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枣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14
 十枣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3味等份为末,或以胶囊贮之,以大枣lo枚煎汤,调服
药末工.5-3g,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服,4—6日为一疗程。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
    主证:悬饮,咳唾引痛,心下痞硬胀满,牵引胸胁作痛,干
呕短气,舌苔白滑,脉沉弦者。    .
    副证:或胸背掣痛不得息,咳嗽,头痛目眩,微汗出,发作
有时,不恶寒,下利;水肿腹胀,腰以下肿甚,二便俱实,脘腹
胀满,属于实证者.
    (临证加减)
    L本方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基本方为醋芫花3g,黑丑
(打碎)8g,制商陆8g,生白术50g,炒白术50g,大红枣10
枚。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若气滞湿阻,腹胀胁痛者,加柴
胡、香附、川芎;寒湿困中,腹胀畏寒者,加干姜、附子、草
果;肝脾瘀阻,腹大青筋者,加桃仁、红花、山甲;正虚湿阻,
腹胀乏力者,加黄芪、党参、茯苓。腹水明显减少后,再根据具
体情况,继续中药调治。[江苏中医,1996,c5,:18]    .
  。2.本方改粉剂治疗小儿肺炎: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
论指导下,应用肺炎散(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用醋煮沸后
晾干、研细末)治疗45例小儿肺炎,年龄最小4个月,每次服
0.5g,最大者u岁,每次服2g,每曰服1次,用大枣10枚煎

汤50ml,冲服药粉。[山东中医杂志,1981,cl,:2e]
    3.本方治疗胃酸过多症:服法是将大戟、芫花、甘遂各
7.6g研细末,大枣10枚,先将大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服工
碗,工小时后,将药末投入另一碗中服下。服后有胸中呕恶,腹
内嘈杂感,2小时后开始泻下2—3次,泻后自觉疲倦。可用大
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茯苓、橘红、半夏、大枣煎服善后。
  (原文)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
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後,糜粥自养。
    (词语注解)  ①熬:《说文》解作“千煎也”。此指文火煎干的炮制方法。

    (经义阐释)  此论悬饮的治疗。悬饮,即如前第二条和二十二条所述,是水饮结聚
于胁下,阻遏肝肺气机的升降,以咳唾牵引胸胁疼痛,脉沉而弦为主证。如邪实偏盛,病
势深重的,可用十枣汤攻逐水饮。因为“悬饮既成”,缓必滋蔓,……若畏其猛而不敢用,
必迁延而成痼疾矣。”
    (方药评析)  本方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方中芫花能破水饮之窠囊,甘遂能泻诸经隧
之水湿,大戟能泻诸脏腑之水湿。三者合用,攻逐之力甚猛,能使结聚于胁下的水饮从
二便而去。然而攻逐虽能祛邪,也必然会伤正,故用肥大枣十枚以顾护脾胃,并缓减芫
花、甘遂、大戟诸药的毒性。
    尽管本方配伍了护正顾胃的大枣,但毕竟属于攻下峻剂,所以使用时,必须审慎。在
服药量方面,仲景采取因人而异,体质壮实的“强人”可服一钱匕,体弱形瘦的“羸
人”则只服半钱匕。据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载,一钱匕,可折合为五
分至六分(中药秤十六两制剂量),或1.5g至1.8g(米制克剂量)。在服药时间与方法上,
