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制川乌 麻黄各6g 黄芪 白芍 炙甘草各9g 蜂蜜lOg 上5味,咀4味,以水300ml,煮取lOOml,去滓,加蜜 再煎之,服70ml。 (功效]温阳散寒,逐湿通痹,止痛。 (主治}寒湿痹痛,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 白滑,脉沉弦或沉紧;脚气疼痛。 (临证加减] 1。本方加入全蝎、水蛭、地龙、土鳖虫等虫类药物,治疗 硬皮病,疗效颇佳。 2。本方证寒湿痛剧,加桂枝、草乌更助其温通止痛之力; 如舌质淡暗,病久夹有瘀血者,酌加乳香、没药等;如痛久肝肾 阴虚,关节有畸形,酌加当归、牛膝、枸杞子、熟地等。 3.乌头汤加味治腰腿痛:基本方为川乌、草乌、麻黄、甘 草各lOg,白芍、当归、牛膝、木瓜、五加皮、黄芪各15g,细 辛3g。暑期发病者,麻黄、制川乌、制草乌均减为6g;舌红有 热者,加生地15g,黄柏lOg;便秘、苔黄腻者,加大黄6g,枳 壳lOg,云苓12g;麻木加鸡血藤30g;肾虚加杜仲、桑寄生各 15g.[湖北中医杂志,1983,(2):44] 4。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药用黄 芪30~60g,桂枝lOg,白芍21g,制川乌、草乌各6--~12g(均 先煎),五加皮、川断、威灵仙各15g,大枣4枚.水煎服,每 日工剂。气虚、血虚、阳虚者分别重用黄芪、当归、白芍、附 子;发冷者重用川乌、草乌;拘挛者重用白芍、甘草,加木瓜; 湿邪明显加防己、羌活;顽痛不已加全蝎、蜈蚣;局部麻木加鸡 血藤。[河南中医,1984,cl,:27) 5.乌头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炎:本方用制川乌30g(先煎2 小时),黄芪、白芍各15g,桂枝、川芎、当归、川牛膝、炙甘 草各lOg,麻黄、红花各6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2次 服。『中西医结合杂志,]g85,cl,:32] 6.乌头汤加味治疗小儿风湿舞蹈病:本病属痹证范畴,多 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常见肢体软弱无力,不自主 地抽搐掣动。方药及服法:黄芪20g,防风6g,桂枝6g,麻黄 5g,鸡血藤15g,地龙lOg,当归lOg,白芍lOg,白附片3g。 或加制川乌、制草乌各5g,加水200ml先煎至沸,加白蜜30g, 再沸半小时,取汁加上药及水1000ml,并煎取200ml,再加水 煎取汁lOOml,3次共取汁约350-400ml,分2次顿服,大龄患 儿可分4次顿服,每日2次.[新中医,1984,f6,:30] 7.乌头汤加味治疗腰脊椎骨质增生:按辨证属单纯性寒痹或 寒湿型痹证。治以乌头汤合桂枝黄芪五物汤化裁,药用制川乌 16g,麻黄lOg,白芍lOg,黄芪30g,大枣5枚,生姜16g,甘草 lOg,蜂蜜50g。久煎温服,每Et工剂,最多2剂。久痛兼瘀者加 丹参、赤芍;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必要时加蜈蚣、蕲蛇;血虚者 加当归;肝肾不足加山萸肉、杜仲、续断。咣明中医,1989,c2,:1,] 8。本方去芍药、乌头,加附子、大枣、生姜。治历节风疼 痛,名千金大枣汤.阡金方] 9.乌头、细辛、蜀椒各一两,芍药、甘草、秦艽、附子、 桂心各二两,干姜、茯苓、防风、当归各三两,独活四两,大枣 十二枚。为细末,水煎,分五次服。治风冷脚痹疼痛,拘挛不可 届伸,名乌头汤。[千金方] (原文]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0)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 川乌五枚(咀,以蜜汁二升,煎取一 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汁中,更煎之,服七合,不 知。尽服之。 (词语注解] ①甘草:徐、沈、尤氏注本,并作三两。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寒湿留滞关节,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故关节疼痛剧烈;因寒湿胜,经脉不利,加上痛剧,故关节不可屈伸。 本病证的病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尤其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故治疗予以温经散寒, 除湿止痛,用乌头汤。 乌头有毒,白蜜甘缓,能解乌头之毒;故二药同煎,使邪去而不伤正。临证时万一 出现有13唇肢体麻木,或头晕目眩,呕吐腹泻,此时如见脉搏间歇,呼吸急促,心跳加 快,甚至神志昏迷者,为中毒现象,当用药解救。相反若无心跳,呼吸,脉搏的异常改 变,只有头晕,肢体发麻者,可能是服药后的“瞑眩”现象。 本证的病因为感受寒湿之邪,临床辨证要点为关节剧烈疼痛,即以痛为主,伴恶寒, 肿痛处无发红发热感,舌苔白滑,脉紧弦等。