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桂枝加附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07

桂枝加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
姜9g  大枣7枚制附子9g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注:本方证仅是阳虚而未至亡阳,伤津而未亡血阶段,故方
申之附子宜炮用、轻用,不宜生用、重用。
  (功效)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主治)
  主证:恶风,汗出不止,四肢微急,屈伸不利,小溲难。
  副证: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
  (临证加减)
  1。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者,本方加当归、通草、
细辛效佳。
    2.风寒痹痛:用方中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
寒止痛.并可加麻黄以散寒通阳,黄精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
血,并防桂附之燥。若寒甚痛剧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下肢痛
者加鸡血藤、千年健、怀牛膝;腰背痛重者加川断、狗脊、桑
枝、桑寄生;夹湿者加苍术、薏苡仁.
    3.妇人阳虚崩漏带下:本方加阿胶、车前子、怀山药、艾

叶,或合四物汤。
  4。阳虚泄泻:本方加健脾之味,如白扁豆、党参、焦白术、
陈皮、怀山药等。
  5.痈疽:痈疽虚冷,瘀逐难尽,新肉不长,酌加忍冬藤、
皂角刺、当归、川芎、桔梗、没药、乳香、黄芪等。
  6.疮疡:寒化内陷,心痞便溏,呕呃昏愦者,酌加丁香、
川连、白术、枳壳、柿蒂等。
  7.本方治疗鼻衄症:凡遇鼻衄服寒凉止血药不效者,多以
本方收效。其应用标准是:脉微细软芤迟,苔白,溲清为主,若
已投寒凉止血剂未效,或反而出血更多者,更为对证;若初起脉
数身热,口燥唇焦,并非所宜。
  8.治疗表虚出汗症:其中阳虚者重用附子,津伤甚者重用
芍药,兼发热则减附子用量。
  9。本方加白术。治发汗恶风,小便不利或尿意频,四肢关
节肿痛,运动不灵活者,名桂枝加术附汤。[经验方]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0)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
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
前法。
    [词解]
    (1)漏:指汗出淋漓不止。
    (2)小便难:小便量少且不通畅。
    (3)急:拘急,屈伸运动不得自如。
    [提要]  过汗伤阳汗漏不止而表未解的证治。
    [释义]  太阳病,本当治以发汗,但须浆浆微汗;始得邪去表解,若服药后大汗淋
漓,不但病不能除,反而伤阳损液而生诸种变证。“其人恶风”指恶风寒程度较原来的
中风证恶风寒更重,为表邪未尽,卫阳不固所致。由于过汗伤阳损阴,不仅津液不足,
且阳虚不能化气为重,故小便难。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
阳虚液伤,四肢失于温煦滋养,故觉拘急而活动不能自如。本证漏汗恶风,而脉不沉
微。手足尚温,故以卫阳虚为主、而非肾不足,是阴阳俱伤而以阳虚表不固为本,故用
桂枝汤加附子一味,复阳固表为主,阳复则表固汗止,汗止则液复,是以小便难、四肢
拘急诸症自愈。
    [选注]
    成无己: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
虚,而皮腠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焉。”小便难
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者,亡阳而脱液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
阳。(<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尤在泾:发汗伤阳,外风复袭,汗遂漏不止,  <活人)所谓漏风是也。夫阳者,所
以实腠理,行津液,运肢体者也。今阳已虚不能护其外,复不能行于里,则汗出小便
难,而邪风之气方外淫而旁溢,则恶风、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是宜桂枝汤解散风邪兼和
营卫,加附子补助阳气,并御虚风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
    柯韵伯:太阳固当汗,或不取微似汗,而发之太过,阳气无所止息,而汗出不止
矣。汗多亡阳,玄府不闭,风乘虚入,故复恶风。汗多于表,津弱于里,故小便难。四
肢者,诸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故筋急而屈伸不
利也。此离中阳虚不能摄水,当用桂枝以补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
水,必加附子加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罢,而手足便利
矣。((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桂枝汤证下))
    喻嘉言:大发其汗,致阳气不能卫外为固而汗漏不止,即如水流漓之互词也。恶风
者,腠理大开为风所袭也。小便难者,津液外泄而不得下渗,兼以卫气外脱,而膀胱之
化不行也。四肢微急,难以届伸者,筋脉无津以养,兼以风入而增其劲也。此阳气与阴
津两亡,更加外风复入,……故用桂枝加附子以固表驱风,而复阳敛液也。((伤寒尚论
篇.太阳经上篇))