主张“平旦温服之”。“平旦”即清晨,此时犹一日之春,正是阳气生发,邪气衰退之时,
故乘势温服下攻逐饮邪的十枣汤,以有助于水饮的祛除,又减少对正气的克伐。对于服
药后的反应也要仔细观察,如果服药当日未见泻下者,次日可加服半钱匕。若药后泻下
者,则需食粥以调养脾胃。
    (文献选录)  徐彬:主十枣汤者,甘遂性苦寒,能泻经隧水湿,而性更迅速直达;大
戟性苦辛寒,能泻脏腑之水湿,而为控涎之主;芫花性苦温,能破水饮窠囊,故曰破癖
须用芫花。合大枣用者,大戟得枣,即不损脾也。盖悬饮原为骤得之证,故攻之不嫌峻
而骤,若稍缓而为水气喘急浮肿,《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枣肉和丸以治之,可谓善
于变通者矣。(《金匮要略论注》)
    朱光被:痛则有欲闭之象,攻之不嫌峻而疾,因以十枣汤极锐利之品,以迅扫疾趋,
不容少宽以贻后患,正所以护持元气于未坏也。(《金匮要略正义》)
    高学山:重言病悬饮者,又推开内痛而广言之耳。盖谓凡属胁下有悬饮,无论内痛
与否,俱以十枣汤为主治也。(《高注金匮要略》)
    按:以上三者对于悬饮用攻的理由各有侧重,徐注认为是骤得之病,朱注认为痛是
有欲闭之象,高注则不论痛否,只着眼于胁下有悬饮。似以徐、朱二说合参方较全面。
    (临床应用)  (1)治渗出性胸膜炎:张氏用十枣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1例,收
效较好。5l例患者中,胸水在u天内改善者达96%,在20天内完全消失者达88.2%,
积液平均消失时间为16.2天。据临床观察,该方副作用极微,药后腹痛者19例,恶心
呕吐者6例,少数于积液吸收后遗留胸痛现象。陈氏用十枣汤配合抗痨药治疗6例渗
出性胸膜炎,取得较好疗效。陈氏介绍,用十枣汤加味治疗胸膜炎94例,胸水全部吸
收,疗效满意。在渗出性胸膜炎初起。胸水尚未大量形成时,若见风寒表证,用十枣汤
加辛温解表药(荆芥、防风、炙麻黄、杏仁);若见风热表证,则加辛凉解表药(金银花、
白菊花、连翘、桑叶、薄荷).;若见少阳证,则加柴胡、黄芩、姜半夏、姜竹茹、桑白皮、
广郁金、生姜。至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增多时,也应根据证候的偏寒、偏热、兼阳虚、阴
虚酌情加味或调整药量。陈氏还指出,体质偏寒,芫花剂量适当加大;体质偏热,大戟、
甘遂剂量适当加大。体弱者开始各药3克。并加补气血健脾药;体强者各药6—9克。服
药时先少量进食后再服药,并加代赭石防止呕吐。吴氏将十枣汤制成胶囊治疗结核性

胸膜炎4例,、疗效满意。制方:芫花、甘遂、大戟各lOg。醋制,共为细末,装入胶囊内,
每粒0。5g。服法:首次]粒,以大枣10枚煎汤。于清晨空腹时送服,日服1次。如无腹
泻,加至1克,以大便稀溏微泻每日2—4次为适度。梅氏等报道用本方消除l例胸腔
积液,患者王××,男,18岁,工人,1985年5月初诊。患者曾因发热咳嗽胸痛而治疗
2周(用药不详),发热虽退,余症不减而来求治。诊见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胸闷心悸,
短气似喘,咳咯稀白涎沫,咳时左胸疼痛,中脘痞满,干呕食少,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有力。察左侧胸廓下部饱满明显,肋间隙消失,听诊:心音搏动及呼吸音明显减弱,语
颤音较对侧减弱;患侧叩诊呈实音.检查:血沉68;X线透视:左侧胸廓除肺尖外呈均
匀浓密阴影,纵膈及心脏向右侧移位,提示为渗出性胸膜炎。证属悬饮,表解里不和,水
饮内停胸胁。处方:大戟、甘遂、芫花各45g,面煨,研面;另取肥大红枣若干。用法:
每用药面5g,以枣肉包裹,另取米粥空腹送下,每日工次。并嘱患者斟酌用量,以昼夜
大便3—4次为宜。服药后约4时许,脘腹鸣响,小腹剧痛,继而大便倾泻而下,状为肉
沫粘冻,遂得全身溱溱汗出,恬然入睡。尔后又以上药连服5日,大便一日2—3次,其
状间而稀溏,间有粘冻,但便量不多,渐觉诸症消失。X线透视:左侧胸水消失,胸膜略
增厚。以橘枳姜汤加白芥子、山甲珠、蜈蚣、丝瓜络善后。王氏”。,报道了十枣汤治疗28