其次用乌头时一般不宜用量过大,必要时 可逐渐增加。煎煮时注意久煎。 乌头汤证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鉴别表 ┏━━━━━┳━━━━━━━┳━━━━━━━┳━━━━━━━┳━━━━━━┳━━━━━━━━━┓ ┃桂枝芍药 ┃诸肢节疼痛, ┃风湿外侵,13 ┃多肢节游走 ┃祛风除湿清 ┃桂枝 芍药 知母 ┃ ┃知母汤 ┃身体魁羸,头 ┃久化热 ┃性痛,发热 ┃热行痹 ┃甘草 麻黄 生姜 ┃ ┃ ┃眩短气,欲呕 ┃ ┃ ┃ ┃白术 防风 附子 ┃ ┣━━━━━╋━━━━━━━╋━━━━━━━╋━━━━━━━╋━━━━━━╋━━━━━━━━━┫ ┃乌头汤 ┃关节痛(剧), ┃寒湿外侵,经 ┃关节剧痛,无 ┃温经祛寒除 ┃乌头 麻黄 芍药 ┃ ┃ ┃不可屈伸 ┃脉痹阻 ┃发热,不红 ┃湿宣痹 ┃黄芪 甘草 ┃ ┗━━━━━┻━━━━━━━┻━━━━━━━┻━━━━━━━┻━━━━━━┻━━━━━━━━━┛ (方药评析) 本方用麻黄祛风发汗宣痹;乌头温经散寒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利关节屈伸;黄芪固表除湿,与散寒祛湿药同用,有扶正驱邪之作用。诸药合用能使风 寒湿邪微汗而解,即前面湿病证治中所云:“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 湿俱去也”之义。 (文献选录) 尤怡: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 病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故以黄芪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 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金匮要略心典》) 赵以德:此汤概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于方下又复言治脚气疼痛,必仲景书历节条 下有主而无药,见脚气中方名同而有药,集书者遂两出之,且二病皆因风寒伤于筋,麻 黄开玄府,通腠理,散寒邪,解气痹;芍药以理血痹;甘草通经脉而和药;黄芪益卫气, 气壮则邪退;乌头善走,入肝筋逐风寒;蜜煎以缓其性,使之留连筋骨,以利其屈伸;且 蜜之润,又可益血养筋,并治乌头燥热之毒也。(《金匮玉函要略方二注》) 徐彬: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乃湿以下受挟风流注,故或足肿而必发热,且更不可 屈伸而疼痛,故以甘药和阴,麻黄、黄芪通肌肉之阳气,而借川乌之速发,以行其痹着。 (《金匮要略论注》) (临床应用] (l_)治脚气重证:一脚气患者,四肢瘫痪,面色青白,气逆上喘, 脚部胫骨疼痛,麻木不仁,脉细小而浮,重按无力。辨属白虎历节重证。治用《金匮》乌 头汤,麻黄至15g,一剂后麻木疼痛立减,略能舒动,续服十余剂,麻木疼痛尽失,能举 少行走。惟脚筋微痛,关节届伸不利,改用芍药甘草汤。八剂而愈。 (2)治疗慢性关节炎:据报道,用乌头汤,制川乌60g,麻黄、白芍、黄芪、甘草 各30g,并随风、寒、湿、热之不同而加减,每El一剂。治疗30例慢性关节炎(含风湿 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进步2例,无效1例。 (3)治疗腰腿痛:据报道,用川草乌、麻黄、甘草各10g,白芍、当归、牛膝、木 瓜、五加皮、黄芪各15g,细辛3g。治疗32例。结果:临床治愈30例,无效2例。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据报道,用《金匮》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 例,获得良效。方药:制川乌30~45g(开水先煎2小时),黄芪、鸡血藤20~30g;白 芍、防己各15~20g,麻黄、甘草各10g,蜂蜜30g,临床随证加减。每日一剂。分3次 温服。总有效率为88%。 (5)治疗坐骨神经炎。据报道,周氏,用本方加减治疗120例坐骨神经炎,结果如 下,方药组成:制川1乌30g,黄芪15g,白芍15g,麻黄6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 10g,红花6g,川牛膝10g,蜈蚣2g,炙甘草lOg,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有热 象者,加知母、黄柏。疼痛重者,加活络效灵丹;气虚重加益气药。疗效:痊愈56例, 好转5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 (6)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乌头汤方加味。药物组成:炙麻黄、白芍、黄芪、炙 甘草、生川乌、生草乌、桂枝各10g,银花20g。