    陈修园:太阳病,固当汗之,若不取微似有汗,为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前云如水
流漓,病必不除,故其人恶风犹然不去。汗涣于表,津竭于里,故小便难。四肢为诸阳
之本,不得阳气以养之,故微急。且至难以届伸者,此因大汗以亡阳,因亡阳以脱液。
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
液,其理微矣。((伤寒论浅注.辨太阳病脉证))
    [评述]  本证因发汗太过,或汗不如法,以致阳虚液少而发生汗漏,小便难,四肢
拘急等。成氏认为汗漏不止与恶风都属阳虚,陈氏认为恶风是表证未解,当合而观之。
尤、喻二氏认为恶风是复为外风复袭、恐未必是。成、陈二氏对于病机分析与治法的阐
述都比较平允。本证汗漏不止,主要是卫阳虚,所以加熟附子,  目的在于温卫阳以固
表,不一定是温少阴肾阳,陈氏解释为固少阴之阳,似嫌不太贴切。至于柯氏主张漏汗
因离中阳虚,小便难因坎中阳虚,并把固表作用归于桂枝,利小便作用归于附子,是将
桂枝与附子相对而言,总以阳虚津少立论,其义自见,不可拘泥。
    [治法]  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补阳固表
    [方药]  桂枝加附子汤方。
    [方义]  本方即桂枝汤加炮附子。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制附子温经复
阳,固表止汗,邪去阳旺,津液自复,诸证皆愈。    ,
    [方论选]
    张路玉:用桂枝汤者,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者,壮在表之元阳。本非阳虚,故不
用四逆也。(<伤寒缵论.太阳下篇))
    王晋三: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阳而内脱液。熟附虽能补阳,终属燥液,四肢难以屈
伸,其为液燥,骨属不利矣。仲景以桂枝汤轻扬力薄,必借附子刚烈之性直走内外,急
急温经复阳,使汗不外泄,正以救液也。((降雪园古方选注.和剂))
    [点评]  张氏谓“本非阳虚”,当是指非肾阳虚。王氏谓“亡阳”,实际是亡卫阳,
而不是亡肾阳。
    [临床应用]
    (1)后世医家应用
    (本事方)载:许叔微治一士,得太阳病,因发汗,汗出不止,恶风,小便涩,足
挛屈而不伸,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复佐以甘草
芍药汤,促其得伸。
    <干金方)载:治产后风虚,大汗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即本方加
用附子二枚。
    (叶氏录验)载:虚劳救汗汤治阳虚自汗,即此方。
    (方极)载:治桂枝汤证而恶寒,或肢节微痛者。
    (2)现代应用
    1)陈氏用桂枝附子汤加桔梗、杏仁、藿香、佩兰梗、当归治流行性感冒,证属营
卫不和、卫阳不固者,4剂病愈。陶氏以该方治愈破伤风一例。吴氏以该方加党
参、黄芪治疗怕冷恶风症(白细胞减少)获效。桑氏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汗出不止、
昼夜不休患者一例。以该方获愈。杜氏以该方加党参、白术、五味子治愈植物神经
功能失调,每至下半夜4时即汗出淋漓,醒后汗止,身冷伴心悸气短患者一例。林