例结核性胸膜炎对胸水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即24小时内吸收者13例;48小时内吸收
者9例;72小时以上吸收者6例。
    (2)治腹水:傅氏介绍用十枣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制方:大戟、甘遂
(面煨)、芫花(醋炒黄)各3g,共研细末,用大枣6枚煮熟后去皮核,用枣肉将上药和
匀为丸,共6丸。服法:清晨空腹时,取二丸,用大枣十二枚煎汤送下,服后静卧休息。
泄水较多者,三天后再服;未泄或泄水较少者,次晨再服。泄下后,配服黄芪大枣粥
(黄芪45g,大枣12枚,苡仁60g)。吴氏用十枣汤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42例,疗
效比西药较高,但须继服肾气丸以巩固疗效,否则腹水易于再形成。吕氏介绍用十枣
汤治疗l例肝硬化腹水,李X,女,56岁。1984年3月15日初诊。素有脘腹胀闷史,服
舒肝和胃丸后减轻,因无碍家务劳动,未引起重视。近因生气后右胁隐痛,脘腹胀闷加
重,饮食、尿量减少,出现腹胀大,两下肢亦浮肿,经省某医院化验及B超等检查,诊
为肝硬化腹水。给以肝乐、维丙肝,维生素B、C,双氢克尿塞等药。用药一周,病情改
善较慢,复求中医。证见:腹胀如覆釜,双下肢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少,饮食极差,取
半仰位方舒。苔白腻质暗,脉沉弦。证属:下焦阳虚,开阖失司,水聚不化所致。治宜
峻利逐水以攻其标,温阳化水以固其本。翌晨先投以十枣汤(芫花微炒、甘遂面裹煨、大
戟各1g,共研极细末,大枣lO枚煮汤,先令患者饮枣汤半碗,待3分钟后,再将半碗枣
汤冲药末服下)1剂。服药后15分钟略有恶心感,同时肠鸣漉漉,瞬间泻下大量稀黄便,
后又连续泻下水样大便五六次.恐有虚脱,令啜稀粥一碗。3月17日复诊。腹胀减其大
半,尿量增多,流质饮食增量,停用十枣汤。处以五苓散原方:猪苓12g、土炒白术15g,
茯苓15g,泽泻15g,桂枝12g。水煎,早晚二次分服,日1剂。3月23日三诊。服6剂
后,腹水日减,饮食递增,已能平卧安睡。触诊:腹平软,叩击有移动性浊音,两下肢
浮肿消失。翌晨复投十枣汤l剂,嘱其泻后停药5天,以饮食调养。3月29日四诊。自
述服药后腹泻,稀便三次。嗣后饮食馨香,唯觉四体无力,别无所苦。诊察面庞削瘦,隐
透润泽,舌苔薄白,脉弦缓无力,又续服五苓散5剂,间日1剂,同时改用核桃仁、大

枣、赤小豆熬稀粥调养以善后。4月20日复查肝功正常,超声波检查已无腹水,并能操
持家务,仍嘱用核桃仁粥长期饮用,以巩固疗效。吕氏体会,曾多次运用十枣汤,多数
病人服后有恶心和轻度头晕,个别人还有剧烈呕吐,故改用本医案所述之服法,以减少
其副作用。
    (3)治肾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张氏采取间隔服用十枣丸(每次4。5
克),并随证加减治疗40例肝硬化腹水及肾陆水肿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虞氏(5。,对
l例水邪壅盛的肾病综合征,证见重度腹水,阴囊肿胀,全身浮肿始终不退,故予大戟、
甘遂、芫花各5克,共研细末,晨起顿服3克,枣汤送下。上法连用6次后,全身肿胀
消尽,腹部转平。李氏等用十枣汤治疗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皆属气实而闭,水液邪
毒蓄积,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行之癃闭,故用十枣汤峻下逐水以治其标,使邪毒速去,
水邪骤除,气化得行,小便自通,为以后的治疗赢得了时间。袁氏等根据重症流行性
出血热少尿期表现为悬饮实水为主要病机的特点,故用十枣汤治疗33例,并与单用西药
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方药及服法:大戟、甘遂、芫花各等分研细末,视病情轻
重每次1—2.5g。用大枣10枚水煎冲服,每日1次。大便秘结不通,口舌干燥,热结阴