用法:取60度白酒500ml(均用陕西西 凤酒)浸泡7天后弃渣,每日午、晚各服5ml,5日后酌情增至8—10ml,1个月为1个 疗程,服药后若有胃中灼热则令食蜂蜜或水果少许。根据患者适应能力,先少量,后加 大剂量服。若服后有舌尖发麻、头晕或呕恶感者酌减剂量。对照组用雷公藤片(湖南株 洲制药厂出品),每片含雷公藤甙10mg,每日1.0g,1.5mg/kg,分3次口服。1个月为 1疗程。辅助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取短期(两周之内的对症治疗,治疗组14例、对 照组1l例结合量子血液治疗1个疗程(5次);所有病人均应用了矿泉浴治疗15次以上。 治疗结果 观察项目 关节疼痛及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肝功能、类风湿因子(RF)以 及协同核抗原抗体(RANA抗体),血清IgG、IgA、IgM、CIC、CRP以及血比粘度。 高效:近期控制符合下列9项中之8项,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①无关节疼痛。② 无寒、热症、舌脉象均正常。③无活动性关节疼痛及腱鞘肿胀。④晨僵≤30min。⑤双手 握力之12kpa。⑥血沉主20mm/h。⑦RF(一)。⑧15m步行速度≤18s.。@IgG、IgA、IgM、 CIC、CRP及血比粘度均正常。显效:符合下列9项中之8项。①无关节疼痛。②无畏寒、 发热症,舌脉基本正常.⑧无活动性关节疼痛及腱鞘肿胀处于静止状态。④晨僵≤50min。 ⑤双手握力之12kpa。⑥血沉≤250mm/h。@RF(一)。⑧15m步行速度≤18s’。⑨IgG、 IgA、IgM、CIC、CRP及血比粘度双异常值不超过10%。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各项指标比治疗前好转50%以上。无效:自觉症状好转临床指标无变化或患者自觉 症状无变化而临床指标有好转者,或3个月内症状有反复者)。 结果 治疗组31例中获高效者6例(19。4%),显效者20例(64.5%),有效者5例 (16.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9例中获高效者5例(17.2%),显效12例(41.4%), 有效8例(31.2%),总有效率89.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起效时间:治疗组3—15 天,平均为7天。关节功能由Ⅲ级转为l级者有16例,转Ⅱ级者有2例,由Ⅱ级转I级 者13例.服药后分别见有舌麻、喉辣感者17例,胃脘灼热感者3例,不久即消失。无 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等毒副作用.对照组用药后起效时间为5—20天,平均 为9。3天。关节功能由姜级转为I级的6例,转Ⅱ级的4例,由Ⅱ级转I级者19例。两 组患者虽在疗效、起效时间上的初步统计学处理差异不大,但对照组治疗过程出现不欲 饮食或腹泻之消化道症状者8例,出现皮疹者I例,白细胞下降者2例,血小板减少、谷 丙转氨酶升高及管型尿各工例。乌头汤方为主治疗组在用药起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程 度,特别是药物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雷公藤对照组。 (7)治疗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麻黄15g,白芍15g,黄芪25g,甘草5g,制川乌20g(川乌先煎沸半至 l小时以减少其副作用和毒性,每日1剂,本组24例经服10~25剂治疗后疼痛全部缓 解,随访1年后未复发者18例,半年后复发者,但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明显减轻者6例。 典型病例:王X×,女,45岁,1992年7月21日就诊,患者左侧面颊神经阵发性 抽动样疼痛、间歇性发作2年余,曾在市级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用西药 卡马西平等药,疼痛可暂时缓解,停药后如故,面颊局部遇温则痛减,舌质淡苔白、脉 沉细,投以上方7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再服7剂疼痛消失,工年后随访未复发。 (8)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据报道,勾氏用本方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2例,效 果良好。 治疗方法 以乌头汤为主药治疗,药物组成:制草乌30g,制川乌30g,黄芪60g,白 芍30g,麻黄12g,炙甘草15g,蜂蜜60g。川草乌先煎30分钟后再下余药,再煎30分 钟,分2次1日服完,儿童量减半。对Ⅳ级功能病人,肿胀的大关节(腕、踝、髋)辅 以西药局部封闭治疗(确炎疏松5mg加工%奴夫卡因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金匮要略药方研究及医案》