氏报道以该方加厚朴、苍术、延胡索、川楝子、丹参治疗乙肝、早期肝硬化,证见胁
痛、头项强痛、腰背酸痛、下肢冷痛、难以屈伸、身重,辨证为营卫不和、寒湿留滞患
者一例,用此方调治半年,疗效巩固。本方妇科也多应用,张氏介绍以此方治疗阳
气虚弱,卫外失职、冲任不固之崩漏获愈。
    2)<伤寒论译释)载:本方应用于卫阳虚漏汗证。妇人阳虚崩漏带下,加阿胶、艾
叶。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心阳虚之视力下降,瞳孔有蓝雾而影响视力。因长期持续在冷
气设备的房间工作而致的“冷房病”加茯苓、白术。
    3)张氏共收集到桂枝加附子汤临床医案119例,根据不同症状实际出现频次多少
排列,依次为:汗出了9例次,恶风寒76例次,肢体凉冷42例次,神疲体倦34例次,
面色不华32例次,发热26例次,纳呆少食25例次,头痛25例次,身疼痛19例次,
小便不利18例次,肢体拘挛17例次,心悸15例次,其余均在14例次以下。出现频次
最高的前5种症状可作为本方临床辨证时的主要指标,即汗出、恶风寒、肢体凉冷、神
疲体倦和面色不华。汗出与恶风寒两症在本方证中的发生率与其他方证相比都是最高,
反映了本方确以治疗汗出为主,也反映了本方所治之汗出与阳气虚弱密切相关,而肾阳
虚弱又为阳虚的主要根源,故本方加附子以温补肾阳。
  (3)医案选录
  1)长期恶寒  宋××,男,43岁,干部。病者于1984年感冒后,继之而起的是
背部恶寒,且越来越严重。自觉终El背部似冷水浇样,稍有微风吹拂,骤然毛骨耸然。
就诊时正值国庆节前夕,病者穿两件厚毛衣,外套呢子服,头戴夹帽,面色青苍,神态
疲惫。饮食尚可,两便正常,手足清冷,脉象缓弱,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查阅病
历,前医屡进附桂八味等,从温肾滋补,反复治之罔效。细思,其背恶寒,手足虽清
冷,参合脉象缓中有弱,非沉而无力,尚未及肾之真阳虚羸,且背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
所。病者除此一症,别无其他体征。病仍属营卫不和,在表之阳虚,拟桂枝汤加附子
(桂枝lOg,白芍lOg,制附片lO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2剂。
    药后,病者面色红润,背恶寒显著减轻,宽衣摘帽,精神好转,病者告谓,遍身微
微汗出,但不怕风,背部如日浴暖乎乎的。脉缓有力,舌质红润,白苔退。守原方再进
2剂。服完4剂后,病者恢复如常,面色红润,精神爽快,身着衬衫,语言洪亮,脉象
和缓,遂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桂枝6g,白芍lOg,生黄芪15g,白术lOg,防风lOg,
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lOg。嘱服10剂,以资巩固,后追访一切正常,未复发病。
(<陈瑞春论伤寒>)
    2)产后多汗  黄某,女,25岁,1982年3月10 El因第一胎早产住院。患者产后
自汗不止,  El换衣衫数次,畏风恶寒,皮肤时见风疹,瘙痒,经用西药未效而请会诊。
3月12 El初诊:症见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畏风,背部凛凛恶寒,腰体拘痛,少腹隐
痛,皮肤隐见风疹,色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无力。此乃产后气血亏虚,营卫
失和。方用:桂枝lOg,白芍12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黄芪20g,当归
6g,煅龙牡各20g。1剂,水煎服。3月13 日复诊:药后皮肤疹块消失,腹痛亦瘥,惟
汗出不止,肢末欠温,舌脉如前。此乃表虚衰,卫气失固,上方加附子lOg,水煎服,
药后汗止,肢末转温,翌日出院。((国医论坛)1996,11(4):16)
    3)痛痹  吴某,女,47岁,1983年3月18日初诊。5天前右足背疼痛如掣,不

红不热,经当地医生诊治,服用西药未能见效。疼痛难忍,入夜尤甚,时觉恶寒,背部
为甚,汗出恶风,四肢厥冷并有麻木感,局部不红不热不肿,面色苍白,舌质淡黯,苔
白,脉细弱。此因卫阳虚弱,寒湿凝滞,不通则痛。治以扶阳散寒,温通经脉,兼以祛
湿。方用:桂枝log,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熟附片12g,独活
log,细辛3g。3月20日复诊,服第1剂后局部疼痛减半,夜能入睡,服第2剂后疼痛
基本消失,余症亦有明显好转。照原方加黄芪20g,附子减为6g,再服2剂而愈。1年
后随访未见复发。(出处同案2)
    4)阳虚感冒  陈某,男,55岁,1985年11月16日初诊。平时经常感冒,头晕,
气短自汗。一周前不慎受寒,畏冷发热,头痛身楚,  自服去痛片、感冒冲剂等药,汗出
不止,恶寒,背部为甚,肢节酸楚,身着厚衣,四肢不温,  口淡不渴,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而无力,体温38.4℃。此乃气虚误汗,致表阳不固,营卫失和。治以温阳固表,
调和营卫。方用:桂枝lOg,白芍lOg,甘草6g,附子lOg,生姜3片,大枣3枚。2
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1月19日二诊:服上方后汗出明显减少.四肢转
温,体温36。8℃,肢节酸痛减轻,惟微恶风,苔白,脉浮弱。于上方加黄芪20g,白
术、防风各6g,再进2剂。二诊:药后诸症已愈,精神颇佳,嘱其用玉屏风散加党参,
每周服2剂以巩固疗效。按:临床实践表明,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多汗显效,尤其对
产后多汗一证,更是效如桴鼓。其临床特征为:自汗,肢冷恶风,畏寒自背部起,或肢
体拘急疼痛,脉浮缓或细弱。本组病例虽为不同之疾病,但在其病变过程中都见有表阳
虚弱、卫外不固之证,故以桂枝加附子汤温经复阳、固表止汗而获疗效,体现了祖国医
学异病同治的特色。(出处同案2)
    [按语]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多汗最效,除阳虚感冒外,由阳虚漏汗一症引申到
阳虚精、津、血的外泄,诸如崩漏、鼻衄、寒疝等均有报道;也可用于阳虚寒凝的痛症
治疗,如腹痛、痛痹、四肢微急,只要符合表阳虚弱、卫外不固之病机,  皆可异病同
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