亏者(15例)加服增液承气汤加味方(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人参),每日1
剂,分两次服,并随症加减。十枣汤用至多尿期停用。33例中服十枣汤3剂者5例,4—
6剂者28例,7剂者2例。呕吐不能服药者,先用镇静止吐药,再服中药。结果:治疗
组治愈30例(90.9%),好转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治愈20例
(66.7%),好转2例,无效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3.3%。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天
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此外,治疗组肾功能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4)治胃酸过多,顽固性胃痛:林氏用十枣汤治疗14例胃酸过多症,全部获愈,
无1例复发。治疗方法:大戟、甘遂、芫花各一分五厘(均研细末),大枣十枚。先将大
枣煎汤两碗,早晨空腹时服一碗,待一小时后,再将上述药末投入另一碗枣汤中,然后
服下。服后有胸中呕恶,腹内嘈杂感。二小时后开始泻下,泻下约2—3次自止,泻后自
觉疲倦。先用大枣煮粥食之,再用党参、白术、茯苓各9g,橘红、半夏各6g。大枣10枚,
水煎服以善后。李氏治1例顽固性胃痛,病已5年,痛即呕吐清涎,必服辛热方药痛
乃止。辨为饮停于胃,损伤胃阳,气机阻滞不通,故用十枣汤攻逐水饮。遂以党参、茯
苓、白术、陈皮、法夏诸药煎汤送服甘遂、大戟、芫花等药末,药后数分钟,胃痛加剧,
继之得水泄4次,胃痛豁然若失。
    (5)治小儿肺炎:房氏用十枣汤(房氏又称之为肺炎散)治疗45例小儿肺炎(分
为支气管肺炎、大病灶肺炎、大叶性肺炎、暴喘型肺炎),除结合一般对症处理及支持疗
法外(如输液吸痰、少量输血浆、输血、强心药物等),一律不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制方:大戟、芫花、甘遂各等量,用醋沸后晾干,研成细末(按药典规定制法制成),分
别包装为0。5g、0.75g、lg、2g,置干燥处备用。服用方法:每日服1次,用大枣10枚
煎汤药50毫升,将药粉用枣汤冲服送下。如服后吐药者,可将上药再重服一次。为防止
呕吐。可在服药前15分钟先注射冬眠灵lmg/(公斤.次),然后再服药。服用剂量可按
病儿的年岁及身体状况而定,少者0.5g,多者2g。一般身体健康,病情急重者可取大量;
病程长,身体虚弱者取小量为宜。治疗结果:除l例因入院时即已垂危而死亡外,其余
44例全部治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肺炎患儿用药后不仅迅速使呼吸困难、中毒症状减

轻,体温逐渐下降,同时体征亦随之改善。临床还发现44例患儿服肺炎散后开始排泄大
便,皆有浓厚的腐败臭味,随着病情的好转,大便臭味逐渐减轻,待患儿热退痊愈后,同
样服用肺炎散,其大便不再出现臭味。
    (6)治颅内压增高症、癫狂:黄芪等治疗l例颅内压增高症(良性)。以头痛眩晕、
恶心呕吐为主症,形体肥胖。舌淡、苔微黄、脉弦滑。辨证为风痰,故用十枣汤加味
(加钩藤、全蝎)。共服49剂,并间服香砂六君子汤14剂,病遂痊愈。杨氏亦曾用十
枣汤加味治愈l例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黄氏等另治1例癫狂,辨属悬饮阻塞中州,清
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故用十枣汤治疗,服药5次后,癫狂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
后用本方配以疏肝理气、健脾养心之剂调治月余,随访两年内都未再复发。虞氏等亦
报道用十枣汤配合理气解郁、化痰开窍药调理,治愈1例痰浊内阻心窍,腑气不通的精
神分裂症患者。
    (7)治跌仆损伤内瘀血证、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发际疮:张氏等用十枣汤治疗
