主。

  处方:生石膏20克(先煎)  淮牛膝10克  知母6克  麦冬9克  大生地12克  茯苓9克  白茅根30克  炒藕节9克  清甘草3克  糯稻根

9克  浮小麦9克  七剂

  二诊后,牙龈颜色转润。

  【按语】

  此治肾阴匮乏,胃火升浮之法。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以之治消渴,亦无非取其滋补少阴,清泄阳明之用耳。清代浙绍名医俞根初先

生,于玉女煎中,加紫石英四钱、研,灵磁石四钱、研,东白薇四钱,石决明五钱、杵,青盐半夏一钱,名新加玉女煎,治肝挟胆火化风

上翔,冲气逆上而冲心之冲咳、冲呃、冲厥。亦俞氏实验之一得焉。笔者以玉女煎治肾水不足,胃火上浮之齿痛,用玉女煎方,以生地易

熟地,加细辛1.5~2.1反佐,辄能应手取效。

  附方一

  新加玉女煎

  (清肝镇冲法)

  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生石膏六钱、研  紫石英四钱、研  怀牛膝钱半  大熟地六钱、切丝  灵磁石四钱、研  东白薇四钱  石决明五钱、杵  原麦冬三钱

、朱染  知母二钱、秋石一分化火炒  青盐陈皮一钱

  先用熟地丝泡取清汤,先煎三石,百余沸,代水煎药。

  【主治】冲气上而冲心,心中痛热,甚则为气咳,为呃逆,为晕厥。

  【方论选萃】

  清·俞根初:冲为血室,上属阳明胃腑,下隶厥阴肝脏。平人则胃腑化汁变血,从肝络下输冲脉。若肝挟胆火化风上煽,则冲气上而

冲心,心中痛热,甚则为气咳,为呃逆,为晕厥,故名冲咳冲呃冲厥,多是冲阳从中直上,成此亢逆之各证。故以三石、白薇,镇逆纳冲

为君。臣以牛膝、决明,降逆气而潜肝阳。麦冬、熟地,养胃液以滋肾阴。佐以秋石水炒知母咸苦达下。使以青盐陈皮辛润疏中,此为清

肝镇冲,育阴潜阳之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