跌仆损伤内瘀血证18例(其中胸骨骨折内瘀血者5人,单纯性损伤内瘀血者13人),结
果:服药工次痊愈者工3例,2次者5例。工8例中有7例因年高体弱,在服十枣汤后,再
投参术汤以善后。组方及用法:甘遂(醋制)炒芫花、大戟各等份,分别研极细粉混匀、
装入胶囊,每粒重0.3g。再选择肥厚大枣lO枚(约20~25g)煮烂,弃皮渣及核,乘温
一次吞服lo粒(3g)。如治杨××,男,67岁。1990年3月2日诊。患者两天前因酗酒
跌仆致伤。经某州医院胸片检查:左胸第9、10肋骨骨折,胸腔有大量积液。刻诊:形
体羸瘦,面色青灰少神,胸部瘀血斑肿胀,压痛明显,呼吸、咳嗽,说话时则疼痛难忍,
不能干卧,微动则觉胸内有水荡声,大便两日未行,小便不利,舌质暗红,苔薄黄,脉
弦、弱。服用十枣汤后小便通,并解出大量稀溏大便,诸症若失。但觉疲乏无力,气短。
即投参术汤加桃仁、北沙参、炒山药各20g.3剂后,患者自感右下腹有拳头大小包状物,
气鼓胀痛;再投十枣汤3克告愈。随访四月余,健康如常,张氏等体会,临证运用本方
时,不论身体强弱,均一次服3g,否则不效。身体强壮、损伤内瘀血较重者,可隔2—
3天再服一次;对年高体弱者,应用本方后,宜酌用参术之类调理。黄氏等对1例证属
痰火互结,肺失宣肃,毛窍失养的顽固性发际疮者,用十枣汤加商陆,服lO余剂遂愈。
虞氏用十枣汤加白芥子各4g,晨起顿服枣汤送下,隔日一次,并以大戟、甘遂、芫花
各lOg研末,加麦面lOOg,调涂关节之法治愈工例痰浊痹阻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
炎。
    (现代研究)  关于十枣汤复方的研究未见报道,但对方中单味药却作了不少研究,根
据其资料,有学者将本方的药理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泻下作用:芫花、甘遂、大
戟均属刺激性泻下药,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②利尿作用:芫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大
戟对盐水负荷动物也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但甘遂利尿作用则不显著。⑧其他作用:实验
显示,芫花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还有镇痛、镇静、抗士的宁和咖啡
因惊厥等作用。此外,大戟、甘遂、芫花均有轻度的抗菌活性。吴氏对本方的服用法
进行了研究,认为最好临时用生药研末服用,效力最强,如果预先研成粉末,放置较久,
往往因药效散失而减低效用。宜早晨空腹服,不宜于食后,因为胃空时药液易通过,直
流入肠,使胃免受或减少刺激,以防止或减轻呕吐等副作用。
(原文]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32)
    (经义阐释)  此论久咳水饮邪实的证治。“咳家”为久咳之人,有别于外感咳嗽。然
“其脉弦”有饮停与里虚寒之别,若脉双弦且无力者为里虚寒,其脉偏弦且有力者为饮病。
本证既“为有水”,又用十枣汤主治,显然是由水饮邪实,上凌射肺,肺失清肃所致,故
当攻逐水饮,峻下实邪,用十枣汤。
  (方药评析}  见前(22条)。
  (文献选录)  魏荔彤:咳家专为痰饮在内,逆气上冲之咳嗽言也:故其脉必弦,无
外感家之浮,无虚劳家之数,但见弦者,知有水饮在中为患也。(《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曹家达:水力至强,体柔而性刚,滴石则石穿,冲堤则堤坏,故病水者其脉多弦,弦
者沉紧而搏指也。水胜则血负,血分热度日减,则蒸化力弱而卫阳虚微,故仲师以弦为
减,谓阳气减也。但水势下趋,似不应上逆为咳,不知痰湿粘滞,下游水道不通,则高
原泛滥日甚,是非破东南之壅塞,则西北之洚洞无归。此十枣汤一方,所以尽快排疏瀹
之能也。予每见病痰饮者,大小便往往不通,此即下游壅塞之证明。所以用十枣者,一
因药力猛峻,恐伤脾胃,一因痰涎未易浣濯,用甘味之十枣以缓芫花、大戟、甘遂之力,
使如碱皂之去油垢,在渐渍不在冲激也。(《金匮发微》)
  黄树曾:自此以下,论咳嗽证之由于痰饮者.
  咳之甚者,续续不已,连连不止,坐卧不安,语言不尽,动引百骸,声闻四近,脉
按之如弓弦曰弦。水指饮之未聚者而言。脉弦指一手偏弦而非两手皆弦。盖仲景已明示
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十枣汤方用芫花甘遂大戟大枣,为治饮之峻剂,咳嗽之由于饮邪者,自宜用之。矧
考之神农本草经芫花主咳逆上气喉鸣喘短气,甘遂主腹满面目浮肿利水谷道,大戟主十
二水吐逆。夫既曰咳家,则其咳嗽已有相当时间可知。其证多大小便不利,喉中喘吼有
声,咳甚则喘吐,面目浮肿,倚息不得卧,是皆芫花、甘遂、大戟所主之证。而脉弦主

饮,上三味皆涤饮之良药,虽药性峻毒,然有十枣为主宰,具缓毒和脾悦胃补正之功能,
施之于其所当施,必有利而无弊,且此汤非平淡之剂,其奏效必速,如鼓之应桴也。较
之后人以二陈汤半见散止嗽散等治痰饮咳嗽,相去奚啻霄壤。惟尚有肝火刑肺金之咳及
痰热伏肺之咳,其脉亦弦,慎不可用十枣汤,总之宜四诊合参,详加审辨,认清病证,然
后议药,自鲜错误.(《金匮要略释义》)
    按;黄注对症状的辨析较为全面,魏注对病机的概括较为简炼,曹注对治法的阐发
颇有见地,皆可供参考。
(原文)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33)
    (经义阐释]  此论支饮久咳重证的证治。既曰。支饮家”,便知水饮停聚于胸膈.水
饮犯肺,肺失清肃则咳;饮遏心阳,则阳郁而烦,饮邪在胸膈,胸中气机不利,故胸中
痛。此等水饮邪实重证,如遇邪气滋蔓,正气大衰,就可能突然死亡。倘若没有突然死
亡,而是迁延至一百日或经年之久者,表明其正气尚不太虚,还能与水饮阴邪对峙。究
其病本,是由水饮作祟,水饮不去,则病无愈期,故可酌情选用十枣汤攻逐水饮,以驱
除深结在里的病邪。
    (文献选录]  徐彬;夫有支饮家,乃追原词也。谓支饮本不痛,蔓延至胸痹而痛,气
上逆为咳,火上壅为烦,已有死道矣。不卒死,甚至一百日或经年之久,其虚可知,幸
元气未竭也。原其病,支饮为本,病本不拔,终无愈期,逡巡不愈,正坐医家以虚故畏
缩,故曰宜十枣汤,以见攻病不嫌峻,不得悠悠以待毙也。(《金匮要略论注》)
    赵良仁;心肺在上,主胸中阳也;支饮乃水类,属阴。今支饮上入于阳。动脉则咳,
动心则烦,搏击膈气则痛。若阳虚不禁其阴之所逼者,则荣卫绝而神亡,为之卒死矣。不
卒死,犹延岁月,则其阳不甚虚,乃水入于肺,子乘母气所致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李衫:水流于肺为支饮。咳烦,肺病也。前支饮胸满,此胸中痛,则水饮内窒,气
道更自不通,百日,或一岁,饮蓄已深,非十枣汤不除。(《金匮要略广注》)
    魏荔彤:不卒死,仲景之意,宜早以十枣汤,至一百日或一岁,则难治矣。宜十枣
汤者,宜于百日一岁之前也,若谓日久饮深,宜十枣汤。恐非圣人履霜坚冰之意。总之,
涵咏白文自明。(《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吴谦:支饮,水在膈之上下也。水乘肺则咳,水乘心则烦,水结胸则痛,其人形气
俱实,以十枣汤攻之可也。然病此卒不死,或至百日,或延至一年者,以饮邪阴,阴性
迟,故不卒死也.(《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
.  按:诸家对于本条宜十枣汤的病机认识不一,各有侧重。赵注认为阳不甚虚,水饮
入肺,故宜十枣汤,徐注认为病本为饮,本不拔则病难愈,李注认为本证饮蓄已深,非
十枣汤不除,吴注认为其人形气俱实,故可以十枣汤攻之。但魏注则提出宜十枣汤,是
指在百日、一岁之前,若至一百日或一岁,则难治丁。联系前后文义.似以赵、徐、李、
吴诸说较当,故宜合参,方能抓住原文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